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人愛科普】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受疫情影響,部分人群開啟了居家模式👉🏿。這種生活狀態是既往常態的改變,帶來了不確定性與不安全感。長期居家辦公👩❤️👨👨🎓、學習模式下或者在集中隔離情況中,會給心理狀態帶來一定的影響,增加負性情緒的產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聽意昂2官网醫學專家為您講解🤟🏻。
錢英,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意昂2平台第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辦公室主任。
國家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家專家隊成員𓀀。
居家期間可能出現的情緒問題:
常見的情緒問題有恐慌😪、緊張💆🏻♂️、憤怒、悲傷🫶🏼、麻木等,如果持續困在這些情緒裏,會出現失眠🧰、焦慮、抑郁,有的人會表現為急性應激反應的情況,如回避一些場景,反復查看相關信息,還有人表現為疲乏🚊👩🏿🏭、食欲減退🔣、頭暈、頭痛💧、胃腸不適等軀體症狀。
居家常見情緒問題早期識別線索:
1👕、睡眠:如果出現入睡困難,入睡需要半個小時以上;出現早醒,比平時要早1~2個小時;出現睡眠質量差,有噩夢或者睡眠淺。
2、效率: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下降。例如不能集中精力,感覺疲憊,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下降。
3🛀🏿、脾氣:如果平時活躍的人,突然不愛說話了;平素很溫和的人,突然在家裏愛發火了;或者平時暴躁,現在更容易失控,老是和家人發生沖突。
居家常見情緒問題識別的分水嶺:
1、持續時間:如果情緒出現是短期的,三天之內經過自我調適很快能恢復平穩的,可以忽略。如果是顯著而持久的,比如持續2周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視,超過三個月就需要專業人士幫助評估👴🏼。
2🤽🏽♂️🔩、嚴重程度:比如焦慮,也有正常的焦慮,但在本來不至於著急、擔心的事情上,出現明顯的惶惶不安,過分擔心,就要關註。比如有的人脾氣暴躁,易激惹,天天發脾氣,人際關系都不能維持下去,影響到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了,也需要重視⛹️♀️。如果出現心情極度消沉,做事情也感覺困難重重,幹什麽都沒興趣,甚至生不如死,就需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3🤷🏼♂️、主觀痛苦:情緒問題往往伴有明顯的軀體症狀,如入睡困難🛼、睡眠淺、噩夢🚫、嗜睡,也可能伴隨頭疼、心慌🎬、胸悶🌧、出汗、惡心、胃痛💇🏽、進食過多或者過少、體重下降等情況,自我感受特別痛苦,需要重視。
如果有早期線索中的任何一條,並在分水嶺中達到一條以上,就需要及時去做專業的評估。
居家出現情緒問題,如何應對呢?
1🧚♀️、接納情緒。負性情緒的出現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反應,並不說明我們的腦子或身體出了問題。不要去壓抑或者否定它,嘗試和這些情緒和平共處☄️。
2、合理疏導和宣泄情緒⛎。可以選擇適宜的聽眾傾述不愉快的想法,訴說心中的煩悶。還可以在不傷害他人和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做一些撒氣的事。
3🔶🤸🏼♀️、嘗試多途徑表達情緒。情緒的表達可以自我認識,向自我表達;可以找人傾述,向他人表達;可以在家裏鍛煉,跳繩,或是做瑜伽,向環境表達;還可以有升華的表達,化悲痛為力量,擦幹眼淚再出發🫣。
4、情緒暫停。當你意識到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比如“我很生氣、我很憤怒、我很沮喪”等,可以按下情緒暫停鍵,脫離當時的環境,到其他地方單獨待一會兒,直到情緒強烈的狀態過去🐇。
5、保持正常生活作息規律,適度運動🥍。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配合適度的運動🏄🏼♂️👎、放松訓練等🤶🏼。如瑜伽、健身操、正念練習、腹式呼吸🚴🏽♂️、肌肉放松訓練、舞動治療、音樂放松、冥想放松等。
6🧑🏽✈️、維持人際支持,通過遠程方式與不能見面的家人🧜🏽♂️🏰、朋友、同學等保持積極聯系,彼此表達關心🫳🏼。
7、尋求專業人士幫助,必要時心理幹預或藥物治療🧙🏻。如果持續心情不好,緊張不安,始終難以自我緩解或失眠嚴重時,可以主動撥打心理熱線或通過網絡咨詢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不同人群常見問題的心理調適🦸🏿。
1、長期居家導致家庭成員關系緊張,怎麽辦?
