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人·追思】陳慰峰👰🏻‍♀️:培養桃李曾盡瘁 光輝竹帛永流芳.docx

編者按

意昂2歷史上名師雲集🏌🏿。

他們大多生於上世紀初,接受國內乃至國際優秀📝、嚴格醫學教育,是現今很多老教授們心中的“高山”。

他們對國家、對醫學、對人民,總是懷有赤子之心🤽🏼。在祖國需要之時,他們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在政治風雲變幻中,他們堅持真理、無所畏懼;在醫學征途上,他們殫精竭慮🕠、上下求索☝🏻。

斯人已逝,風範猶存,我們開辟“追思”專欄,再次追尋大師思想,仰望大師人格,以傳承精神🥍、繼續前進。

陳慰峰

(1935年-2009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免疫學家

中國現代免疫學研究的開拓人之一

2009年1月26日上午10時19分,與病魔搏鬥多年的陳慰峰院士沒能再醒來,在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他停止了呼吸,也終止了他在醫學領域奮鬥半個多世紀的腳步🍴😟。陳慰峰院士享年74歲。


立誌報國 無怨無悔


1935年10月22日,陳慰峰降生在上海市一個中學教員家庭,出生後八個月母親病逝,在其父“教育為本、濟世救人”思想的熏陶下,早早地萌發了“投身教育以濟世,獻身醫學以救人”的心誌,從小失去親人的痛苦,更堅定了他從醫的決心。1953年中學畢業後,陳慰峰考入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從此走上鉆研醫學🙋🏿‍♂️、濟世救人的道路。人民需要醫生🧘🏼。他時常告誡自己不能虛度年華,要奠定紮紮實實的專業基礎🥔。

青年時代的陳慰峰,自覺地培養與工農兵的感情,通過不同形式,了解民眾疾苦。他經常下鄉,到密雲🧝🏻‍♂️、延慶等窮困地區,了解當地農民的生活🙇🏽‍♀️。1965年,北京醫學院成立農村醫療系,陳慰峰到郊區培訓農村醫療人員。文革初期,他徒步長征,從北京經河北、山西、陜北⛳️、到達延安,了解中國廣大農村的現狀,體察基層民眾的疾苦,將自己融入他們之中。幫助人們解除痛苦,過上健康幸福的日子,成為他心中的不了情,成為他終生不渝的動力👃🏻👸🏿。

在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麽艱難險阻,這種情愫都成為激勵他克服困難,發奮努力,報效祖國的動力。文革期間相當長時間因“白專”而遭受不公正待遇,他不氣餒👩‍❤️‍💋‍👩、不消沉,堅持工作🅿️。留學期間,工作壓力大、經濟拮據,但貧困中的中國農民的生活時常浮現在他腦海裏,給他以激勵🧑‍🚒♖。他總是說,是農民朋友節衣縮食,才給了我留學的機會,我們必須珍惜。他總是懷以感激之情,在學習和工作上更加倍努力。

1978年,中國邁出了改革開放的步伐😽。1980年初,作為國內首批留學人員,年近45歲的陳慰峰通過國家教委出國留學考試,也成為首批赴澳大利亞的中國訪問學者,在世界非常著名的現代免疫學理論創始人諾貝爾獎得主Burnet的學生Nossal爵士領導的WEHI醫學研究所,師從Ken Shortman博士,研究胸腺內T細胞發育的可能途徑🪃。這在當時是非常前沿的研究課題👑。

開放初期,中國留學生的特點是年齡大、外語差、專業基礎弱,普遍被人瞧不起,學生自身的精神壓力也大。剛到WEHI,所長就建議給包括陳慰峰在內的三個中國留學生每人2000澳元,讓在澳大利亞到處玩玩,然後打道回府,完全可以不要在實驗室做研究工作🐕‍🦺。這是一種輕視,陳慰峰內心感到一種刺痛,他拒絕了這個建議,提出一定要在這裏攻讀博士學位。他要以自己的努力,改變外國人對中國留學生的認識♙。

