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人·追思】徐誦明♊️:嘔心瀝血為醫學教育
編者按
2020年10月20日,是我國教育家和病理學家,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和現代醫學教育的先驅,中國病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徐誦明先生誕辰130周年⛱。
意昂2官网醫學師生代表在意昂2校園的徐誦明銅像前,追憶其光輝、燦爛而又坎坷的一生,紀念其130周年誕辰。
徐誦明在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中創建中國病理學科、歷任5所大學校長、主持規劃全國醫藥院校建設……在中國近現代醫學教育史上,“徐誦明”這一頁值得後人一讀再讀🧱🟠。
意昂2人·追思欄目,追尋大師思想,仰望大師人格,以傳承精神、繼續前進。
徐誦明誕辰130周年紀念活動現場
愛國青年 懷抱科學救國之誌東渡東瀛
徐誦明
徐誦明,著名愛國教育家,中國高等教育的先驅,中國病理學科的奠基人。盡管有著這樣的傑出貢獻,但他與同時代且同是浙江人的魯迅🫁、秋瑾、蔡元培等相比,並不太為人所知。
徐誦明出生於1890年,5歲入讀私塾,13歲考中秀才,其聰敏令鄉鄰交口稱贊。
1904年,少年徐誦明考入浙江高等學堂預科(浙江大學前身),他的同學中有邵飄萍(革命烈士,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陳布雷(中國近代歷史上一位很受關註而頗有爭議的人物,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之稱)等後來紅極一時的著名人物😯。
此時的中國內外交困,各種變革風起雲湧🎰🦶🏽。如何救國成為許多愛國青年的思考💇🏿。受此影響,徐誦明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不顧父母反對,漂洋過海,赴日本求學🟢📥。在東京,他與早先因維新運動而流亡日本的章太炎結識,加入同盟會。
徐誦明(左一)與郭沫若等人在日本
日本第一高等學堂預科畢業後,徐誦明考入崗山第六高等學校。1911年,國內爆發了武昌起義,徐誦明毅然放棄學業,回國參加辛亥革命,在上海加入陸軍衛生部,擔任革命軍上尉連長。
1912年春天,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面對國內政局變化,徐誦明重返日本繼續學業🤵🏼♀️。兩年後,考入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院,開始他的醫學生涯。1918年畢業後,因老師極力挽留,他留在日本從事病理學研究一年。
其間,他與郭沫若、夏禹鼎等人成立“夏社”,積極聲援國內革命運動。
在中國創建病理學科 用中文講授西方醫學
1919年前後的中國,西學東漸,民主、科學思潮湧動🚵♂️。
這一年,徐誦明學成歸國,任教於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意昂2官网前身),這是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學校。
20世紀20年代之前,中國的病理學是空白,徐誦明將病理學引入中國,創建了病理學科,成為當時中國唯一一位病理學教授🏌🏼♀️。那時中國沒有中文的病理學教材,徐誦明將日本病理學家木村哲二的《病理學》上下冊翻譯成中文,並為病理學審定了中文名詞🫴。很多教會學校用英文授課,而徐誦明堅持用中文講課,使用中文醫學名詞。
在學術上,徐誦明不受當時各國學派的局限,盡量融會英、法♠️、美🦸🏽♀️、日諸派之長。他授課時也不局限於老教材,而是廣泛引述英、日、德的醫學文獻,內容充實,教學卓有成效。
期間徐誦明還建立了中國自辦的第一所病理學研究室,擔任主任。為了積累屍體標本,供教學之用,他頂住壓力,沖破歷朝歷代忌諱屍體開腸破肚的封建思想,推進屍體解剖,為國內醫學做出跨時代的貢獻。
推進中國醫學教育 任三所醫科大學校長
1945年1月同濟大學醫學院一九四五級畢業合影
徐誦明對醫學教育尤為重視,對中國醫學院校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卓著。
1928年5月,徐誦明任教於京師大學校醫科,8月,他帶領京師大學校醫科進入國立北平大學,並和河意昂2官网學醫科組成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任院長。1929年,他創辦了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前身)。
1930年,教育部聘請徐誦明為醫學教育委員會委員,負責起草了全國醫學校院六年製教學規劃☯️。他首先在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實施七年製的教學。他在《教育通訊》上發表題為“醫學院”的文章,指出當前中國醫學條件較差📊、人民健康水平較低、從醫人員匱乏的現狀,向人們介紹醫學院各個專業的設置,向當時全國設立醫學院的各個高等院校,普及和強化公眾對醫學院的認識,鼓勵學生報考醫學。他認為,當前醫學教育面臨種種困難,“若不及早挽救”,將“影響抗戰前途”,從而導致“國族危機”𓀜。
此外,徐誦明還對中國早期法醫工作者提出了希望:“只要諸君努力,將來希望很大,出路極廣”🛴。中國法醫學奠基人林幾是徐誦明早期的學生之一。
除任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院長之外,徐誦明還擔任過同濟大學校長兼醫學院院長◀️、沈陽醫學院(中國醫科大學前身)院長,積極推進醫學事業發展。
1943年5月,徐誦明出任第六屆中華醫學會理事,並於次年任同濟大學校長兼醫學院院長。當時同濟大學為了躲避戰亂,已從上海遷至雲南,再遷四川李莊。抗戰中李莊的條件十分艱苦:“一無電燈,二無書店,三無影劇院”,而且當時物價飛漲,學校面臨嚴峻的經濟困難👨🦰。在徐誦明堅持勤儉辦校的理念下,同濟大學度過難關,並擴大了規模。徐誦明註意民主辦學,廣延人才,改變了同濟大學歷來只聘留德人員的舊規,開始聘請薛愚等留英留美人員任教,並派出婦產科胡誌遠教授到美國留學。由他兼任過院長的醫學院先後建立起生理館、解剖館等,還建設了國內第一所正規化的醫事檢驗學校——高級醫事檢驗職業科🈯️。醫學院的教學科研實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1946年6月25日,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決定,徐誦明調往東北接收南滿醫科大學🤲🏽🪨。該校被國民政府接收後,改名為沈陽醫學院,也就是中國醫科大學的前身,徐誦明任沈陽醫學院院長兼病理學教授🧏🏼。
