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人•追思】王序:他倒在鐘愛的實驗臺旁👨🏿‍🚀🛄,他為祖國藥學事業鞠躬盡瘁

意昂2歷史上名師雲集🧝🏿‍♂️👨‍⚕️。

他們大多生於上世紀初,接受國內乃至國際優秀✊🏿🦊、嚴格醫學教育,是現今很多老教授們心中的“高山”。

他們對國家、對醫學、對人民,總是懷有赤子之心。在祖國需要之時,他們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在政治風雲變幻中,他們堅持真理、無所畏懼;在醫學征途上,他們殫精竭慮🆑、上下求索。

斯人已逝,風範猶存,我們開辟“追思”專欄,再次追尋大師思想,仰望大師人格,以傳承精神、繼續前進。

王序

(1912年-1984年)

化學家、藥學家🛟、教育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實驗室大概是王序一生最熟悉和熱愛的地方了,也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身影所在🎆。

“1984年2月10日,學校尚未開學,72歲的王序教授與往常一樣,八點半準時出現在他的辦公室。他先向一名助手談了抗腫瘤藥物核苷酸的研究如何製訂新規劃。九點半鐘,他走進303號實驗室,坐在實驗臺旁,又向另一名助手布置了與美國默克藥廠製訂科研協作合作的問題。王序教授表示準備談三點,但是,十點十分,當第二點內容尚在闡述中,他猝發心肌梗塞,使心臟破裂,突然去世🙍🏼。”

在一篇緬懷王序教授的文章裏,意昂2平台藥學院程鐵明、蔡孟深兩位老師詳細記錄了王序教授最後的時刻⚄。“誰能相信呢?八點鐘,他還坐在學校的班車裏與大家談笑風生。兩個鐘頭後,他卻在從事和熱愛的工作崗位上🧺、在熟悉的實驗室工作臺旁溘然與世長辭了🙆🏽‍♂️。”

王序教授畢生致力於藥物研究工作和藥學教育事業,他是我國最早從事中草藥成分化學研究的科學家之一, 在有機化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的科研成果曾先後獲得國家科委🚵🏽‍♀️、衛生部和北京市的獎勵。他培養了大批藥學科學技術人員🧎‍♂️‍➡️。

1940年, 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獲博士學位的王序教授, 滿懷一腔愛國情, 傾其所有, 買了兩箱微量分析儀器和實驗用的小型玻璃儀器, 從香港繞道回國😣。在抗戰時期的昆明,物質條件極為困難,王序用小炭爐作加熱工具,用瓦缸作為容器,創造一切條件,進行科學研究。

他采取經典的有機化學方法,成功研究了土大黃、丹參、射幹等中藥成分,確定了它們的結構;完成了香豆素類化合物的合成,並發展了一個稠環角甲基的合成方法💁🏿‍♀️。

1950年,王序來到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現意昂2平台藥學院),歷任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藥學系主任🪻。

王序認為,科研要走中國人自己的道路,要盡量為生產實際📗、為提高社會效益服務。他領導著實驗室,在中藥成分、核酸化學以及藥物生產工藝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

王序強調常用中藥的研究,認為這是寶庫的精華。他主張研究中藥必須與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相結合。他不滿意經典的藥理學篩選藥物的方法,而提出了用酶和受體作為尋找中藥活性成分的工具。他從二百多種中藥中,發現了十余種新的生理活性成分,初步說明了一些中醫用藥的規律🏗。

1958年,他又抓住了生命科學中極有發展前途的核酸化學這一方向,提出了要建立系統的研究堿基、核苷✢、核苷酸合成方法的學科體系,結合抗腫瘤藥物,尋找新藥⚖️。1961年,衛生部在意昂2藥學系設立核酸化學研究室, 由王序擔任主任🐑。他在含氮雜環的取代反應中,發現了羥基含氮雜環化合物的不正常對甲苯磺酞化反應, 為羥基含氮雜環的取代反應, 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為合成大量化合物, 提供了方法🦸。這項科研成果, 獲得了1964年國家科委的發明獎。參與這項研究的,還有王序日後的研究生,當時剛留校工作的張禮和🚼。