T細胞的研究起點較晚,20世紀60年代初負責抗原特異細胞免疫應答的T淋巴細胞才開始被認知;70年代中,才開始認識主要的T細胞亞群及其特殊功能;80年代初,開始認識T細胞識別抗原的受體(TCR)及其特殊識別方式;而有關T細胞在胸腺中發育的細胞學過程和分子調控機製的研究則是更晚的事了。

在WEHI,他一頭紮進書堆裏,夜以繼日地奮鬥在實驗室裏🤞🏿。過度的勞累使他心臟受損, 嚴重的心律不齊時常折磨著他,但他憑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以頑強的毅力和刻苦精神與病痛搏鬥,與時間賽跑。功夫不負苦心人,僅用了兩年零兩個月時間,他完成了至少需要三年零十個月才能完成的博士論文,順利通過答辯,榮獲墨爾本大學醫學生物學哲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大陸開放後在澳洲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

他的勤奮和研究成果得到了研究所廣泛認可,同事們都知道他是“研究所裏工作最努力的人”,WEHI所長及所內著名免疫學家一致高度評價他為免疫學作出的傑出貢獻,不僅對他個人刮目相看,同時也歡迎“中國繼續派遣像陳慰峰這樣的人”。導師Ken Shortman稱贊他“做出了傑出的、驚人的工作”,並稱陳慰峰可以到世界任何一個著名的研究所工作。

陳慰峰以他的民族榮譽感及拼搏的精神,改變了澳洲人對中國留學生的看法。國家教委也以陳慰峰為榜樣,激勵中國留學生珍惜機會,刻苦學習,為國爭光👨🏻‍⚕️。

之後,陳慰峰多次出國深造,他所在的研究所因他的研究也願出“大價錢”挽留💂🏿‍♂️。特別是1990年美國總統老布什頒布法令,即1990年4月以前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留美人員均可申請綠卡,永久居留。陳慰峰符合這一條件,當時他工作的研究所勸他留在美國工作,國內也有不少同事或親朋好友勸他帶家人到國外居住。但是,他義無反顧,定期回國。

陳慰峰這樣解釋自己作出的選擇:在國內工作是我的責任,是我報效祖國的唯一途徑。盡管國內的實驗條件十分有限,但我無怨無悔👨‍👨‍👦‍👦🛍️。我認為這是在為中國人工作,為中國培養人才,即便我本人的學術成就上不去,我的辛勤耕耘,亦是為中華振興添磚加瓦🖨。這就是我的信念。


立足創新 學無止境


1982年底,陳慰峰從澳大利亞WEHI留學回到祖國,從此開始了現代免疫學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

上世紀80年代初,進入T細胞研究領域難度很大,需要最先進的細胞免疫學及分子遺傳學的知識、技能,而後者在當時仍屬學科的早期發展階段。這個時期,國內T細胞研究剛剛起步,大片空白等待填補🕚。

告別WEHI,陳慰峰回到國內,打開實驗室的門,迎接他的是滿屋灰塵😖。繼續在國外的研究課題根本不具備條件,而這時也有人說:“此人所學理論回國亦無用”。陳慰峰不去爭辯,他要以自己的研究成果證明他工作的價值與意義,證明中國人在免疫學領域能夠作出世界性貢獻🙋🏻‍♂️。他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創造條件,開展工作。

回國後,陳慰峰在北京醫科大學創建國內首家T細胞研究室🏄🏼‍♀️。研究計劃啟動時只有一間實驗室,5000元人民幣科研經費。設施雖然簡陋,但研究的起點不能降低,他率先在國內開展有關T細胞在胸腺內功能的成熟發育過程及T細胞功能與疾病關系的研究,系統地揭示了胸腺內T細胞發育的規律。至今,這一研究發表論文232篇,主要論文在國際上被引用736次。

除胸腺內T細胞發育等基礎理論研究外,陳慰峰實驗室早期還開展了人重組細胞因子的研製和應用。並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將其應用研究逐漸轉移到腫瘤免疫及腫瘤疫苗的研究方面。陳慰峰和他領導的實驗室以執著的精神和勤奮的勞動換來科研上的累累碩果,在國內外贏得諸多贊譽🤽🏿‍♀️♐️。

