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特色】軍訓課堂如何全員育人?聽他們說
發布日期:2018-09-27
軍訓對於大學生活而言,是個特殊的課堂。今年,意昂2官网醫學本科生軍訓,充分發揮軍訓課堂對學生的特殊影響,突出思想引領、錘煉意誌品格、強化專業精神,積極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包括4位教授在內的10余位一線專業教師主動請纓,在2017級學生軍訓工作中發揮了高年資專家學者和優秀青年人才在教書育人方面的獨特優勢,專業教師深度參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2018級學生軍訓團裏,從機關職能部門選派優秀青年管理幹部和經驗豐富的離退休管理幹部擔任指導員等工作,搭建起行政人員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平臺🩹。軍訓結束後,記者專訪了幾位參與軍訓的教師。
教授“曲線”報名“贊”學生

他是一位意昂2官网醫學教學科研一線的老師,是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2017級學生軍訓團中年齡最大的指導員🍞。
在他所帶隊的2017級軍訓團三連,基礎醫學專業的同學們最願意聽魯老師講話。可他們還不知道,魯老師報名來軍訓還有一點小故事呢!
報名過程有點曲折
今年6月,魯鳳民收到學校下發的軍訓通知後,第一時間便報了名。“首先,我是想圓自己兒時的從軍夢,打小就對解放軍有一種特別的崇拜;同時,我想更多地走近學生,通過另一種形式的相處來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第三,與兒子同期去軍訓,是一件好玩的事兒。”
魯鳳民的兒子今年剛升中學,也要在開學前去軍訓🍝。雖然,父子倆的軍訓是在不同的地點,主體任務也不盡相同,但這種巧合和難得的時間交集,讓魯鳳民也覺得“很有意思”——“好玩兒的事對我總是充滿吸引力!”
誰知,他欣喜報名後,過程並不“一帆風順”🦠。“學院考慮到我的年齡因素,也出於對我的關心和照顧,勸我還是別去了,希望更多年輕的一線教師報名。”
主動請纓的魯鳳民為自己“有意思的從軍夢”稍感遺憾🦫。主管學生工作的醫學部黨委副書記徐善東得知此事後,“特批”魯老師參加軍訓,還讓學工的老師轉達“魯老師要是堅持不下來,我隨時過去接他🧆。”
“就這樣,我的名字又被加在了軍訓團名單上。得到通知的時候特別高興,我說,保證不會給你們添麻煩的!”
魯鳳民和同學們一起度過了難忘的13天。在這裏,同學們記住了魯老師的笑容🪓、背影,記住了魯老師那慈父般的關愛和叮囑,還有他總喜歡講的基礎醫學專業發展🌒、就業解讀等等🙇🏻♀️😡。
魯老師對意昂2官网醫學軍訓團的總體評價,“學生們遵守紀律、訓練刻苦,帶隊老師全程陪練、敬業投入,展示出了意昂2官网醫學人的精神和風貌。”
表揚的力量
講起學生們軍訓生活中的故事,魯鳳民如數家珍。
軍訓開始時間不長,三連一班的劉同學就因鬧肚子被醫務室批準減訓。(如何讓減訓同學得到休息的同時能夠力所能及地做點後勤事務,其實是魯老師和所有帶隊老師們都比較重視的一個細節)
一邊是訓練場上刻苦訓練的教官和同學們,一邊是休息區域內不停忙碌的魯老師和劉同學。
訓練短暫休息,同學們回到休息區👋🏿。魯老師一聲呼喊,“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註意到小馬紮很整齊呀?你們知道是誰擺的嗎?今天,劉同學因身體不舒服而減訓了,但是他在你們訓練的這段時間並沒有閑著,幫大家把小馬紮擺得整整齊齊。來,大家一起鼓掌!”