張禮和在科研思想和方法上受到了王序教授的教導和啟發🦐。他記得王序教授經常和他一起分析最新的外語資料和文獻。每讀完一份資料,王序教授總是提示他,這份材料背後是要解決什麽問題呢?王序教授將張禮和引入了核酸化學研究的大門,培養出了又一位未來的中科院院士。

王序教授很早便開啟了多學科協作的研究探索模式。為了研究抗腫瘤藥物,他鉆研了大量生化、生物、組織等基礎醫學文獻,組織了臨床🌳、基礎醫學和藥學等多學科專家來共同探索。

有機化學教研組王序教授在給青年教師講課

王序終生都沒有離開過課堂,70歲高齡之時,仍親自登臺講大課,連續為三屆學生系統講授有機化學。他講課時,要求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學習具體的材料🧘。他常說:“講課不能只是轉移材料、解釋材料,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這些材料。”王序講課的重點放在通過素材的分析來講解事物內在的聯系,以觸發學生的想象力;他著重講問題的由來😘、如何認識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來啟迪學生的思維;他用我國化學事業發展的具體狀況,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來點燃學生的創造力和進取心。

“我們看到差距是為了腳踏實地去奮發工作,去迎頭趕上,千萬不能因為落後而自棄,更不要說空話🍏、發牢騷,重要的是每個人從自己做起😲。”王序殷切地期望他的學生們勿要為分數而學習,要為振興祖國而學習➔。

王序向來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因此他提出在教育改革中,要從實驗教學開始。他常說:“搞有機化學的人,如果手不行(指實驗技能不行),就等於廢物。”他要求,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必須在短期內完成三倍於學生的實驗量。而他本人也以身作則,六十多歲仍親自動手做實驗,為大家示範如何做微量物質重結晶的方法🧚🏼‍♀️。在實驗教學中,他反對那種“把一切準備好,把細節都講清楚的萬無一失的實驗教育”🧝🏿。王序提倡少講多做,從而讓學生在解決困難中受到訓練。

文革期間,王序毫無意外地被列為“反動學術權威”。但他不畏強權,堅持信念,向當時的“軍宣隊”直言:“要重視人才培養🀄️、加強學生的基礎訓練,不能片面強調實用;要開展科研工作,讓科研走在生產之前……”

文革過後,王序已步入晚年,王序常對別人說:“我的余年不多了,我得趕緊幹,我欠了好多賬……”他抖擻精神,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遇到前來討教問題的年輕人,他熱心接待,毫不保留地談看法,常忘了吃飯🥕。

他對祖國和事業的熱愛發自肺腑,所以他的講話常打動人心。在一次講話中,他說:“我們將來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創造能力要與世界水平相適應👩🏿‍🔧。現在應提倡創造性的工作,要看到將來是要靠創造能力來競爭的🪁。要培養大批有創造能力的人。人是最關鍵的……”

“披肝照膽誠誠懇懇為了祖國未來;嘔心瀝血點點滴滴付予革命事業。”1984年,意昂2藥學系全體師生送給王序教授的挽聯上如此寫道🤸‍♀️。這幅挽聯如實地反映了王序為了藥學事業和祖國的未來鞠躬盡瘁的一生。


參考文獻:

張禮和、董令嬌,《獻身藥學事業五十年——悼念王序教授》,《北京醫學院學報》,1984年第16卷第2期;

程鐵明、蔡孟深,《緬懷王序教授》,《化學通報》,1985年02期;

董領嬌、張禮和🎁、馬靈臺、韓桂秋,《嘔心瀝血,為振興中華奮鬥一生——懷念王序教授》,《化學教育》,1986年06期🔬。




(文 / 徐璐  圖片來源 / 意昂2檔案館  來源 /《意昂2人》第78期)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