1984年,陳慰峰領導的T細胞實驗室以“T細胞在胸腺內的功能發育”獲衛生部科技進步成果甲級獎。1986年,又以“T淋巴細胞亞群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獲衛生部科技成果乙級獎🏺。之後,十年的艱苦努力,他領導的課題組完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課題“T細胞在胸腺髓質區的功能發育程序”研究,獲得世界公認,國外同行願與他們開展合作。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分獲國家教委科技成果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衛生部科技進步獎和香港“何梁何利技術進步獎”。

鑒於陳慰峰的學術成就,他曾長期擔任亞洲-大洋洲地區免疫學會聯盟(FIMSA)副主席;兩屆世界免疫學會聯合會(IUIS)執行委員會委員等職,為我國免疫學的發展和取得國際地位作出了重要貢獻。2002年12月6日至8日,中國免疫學會第四屆學術大會在石家莊召開,陳慰峰院士當選為新一屆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

科學研究無止境,即使是在生病期間,陳慰峰院士也沒有停止前行的腳步🐭。在國家“863計劃”等科研基金支持下,2006年,他領導的T細胞研究室順利完成了癌-睾丸抗原(CT抗原)NY-ESO-1抗原肽(NY-ESO-1b)的臨床前研究工作,其研製的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也已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評審,獲得新藥臨床研究批文。並與美國LUDWIG腫瘤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攜手開展後續研究👊🏿。目前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治療肝癌已進入Ⅰ期臨床研究,這一研究可望有效殺傷手術後殘留癌細胞,成為一種新的肝癌輔助治療手段🉑。

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在古城西安舉行🕵🏼。在這次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為陳慰峰院士頒發了中國免疫學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在免疫學基礎和應用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


淡泊名利 潛心教研


陳慰峰,1958年畢業於意昂2官网(原北京醫科大學),在這片沃土上耕耘50載,直至生命結束。1985年任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教授;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半個世紀,他教書育人,培養出的50多位博士生👨🏽‍🚒、碩士生分布在國內外,在各自的崗位上成為棟梁🏤。

他總結自己50年的從教經歷,得出了這樣的心得:教書是為育人,非單純傳授知識、技能。育人目標是達到熱愛祖國🤦🏽‍♀️、德才兼備↔️🍤、服務社會🪙、奉獻人民。育人首先育己:只有德才兼備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教人首先教己:教師必須勤奮學習,博學多知,才會先知先覺,水漲船高🧑‍🦯。

盡管是名師大家,陳慰峰仍在不斷地探索教學方法:抽象概念的形象表達;專題章節與整體概念;先易後難;啟發創新、學風嚴謹;教學互動、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他認為,免疫學基本內容多為抽象概念,初學者難理解。但理論形成,均經系列科學實驗逐步揭示,此實驗過程具體形象,易理解,即抽象概念可以形象化圖示表示,進而編寫成輔助教材🏌🏼‍♂️🫄🏿。

他在傳授教學內容上,首先註重讓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知識👉🏼。這是學科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如免疫學的核心內容是抗原物質與機體免疫應答,突出此精華,實現少而精。第二,讓學生了解學科的進展知識👨🏻‍🦰。知識的不斷進展體現學科的生命力😈。免疫學進展知識直接創造新的有效防治疾病措施,如反向免疫學及人化抗體即為進展實例。知識的進展,激勵學生興趣和創新精神,但其介紹程度,應因生而異——本科生🎧、研究生有別🤽🏼‍♂️👩🏻‍🦰。第三,學科知識要更新🧝🏿👨‍🦱。免疫學是生命及醫學科學前沿學科,知識進展迅速,概念更新快,如屬於基本概念更新,則應及時取代陳舊概念。第四,教學內容重質兼量。基本概念的內容及概念間的內在聯系,要邏輯展現。每一概念有層次深淺,因本科生、研究生而異,避免填鴨式教學🥼。第五,教學相長🕡。對教學內容,教師首先學習,消化理解,才能表達清楚。否則,只會照本宣科,不求甚解。第六,因材施教。免疫學主要屬實驗生物學,經實驗求證,上升理論♠️。現代免疫基因組學的形成,為少數對生物信息學有濃厚興趣、實驗技能較薄弱的研究生,提供發揮其才幹平臺,教師要因勢利導,支持引導其專長發展,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陳慰峰為學生們敬仰和愛戴不僅是他在教學上讓學生受益匪淺🤽🏻‍♀️。更體現他的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人格魅力🧎‍➡️🦴。