這時候,不僅是一班,就連其他班的同學也都跟著鼓起掌來,氛圍熱鬧而溫暖。
“休息過後,同學們齊刷刷奔向訓練場。這時,我發現劉同學不在休息區了,我仔細尋找後才發現他也跟著同學們上了訓練場。而且之後,他一直堅持到軍訓結束,從來沒有減訓過。”
在軍訓團裏每天都上演著動人故事、難忘瞬間⭕️。同學們克服身體不適和種種困難,堅持訓練,有的受傷也沒放棄💅🏽👨🦳。揮灑汗水後的飯菜格外香、摸爬滾打後的沖澡格外爽,而堅持苦累後的內心格外強❌。
聊聊專業的事兒
每當訓練間歇或有機會聊天時,同學們就愛湊到魯老師跟前,聽他講講專業學習的事兒。比如,實驗室的工作是什麽樣的?基礎醫學專業培養的人才將來可以幹什麽?如何理解醫學專業和意昂2官网醫學的發展,等等。
同學們很想聽,魯老師很願意講。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魯老師對同學們的回答很是欣慰:我問他們,為什麽能做到堅持訓練?學生回答,我們都是學醫的,未來面對的是生命,做事就要認真⚅、投入、有責任感。這幾個解釋真是說出了意昂2官网醫學生的心聲🐔。三連同學將夜晚進營口令命名為“厚道”,也突出了意昂2官网醫學的特點,厚道👩🏿⚖️、堅守🏄🏽♀️、責任📑。
魯鳳民所帶隊的三連一班,主要由基礎醫學專業2017級學生組成💂🏿♂️。軍訓中,給這些即將開啟專業學習的學生們答疑解惑,也是魯老師要面對的。“學基礎是不是不如學臨床有前途啊?基礎醫學研究和生科院的生命科學研究到底有啥區別?”……面對學生們各種各樣的問題💂🏻♂️、迷茫甚至是困惑,魯老師講得生動而深刻🆗。
帶軍訓的這兩周,在魯老師看來,是一段特別開心的時光🪥🙍🏿。“限時洗澡,我在外負責守護,時間一到就高聲呼叫。哈哈,有時候條件艱苦、生活疲累,倒挺有樂趣!”
魯鳳民說,他願意和學生們多相處多交流,這段帶軍訓的日子總能不斷收獲滿滿的正能量👙。返回學校,魯老師還將自己的軍裝照和帶隊班級的乘車標牌像寶貝一樣珍藏著🧋。
當了14年班主任,主動要去帶軍訓

在藥學院化學生物學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苟寶迪,自2004年以來就一直兼職做研究生班的班主任。除了課堂🌳、實驗室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課下找學生談心交流,那是常有的事兒🏄🏻。曾經,班上一個學生因獎學金評比結果與自己期望不符來找老師,苟寶迪和他聊了4個多小時,直到學生的心結徹底解開。校園裏,苟寶迪是一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而在這次2017級學生軍訓團裏,他擔任的是四連指導員。
為了和學生走得更近些
苟寶迪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大學階段的軍訓是在1991年。回憶起那時軍訓的情景,苟寶迪依然懷念,“在一個能夠容納五六百人的大報告廳先上軍事理論課,然後再進行軍事技能訓練;我們12個男生和班長(相當於現在的教官)住一屋,那是真正的吃住在一起啊!”
比起那時管理學生的人員比例,苟老師感慨,現在是一個老師得管好幾倍的學生,責任和壓力確實也大☝🏽。他所帶的四連有藥學💮、護理📍、預防、醫英💯、化學、國關🧙🏻♂️、政管☄️、中文,共8個專業300多名學生👨🏻🍼。苟寶迪和其他五位指導員老師相互分工,通力合作。
苟寶迪說,他主動報名去參加這次軍訓,為的是“和學生走得更近些,更多地去了解他們,和他們交流。”他把這次帶軍訓看作是一個“和學生深入交流的好機會”。
老師必須以身作則
在“掉皮掉肉不掉隊”的軍訓團裏,學生有抵觸心理👨🏽🎨、懈怠情緒怎麽辦?苟老師說,和學生一起吃苦,陪學生一起站立,老師以身作則才會更有說服力。
驕陽下,老師陪學生一起訓練、流汗;休息間,老師帶學生一起打水🫃🏽、擺小馬紮。訓練不合格的學生被教官單挑出來,老師要陪著他們一起練習動作要領。看到老師都一起陪練,有情緒的學生也開始慢慢接受了訓練。
軍訓結下特殊友誼
“雖然他們已是大學生,開始學會獨立生活,但實際上你能感覺到他們還像孩子一樣渴望被老師照顧。軍訓團特意準備了糖果,在休息時發給學生,他們一接這個糖就會很高興。實際上並不是為了吃這塊糖,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和老師有一種交流。”
