張力:全面開啟新時代教育現代化新征程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教育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今天,一起來看看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張力怎麽說!
全 面 開 啟 新 時 代
教 育 現 代 化 新 征 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是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部分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置於首位🧑🦱,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明確了總體方向🎅,並對教育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認識🪴、加深理解。
新時代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明確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先後實現了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小康的目標,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事業發揮了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在各級政府🏄♀️、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教育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教育公平保障水平穩步提升。2016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7.4%👩🏿🍼;九年義務教育在城鄉全面普及,鞏固率為93.4%🤲🏿;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毛入學率達到87.5%♢;高等教育總規模近370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42.7%🐚。目前我國教育總規模居世界第一,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力資源開發狀況處於世界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總體上看,教育支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闡釋:“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重要論述的歷史淵源⛹🏽♀️,可以回溯到改革開放之初🧑🤝🧑,縱貫近40年奮鬥歷程🧛♂️。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誌從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度看教育🏂🏿,強調“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求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才資源巨大優勢。黨的十四大報告第一次指出🤰🏼,“我們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此後的黨代會報告和中央全會文件多次強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優先發展教育📊,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確定“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要求🧓🏻。可以說,我們黨自改革開放以來對教育事業的定位🚴🏿♂️,就是始終要求現代化建設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同時要求教育自身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用以體現“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核心理念和宏大背景,非常振奮人心。我們體會到,正是由於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重大歷史性判斷👨🏿🚀,才充分顯示出我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總方位👱🏿♂️、加快教育現代化的總方向🧛🏻♂️、建設教育強國的總要求,這三者將是融為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需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本質內涵出發,在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凝聚共識✶,在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形成更大合力🎮。
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原來設想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國家現代化的目標提早到2035年,並對本世紀中葉提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更高目標👯♂️。這意味著從現在起就要以深化教育改革為動力💢,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依歸🩹,教育優先發展地位更要牢固樹立💂♀️,教育現代化更要超前實現,教育強國建設分階段目標任務也將盡快確立。與此相關,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𓀝,在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中,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統領📴,瞄準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目標🤾🏽♂️🙇♂️,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方面邁開新的步伐🦟。這些都進一步體現了我們黨在“培養什麽人🤰、怎麽培養人”等目標任務方面的繼承與創新,在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價值基點等方面的頂層決策,既一以貫之,又與時俱進,將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行動指南和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基本遵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新要求新舉措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十九大確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大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努力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
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25日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的視頻賀詞中指出,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各級各類教育的新要求新舉措👯♂️,正是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逐項明確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把義務教育從均衡發展推向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其中農村義務教育必將是重中之重,同時,強調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的重要性♿,向各級政府☄️、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發出新的動員令。黨的十九大報告還要求統籌職業教育與培訓,在體系建設上使其更為融合;通過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引領🧑🏿🎄,將“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任務從倡導性的“推動”提升為剛性的“實現”,這些均是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後不同階段教育需要牢牢把握的重點💷。黨的十九大報告繼續要求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多措並舉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說👆,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方位部署,其中,以下三個方面重大舉措👩🏻🎨🗣,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是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製機製𓀃、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環節👲🏿。世紀之交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以來,我們黨一直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促進公平的政策要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西部和農村義務教育明顯加強👷♂️,大中城市擇校熱有所緩解,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深入實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但是💚,城鄉之間義務教育質量差距仍然很大,農村學齡人口如果不能受到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將缺乏繼續培訓的基礎,難以形成一技之長、獲得穩定收入🥗,不能很好適應現代農業⚒、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多樣化需求🍚,在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方面也會遇到很大障礙。因此,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製度並軌👨🏼🦲、標準統一方面🈷️🧜🏽♀️,義務教育走在前面👰🏼♂️,既有法治保障又有現實需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必然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當前就要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總體部署和本地城鎮化進程,強化省級政府統籌🆑,把義務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布局融為一體🧑🏿🔬,重點加快縣域內城鄉公辦小學初中標準化建設,實現城鄉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製度化常態化🤟,進而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市域內均衡發展↕️,實現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全覆蓋,面向城鄉每個學生的切身發展需要🫄🏻,努力辦好每所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