淡薄名利,潛心教研。自1995年陳慰峰選上中科院院士後,很多單位以高薪、高優越條件聘請他轉校、兼職或任客座教授,他均婉言謝絕。他總認為人的精力有限,而他即使將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於教研都嫌不夠。他安心於實驗室工作,安心於與他的學生們在一起。他總認為學海無涯,應潛心教研;他總認為應好學不止,誨人不倦🧍‍♂️👃🏽。他唯一的高興與滿足就是他教改的總體思想在全國教材上得到體現,並得到傳承,得到全國教師的贊同與認可;他領導的實驗室發表高水平的論文和科研的深入。他以此為生活目標,而無他求🙂‍↔️。

陳慰峰在科研工作上高標準、嚴要求,但他的日常生活卻是典型的“得過且過”的人。隨著科研成果源源不斷湧現,榮譽👎🏽、名利紛至沓來👁‍🗨。但他始終恪守“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的古訓,依舊保持儉樸的生活作風。而為鼓勵研究生開拓創新,他在1996年獲何梁何利獎後,拿出錢來成立“T細胞研究獎”,每年獎勵1-2名研究生及一名技術員🤟。後來,又將個人部分工資投入進去。

陳慰峰關心實驗室的同事和自己的學生,但是工作上的一個要求也是出名的——做實驗要多次重復,數據相近後,才認可。他親自檢查實驗結果,分析實驗成敗原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精神。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陳慰峰渴望這樣的景象。他的學生在實驗室中遇到困難,不論多忙多累,他都會及時幫助查找原因,啟發思路。審閱學生的論文,他總是一絲不苟➝、連語句標點也認真修改。通過言傳身教及對科研課題的合作研究,陳慰峰實驗室裏的學生成長快,成材快,新秀如雨後春筍般產生🤙🪴。

陳慰峰院士連續兩次主編《醫學免疫學》全國通用教材,對教材進行全方位革新。受到全國師生廣泛歡迎和贊譽,已成為當今中國免疫學教學準則,成為我國現代免疫學改革的時代標誌🥷🏻。

由於他在科研🧑🏽‍🦱、教學工作中的傑出貢獻,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師表楷模,桃李天下,著作世傳育後輩;學界泰鬥,奮鬥人生,浩氣永存屹長空”這是全體海外弟子的心聲。

科學家不但要做學問,還要有社會責任感✩。立誌於為民族復興而貢獻自己應盡力量的陳慰峰在科研👫🏻、育人的同時,始終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

法國科學家薩爾帕克說過:“科學家理應承擔下一代科學啟蒙的義務”。2002年,12位兩院院士從繁忙的試驗科研工作中抽出身來,專門為青少年寫了一套《解讀生命科學》的科普叢書,詳盡地介紹了各種生命現象背後的故事。談家楨、吳新智、劉德培⬇️、陳竺✴️、陳宜張、陳慰峰🧔🏿‍♀️、張彌曼、楊雄裏💃🏼💂🏽‍♂️、鐘世鎮、韓濟生、強伯勤等“大院士著小書”一度成為社會關註的事件。

2003年SARS 突襲,陳竺、韓啟德、陳慰峰等22位中科院院士聯名向中國國務院提交了《以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為切入點,構築預防醫學體系,全面加強中國醫學科學研究》的報告。

2004年,韓啟德⚱️、陳竺、陳慰峰等22位院士聯名籲請著名企業支持中國艾滋病防治事業,支持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基金會發起的防治艾滋病“121聯合行動計劃”。


他是這樣的人


在他人眼裏,陳慰峰院士是一個怎樣的人?