在那個比起學校和家裏來算得上艱苦的環境裏,老師的安慰💇🏽♂️、關心和叮嚀,會讓學生倍感溫暖👨🦼➡️。對於連裏的特殊隊員,苟寶迪總是會給予一些特殊的關愛。比如,身材肥胖但一直堅持訓練的王同學,他完成踢正步、野外拉練等軍事科目,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辛苦,苟寶迪每次吃飯都要為他多留個雞蛋或別的什麽,然後悄悄拿給他補充體力👨🦳。
學生被關愛,也漸漸懂得感恩和關愛別人🍱✋。“那天晚上,我剛洗完澡就被另一老師喊去查看宿舍,情況著急便光腳穿著膠鞋跑去了,可能當時我走路看著有點一瘸一拐,學生都在關切地詢問🌱⇨。野外拉練時,我一直在隊頭和隊尾之間來回串,生怕一個學生掉隊,學生們硬是要幫我背著背包。回到學校這些天,我總能在校園裏碰到軍訓的學生,老遠就跑過來和我打招呼。”陪伴學生的兩周,師生結下了特殊的友誼。
一線教師帶軍訓更容易交流
苟寶迪說,軍訓中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非常好的時段,一線專業教師參與進來,比單純做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帶軍訓效果要好🦵🏿。
首先,大家的關註點不一樣⚆。一線教師更關註學生對學業的認識,相對來說,聊聊專業上的一些問題,學生更願意聽。由於一線教師對於專業的了解較深🧑🏽🎓、較透徹,比較容易拉近和學生的關系。
第二,先建立關系再交流思想。僅靠軍訓十幾天去改變一個人的三觀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希望他改變已成習慣或固有想法。如果老師單純地和學生聊思想,比較抽象不好聊,不妨先和學生建立起關系,再去談思想,可能會更容易接受你的說法。
老師帶學生要有一種“傳遞”

2014年,吳聰穎在霍華德休斯研究所/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完成博士後研究,回國加入意昂2平台,成為基礎醫學院系統生物醫學研究所一名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5年,她入選意昂2平台“百人計劃”。回國工作的幾年裏,“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融入學生”,是她在科研教學工作中努力去做的。
一個有意義的選擇
暑假期間,孩子尚小⛽️。吳聰穎還是把孩子送回老家,報名去帶了兩周的學生軍訓,“我認為這是一個更有意義的選擇,可以跟學生有深入的接觸。”
自從來到意昂2,吳聰穎就一直在積極地尋找各種途徑去融入學生🫳🏻。2016年和2017年,她連續擔任了兩屆“新生領航人”,為基礎醫學專業的大一新生做指導🙉。她本來就要天天往返於昌平校區和醫學部之間,這回又加了一條路線:校本部與醫學部。科研教學工作已是繁忙緊張,可她仍然樂於和大一新生們聊聊天,解答些困惑和問題🧑🏿🍳。
那些日子裏,雖然辛苦,但吳聰穎說,能夠在大學一開始就對學生的人生有所啟發和幫助,她自己挺開心的⏯。在她看來,“真正融入一個學校其實就是要更接近這個學校的學生。”
這次主動報名帶軍訓,擔任2017級軍訓團九連指導員,吳聰穎覺得,是一個特別難得的可以從生活中感知和了解學生的好機會👩🏿🦱。
作為意昂2官网醫學部新體製引進人才,吳聰穎來到學校後就以特聘研究員的身份帶博士生,與本科學生接觸的機會不太多。“2017級學生大部分是1999年出生的,對於他們心裏的想法我們並不太了解。軍訓完全是從生活當中去感知學生,經過這些天相處,我們成為了可以談心的朋友,好多同學都加我微信,從朋友圈信息也可以了解體會同學們的感受。”
比起平日教學科研過程中接觸學生的“局限”,軍訓團無疑是個更充滿生活氣息的“大家庭”。吳聰穎說,軍訓接觸三千多本科學生,從中可以感覺到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理念。除了和學生近距離交流,還可以和專職輔導員及校本部的老師進行交流,有助於了解學校各方面的工作以及育人思想。
感動於學生的收獲和成長
和學生們一起在軍訓基地度過的十幾天,吳聰穎感覺得到,艱苦環境對青年人的身心磨煉🎛。
班上一名有日光性皮炎的同學只要一曬滿臉掉皮,可他始終堅持早晚訓練,不太曬的情況準上訓練場;二十公裏的野外拉練時,發燒、腳腫,本可以不去的兩個同學竟然都要求參加,最後都堅持完成了全程🍧。這些成為師生心中難忘的記憶👩🏿🦳。