第二,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將與我國即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等部署緊密相連🫎,是新時代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我國教育規模穩居世界首位,但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比高收入國家約低10個百分點,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雖然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但比高收入國家還低30多個百分點👨🏿✈️。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和新增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為10.4年和13.3年🧎🏻♀️,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教育質量差距更為明顯,技術技能型人才、大國工匠後備人才等方面結構性缺口很大。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深刻指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潛在力量和後發優勢。”在鞏固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基礎上,通過健全學生資助製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意味著我國勞動力市場門檻將逐漸提升為中職或高中學歷及以上水平,這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在“人口紅利”趨弱形勢下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關鍵舉措,也是適應科技進步、產業結構升級多樣化需求的基本對策,將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更為堅實的人力資源支持,為增進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第三,辦好網絡教育、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重視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理念一以貫之🍪,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夯實人力資源基礎的必然要求。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首次確認終身教育在我國的法定地位,黨中央文件多次部署學習型社會建設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要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文件相繼強調拓寬和暢通終身學習通道。今後國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的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都離不開拓寬終身學習通道,建設符合國情的學習型社會。在我國教育普及狀況同高收入國家差距逐步縮小的態勢下👨🏿🏫,更要重視把滿足適齡青少年兒童的教育需求與適應從業人員及其他社會成員的學習願望有機結合起來。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單列網絡教育💆🏽♂️,也具有長遠戰略意圖,從一定意義上看🩻,網絡教育置於學前教育、特殊教育之後,應超越基於互聯網的在線學習,被賦予新的涵義🙇🏼♀️🌩。也就是說🏊🏼♀️,不僅繼續教育🪡,而且教育全領域都需運用廣義的網絡方式🕴,加強傳統技術與高新技術的融合,協調虛擬網絡與實體平臺的運作,涵蓋以往的廣播電視函授教育、新近的在線教育和移動學習以及人工智能相助的學習新生態,為各種各樣的學習者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教育與學習條件🚶🏻♀️➡️,確保當今的教育與學習更好地順應未來人的謀生和發展需要,更加適應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深度開發人力資源的要求。
增強教育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能力
在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過程中,教育系統將擔負黨和人民交給的重要使命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確定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對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對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系統將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堅定自覺地把黨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黨的十九大報告所部署的教育事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主要安排在社會建設部分,同時要求教育在其他建設領域找準貢獻點和服務點👨🏽🎨。
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在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等方面,教育開發人力資源的長效作用將愈益顯現。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全有條件積極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教育系統應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也都需要教育系統創造性地發揮作用💨。
在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中🧗🏼♂️,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推進全民守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教育系統應在依法治教、依法辦學、依法治校的製度建設上先行,提高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後的實效。隨著行政體製改革的深入🦸🏿,公辦學校在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強化公益屬性,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等方面將邁上新的臺階⚀,著力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系統應學在前面🖖、做在前面⟹。高等學校將成為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骨幹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系統將高度重視從娃娃抓起的要求。在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方面,教育系統將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基地。
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將始終發揮生力軍作用。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特別是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殘疾人事業,教育系統可主動發力。脫貧攻堅註重扶貧同扶誌、扶智相結合,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都離不開與教育系統協同作戰𓀒。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教育系統要積極參與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教育系統也要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中🫃🏽,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應該幫助各級各類學校的師生員工自覺養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綠色學校同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的創建行動應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共同把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到實處。這些都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使命任務。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黨的十九大繪製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藍圖鼓舞人心👇🏼,發出的向“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軍號角催人奮進。對比部分後發國家在工業化社會前後追趕先發國家的教育現代化路徑,中國教育現代化有所不同,主要瞄準本國現代化🧑🏽🦱🛌🏿,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最鮮明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製度下的現代化,而且要比國家現代化超前部署實施。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開啟新時代教育現代化新征程,主要靠中國人的力量辦好中國人自己的事情,同時也需借鑒各國教育現代化經驗。新時代的中國教育將務實創新、砥礪前行,闊步邁向教育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築牢根基。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張力/文
編輯: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