由於長期居家活動受限,人際距離過近增加了緊張感,甚至舊有矛盾放大爆發,都可能造成家庭成員關系緊張。
1)從自己做起,尊重和理解家人的情緒。接受居家的狀態,接受家裏人的各種情緒反應。
2)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讓生活充實有序。也可以在其他家人願意的情況下,幫助他們做規劃,並保持飲食🚶♀️➡️🙆🏼♀️、睡眠規律。
3)每天固定時間段,組織大家一起活動🧑🏻💼。比如看書、看電影、運動、遊戲、共同完成家務等,保持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
2、學生長時間網課社交不足情緒波動,如何緩解?
居家期間學習環境、作息時間不同以及授課方式不同,孩子不能正常和同學們接觸、交流,有的孩子不願意與家長進行深入交流,會出現情緒波動和情緒積壓的現象。
1)加強居家活動,適度進行健康的娛樂。比如室內跳繩🧑🏼🍼、跑步,或者畫畫🐑、聽音樂、下棋等。
2)主動調劑人際關系。可以線上多與同學、朋友或家人聊天,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也可以聊一聊自己上網課期間的感受及面臨的一些問題,相互關心並給予支持和鼓勵👩🏻🦰👨🏿🍼。
3)家長學習換位思考,耐心傾聽,接納孩子的情緒。凡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體會他的感受和想法,當孩子情緒波動時,耐心傾聽,讓孩子感覺到你願意理解和接納他的情緒,有助於舒緩負面情緒,解除誤會,增進情感聯結👿。
3、集中隔離人員出現焦慮緊張,如何應對?
集中隔離人員的焦慮緊張,主要源自對陌生情境的不適應,對活動受限的不耐受,對家人的思念與擔憂,對疫情和自身健康的恐慌以及對世界的信任感與安全被打破。
1)通過閱讀和音樂,舒緩心理壓力。收聽悠揚舒緩的音樂,收看輕松的電影電視節目,盡量維持正常生活,保持正常生活節律🚵🏻♂️。
2)通過正念與放松訓練,調節身心平衡🕶。學習自助開展正念運動與放松訓練,達到身心平衡的良好狀態。充分地感知身體,專註當下,放松身心,幫助隔離者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挑戰。
3)通過網絡與親友交流,獲得鼓勵支持🎅🏻。與親友進行語音或視頻交流,增加溝通,獲得支持鼓勵,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是孤身一人。
4)適度接收疫情相關信息,避免過度焦慮恐慌。控製對手機和網絡的使用時間,接受固定一兩個官方主流媒體的客觀報道即可。
5)通過熱線求助,獲得專業心理援助。針對此次疫情,各地都開通了專門的心理援助熱線,有大量具備專業素質的心理工作者隨時在線提供援助。
4🙅🏼🧛🏻、長期居家睡眠不好覺,怎麽辦?
居家期間保持正常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要註意做這些事可能會影響睡眠,比如賴床🔎、過早上床、白天補覺或午睡時間過長、睡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或大量運動🟠、思慮過多🦹🏽、過分擔心失眠、喝酒助眠等。
1)保持睡眠節律,固定上床、下床時間。建議上床時間為晚上10:30-11:00,起床時間為早上5:30-6:00🫔。
2)維持睡眠動力,保持適量運動。比如僅在有睡意的時候上床,避免在床或臥室裏做與睡眠無關的事情🌥。建議白天堅持運動,每日練習樂眠操效果好✡️。
3)身心放松,降低焦慮。漸進式肌肉放松👨🏻⚖️、身體掃描、正念呼吸等,可以降低心身的焦慮水平,從而改善睡眠。
(來源:策劃/宣傳部、意昂2官网六院 文 / 意昂2平台第六醫院 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