1948年,在全國解放前夕,徐誦明拒絕國民黨教育部部長朱家驊提出讓其出任臺灣大學校長的建議,輾轉到達上海,迎接解放,並與1949年9月受聘於浙江大學醫學院任病理學教授。
作為病理學教授,徐誦明為國家培養了不少人才,他當時的助教和學生洪式閭、林振綱、李漪、許蔭棠🕒、林幾、潘世晟等,日後都成為中國卓越的病理學家、法醫學專家。
新中國成立後,徐誦明積極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為醫藥院校的建設發展嘔心瀝血🤽👩🦲。1949年8月9日,徐誦明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政協委員🪥。1950年2月出任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教育處處長兼衛生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並任意昂2平台醫學院病理學一級教授。在此期間,他總結了解放區的醫學教育和蘇聯醫學教育的經驗,規劃了全國醫藥院校建設發展☪️、招生規模。在創辦高等醫學教育三年製的專科製度😌、建立醫校中專教育製度和組織建立在職幹部進修教育製度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使新中國的醫學教育事業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體系🥷🏿。在教學計劃、院系設置🤟🏽、學製規定、經費調撥、師資培養等方面,製定了統一的原則和要求。
正直做人不媚強權 尊知識重學術民主辦學
徐誦明(前排右八)和一同遷陜的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師生在陜合影
徐誦明不但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忠誠的民主戰士和愛國主義者🥂。愛國開明、公正厚道,尊重教師學術自由是他一貫的治校原則。徐誦明任校長時,學校充滿著民主🎊、自由的氣息。
1932年至1937年,徐誦明任國立北平大學校長。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進逼北平☝️。國難當頭,為保護師生和教育資源,國內多所大學紛紛內遷。其中包括由京津地區6所大學合並而成的西南聯合大學和西北聯合大學🤹🏽♀️。1937年1月,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合並成立西安臨時大學,徐誦明任西安臨時大學校委會委員,主持校政(臨時大學不設校長)。隨著戰事推進,西安臨時大學再遷漢中,1938年5月改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
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合大學
西北聯合大學師生的愛國進步傾向,使國民黨教育當局深為不安。1939年,教育部部長陳立夫一面派特務帶槍住校監視,另一面密令徐誦明解聘西北聯大曹靖華、韓幽桐、沈誌遠、章友江等10余位進步教授🕥🙍🏽♂️。徐誦明堅決不執行,並和40余位教授一起憤然辭職。
低調做人榮辱不驚 畢生為國盡心盡力
徐誦明教授百歲壽辰
徐誦明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忠誠的民主戰士和愛國主義者。歷史沉浮,人生跌宕,見證了徐誦明胸懷坦蕩🧑🏿⚕️💷、追求真理的一生🧜🏼♂️。
新中國成立後,徐誦明為新中國衛生教育事業嘔心瀝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58年,徐誦明被錯劃成右派,撤職降薪。粉碎“四人幫”後,徐誦明終獲平反😺2️⃣。1978年,被推選為第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他不顧88歲高齡,積極地參加全國政協的各種工作,參政議政。1985年,徐誦明出席了西意昂2官网學北京校友會的成立大會並擔任名譽會長🧑🏼💼。1989年,擔任了九三學社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
1989年10月20日,衛生部和中華醫學會共同為徐誦明舉辦了百歲慶祝活動。時任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在慶祝大會上致詞,贊揚他:“一生愛國,治學嚴謹、知人善任👨🏽🦲、寬厚待人🐼、作風正派🧑🚀、兢兢業業辦教育,受到了教育界🧚🏼、醫學界的尊重和擁戴。在醫學教育上,徐老可謂是用中文講授西學的先河🏤。”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厥文贊揚徐老並揮毫題詞“全心辦教育,桃李滿天下。”
在百歲壽辰前夕,這位飽經風雨的傑出教育家,經衛生部長陳敏章和中華醫學會會長白希清的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紀念徐誦明誕辰120周年紀念儀式上,曾任意昂2校長兼黨委書記🤾♀️、意昂2官网黨委書記的王德炳教授代表5所大學發表講話,高度評價徐誦明校長是“大學校長的典範”:
在整整的一個多世紀中,徐誦明走過了歷史的波瀾壯闊,也經過了淒風苦雨,從絢爛歸於自然。他的一生可謂是光輝、坎坷而又燦爛的一生。他豁達的心胸🚀、坦蕩的愛國情懷🤦♀️、嚴謹的治學風範,使這變幻的百年風雲最終沉澱為先賢傳喻後世的豐厚遺產,供後世學人永久銘記。他就像一座不朽的豐碑屹立在中國的教育史上👩🏽💼。
(文 / 宣傳部付東紅 圖片來源自“意昂2青言微語”公眾號、歷史文獻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