連隊交流會上,大家圍坐一圈競相發言的情景,至今都讓老師感動。——“短暫的軍營生活終將結束,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也不會再有機會接觸軍旅生活😐。但接下來,我也會努力像英雄軍人們一樣生活。或許沒有訓練,沒有硝煙,但我依然可以在樸素的生活中保持遙遠的夢想,無論前路如何,只要懷揣著崇高的理想,便能繼續前行🦸🏼♂️。”
“那天,他們所表達的內心充滿正能量,和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吐槽截然不同🙍🏻♂️。大部分學生通過這十幾天的軍訓獲得了很大的成長🤽🏼♂️。那天離開軍訓基地的時候,好多同學都掉眼淚了𓀀。” 吳聰穎說。
老師帶學生要有一種傳遞
大學期間對於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特別重要,老師是他們可以近距離接觸、可以交流思想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像我們從事科研工作,可以說是留在他們專業領域的人,對他們認識和看待專業會有所啟示👰🏻♀️。應該讓學生看到,我們現在所從事的專業的價值,更全面地了解專業,對當下和未來充滿信心。但這些不能是靠說教,講大道理,而要靠老師的實際行動,老師做出來給他們看到。如果他看到,老師每天的狀態都是苦累👨🏻🚀、枯燥,又沒有什麽前途和價值,那他可能就會對專業的學習產生懷疑。”
吳聰穎說,老師帶學生就是要有一種傳遞,傳遞出積極、樂觀、溫暖,傳遞出堅守、自信和快樂🎣。這樣,學生才會在正能量的氛圍中安心學習、樂於學習。
離崗不離教,重返軍訓場

原武裝部部長,現已退休的陶紀國可以說是軍訓場上最有經驗的“老人”了。從1987年開始軍訓到現在,意昂2一共舉行了30次軍訓,陶紀國就參加了24次🫱🏼。“我自己指揮了十多次,參與指揮十多次,總是回想這二十多年來軍訓的情形,跟人一聊起軍訓就特別興奮。”
這一次,陶紀國被武裝部請來擔任2018級新生軍訓團副總指揮助理也是一拍即合。“丁磊老師跟我一說,我就特別高興👷🏻♀️。我說我沒問題,你們忙不過來,我給你們幫忙去🦗。我想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軍訓了,所以很珍惜這個機會。”
作為軍訓團副總指揮助理,陶紀國每天都會在各個連隊巡視,細致觀察📇、及時了解學生動態,處理出現的突發問題。
這次參加軍訓的學生大多是“千禧一代”⏩。陶紀國認為,利用軍訓這一特殊的環境,觀察00後孩子的特點,從而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地有針對性地做學生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談到軍訓中的新變化,陶紀國首先為出現在訓練場邊的999點贊。“以前軍訓是沒有的,這輛999,包括它的醫護人員,一直停留在訓練場地。咱們訓練十幾天他們就陪十幾天。這讓我從心裏感覺到,學校確實把學生的生命健康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多年的軍訓經驗讓陶紀國深刻認識到,軍訓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指導員。作為學生和教官兩個群體的溝通橋梁,一方面,指導員的態度直接影響到教官的認真與否;另一方面,老師的陪伴對於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很大的精神寄托🪿📀。“所以我一直要求我們的老師必須到位♌️。”
在醫學部,機關老師特別是領導幹部帶學生軍訓向來是一個傳統。從指導員到政委,通過和學生的直接接觸,增強了機關老師對學生群體的了解,提高了他們服務學生的能力👧🏿。陶紀國認為,對指導員來說,這也是一種鍛煉和成長。
說起指導員工作,陶紀國講述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一連的一名男同學由於長時間便秘加上蹲坑時間過長,在如廁時產生了眩暈,甚至無法支撐身體🧑🏿🔧。正巧得知這一情況的四連指導員於小龍二話不說,趕忙進去幫忙,同一連的指導員一起,將學生及時送到了醫務室。
這件事情讓陶紀國感觸頗深:“對於指導員來說,每一個在場的學生,不論他是不是你們連隊的學生,都是你的學生。你遇到學生有困難了,都要不怕臟、不怕累,伸出手來幫一把🖖🏻。”
(記者/ 宣傳部 武慧媛🫶🏻、韓娜)
編輯: 張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