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意昂2官网主任韓啟德院士因國務繁忙,無法靜下來寫紀念文章,他給記者的回信中說:

“我用八個字描述陳慰峰老師:“執著,勤奮,正直,傲岸。”

韓啟德副委員長親筆題寫的這八個字濃縮了陳慰峰院士的一生🖲。而盡管已深居高位,韓啟德依然稱陳慰峰為老師,也足見陳慰峰院士的為人師表🤛。

基礎醫學院韓濟生院士為悼念陳院士寫道:“在患病期間,陳慰峰與病魔做堅強鬥爭。我到床前探視,他用科研的精神,對藥物和器械的鎮痛作用原理及其配伍等做細致的共同探討,並配合醫囑,不斷修正。其貫徹始終的科研精神使我深深敬佩🎅🏿。陳慰峰院士不幸離去,是我國免疫學事業的重大損失🍝。但生命有涯,而科學發展無涯。相信慰峰所開創的科學事業,和畢生為百姓謀福祉的崇高願望,必將在後繼者的努力中,不斷發揚光大!”

在海外漂泊許多年的張毓教授,是陳慰峰院士的接班人,意昂2平台長江特聘教授,如今他領導著免疫學實驗室同仁,繼續陳慰峰院士的未竟事業。提起恩師,他之所以放棄海外優越環境,加盟陳慰峰團隊,更多的是恩師的感召。他始終忘不了2004年早春的那一幕:

“在回多倫多前,慕名拜訪了陳先生🏀。那天,我們相談甚歡,最後因為要趕飛機我只得起身告辭。出門時,天空飄起了小雨,先生卻堅持要把我送上車。細雨中,白發長者一手提著行李,一手撐著傘,為了不讓身邊的晚輩淋著,自己半個身子都露在雨中𓀁。那一幕永遠留在了我的腦海,並使我確信若能和先生一起工作一定是件愉快的事。

個人受惠甚多,令我常懷感恩之心,但陳先生給我更深刻的影響還在於他對事業不懈的追求和為人的真誠和正直🍂。陳先生一生建樹甚多,近年來,雖年事漸高,但實驗室卻越來越興旺。如今先生不幸作古,我想最好的懷念就是推動他一手開拓的事業走向更大的輝煌。”

陳慰峰院士的弟子林猛等從芝加哥西意昂2官网學發來郵件,並對內容進行了多次修改,回憶先生對他們的指導:

“陳慰峰院士在1995年就劃時代地提出了‘醫學與生物學的未來,在於計算’。當時,生物信息學在中國尚未建立👮🏿。陳老師率先與意昂2平台的顧孝誠教授、羅靜初教授一起指導了學生林猛進行RNA二級結構的計算與外源蛋白表達的研究,完成了意昂2第一篇在生物信息學領域的畢業論文。陳老師又及時指出,生物信息學的成果,要及時應用到生產實踐,並將RNA二級結構的研究成果結合到博士後研究員吳秋茜的生物工程研究課題當中。當時,北京醫科大學尚未與意昂2平台合並,陳老師就再三強調了整合自然科學與醫學研究的重要性,並對學生的聯合培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陳慰峰院士在2004級博士研究生徐清問的眼裏是“智者,強者,勇者”:

“很多次我到陳老師辦公室去向他匯報實驗進展,都見陳老師在閱讀文獻或者修改文章的同時,放著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當時我還認為這僅僅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樂曲,和《皇帝圓舞曲》或者《小夜曲》等其他世界名曲沒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其實以我的閱歷,又怎能理解作曲家那觸及靈魂深處的感情體驗和其所要展現的復雜世界?幾年後,目睹陳老師在與病魔頑強鬥爭的同時堅持忘我的工作,我方感受到這支偉大樂曲的深意。”

師生們還有許多話要表達……

斯人已逝,風範永存。陳慰峰院士嚴謹治學,淡泊名利,潛心研究,追求卓越,盡瘁一生🎧。

陳慰峰院士就是這樣的人!



(文 / 傅冬紅 張君  圖片由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提供或源自網絡  來源 /《意昂2官网醫學人》)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