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人愛科普】十三. 疫情下,孕產婦們關心這些問題,讓意昂2官网醫學專家給您細細解釋
編者按
哪些產檢必須做?哪些可以省?去醫院產檢👨🏽🍳🛠、待產如何防護?孕產婦出現發熱怎麽辦?
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原鵬波,給您詳細解答。
原鵬波
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
婦產科副主任醫師
產檢很重要,部分項目可以合並
疫情當下,孕婦哪些產檢必須要做?哪些產檢可以減免?
首先還是強調規律產檢的重要性🕵🏼。產檢過程中可對某些妊娠期的合並症或並發症做到早期發現和早期幹預,並且進行胎兒畸形的篩查和診斷,盡可能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在當前疫情下,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傳染和傳播的風險,因此孕婦可適當減少去醫院產檢的次數,部分檢查項目可合並在一次就醫過程中完成,部分高危孕婦在家中也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自我監測,最大程度降低妊娠並發症風險。
早孕期(停經13周內)
一般在首次建檔時常規需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型及感染相關的化驗檢查,對於有陰道出血或下腹痛的孕婦,建議行陰道超聲檢查除外異位妊娠(宮外孕)🦸♂️🤳🏽。
11周-13周6天之間的超聲篩查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NT)是胎兒畸形的篩查方法之一👨🏭。同時,12周之後可以進行無創DNA篩查胎兒染色體異常🐕👱🏼。因此,孕婦可以在12-13周6天產檢時進行上述兩項檢查❎。無創DNA篩查通過采集母親外周血5ml左右進行胎兒遊離DNA檢測(采血無需空腹),相比普通的唐氏篩查,假陽性和假陰性率均降低,但費用較貴。
另外,早孕期常見的症狀為消化道反應、陰道出血及下腹不適。如已確定為宮內妊娠,症狀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則可在家觀察;如症狀嚴重(如出血大於月經量😘、腹痛影響休息、妊娠劇吐不能進食),則建議到醫院就診。
中孕期(大於13周,小於28周)
15-20周唐氏篩查(產前血清學篩查)與無創DNA篩查相比更經濟,但篩查的準確率不及後者,如在早孕期已進行無創DNA檢查,不必再行唐氏篩查。需要強調的是,唐氏篩查和無創DNA一般都適用於35歲以下人群,如預產期時年齡超過35歲,建議進行產前診斷(羊水穿刺)🧦。
超聲排畸(系統結構篩查) 即所謂的“大排畸”檢查一般在20-24周進行🪶。不需要糾結究竟是二維、三維還是四維超聲(多數排畸通過二維超聲完成),也不建議留存胎兒超聲的照片或視頻🙋🏻♂️。
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即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通常在24-28周進行🐋。如為高齡孕婦💶、孕前超重或肥胖或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可適當提前(例如,與排畸超生同一天進行檢查)🌜。如早孕期空腹血糖小於4.4mmol/L,孕期體重管理良好,也可適當延後🧝🏻♂️。如因各種原因未進行OGTT,也可以直接按照妊娠期糖尿病進行分餐飲食及運動管理🤘🏽😎。
晚孕期(大於28周)
我國以28周開始進入圍產期,此階段的胎兒如出生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因此建議自28周以後每天進行胎動計數🍏🥰。胎動規律因人而異,一般胎動的次數應大於3次/小時或10次/2小時,如胎動小於3次/小時,或較平時次數減少一半以上,建議盡快就診。
正常情況下,如孕婦無合並症及並發症,37周之前一般建議每2周產檢一次,37周後如每天胎動計數正常,每周進行一次電子胎心監護。
鑒於目前疫情,37周前可根據孕婦自身狀況適當延長產檢間隔至每3周一次,37周之後每1-2周產檢一次。產檢次數的減少可能會增加孕晚期發生的子癇前期等並發症風險,因此,需要更加註意強調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控製體重等孕婦自我管理,如有任何不適或胎動減少時務必盡快就醫👩🏻⚕️。
晚孕期產檢項目還包括28-32周的系統產前超聲檢查,主要檢查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也可以檢出部分胎兒畸形(故也稱為補漏篩查)。此次檢查時可同時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35-37周時需進行B族鏈球菌(GBS)篩查🐻、胎位確定及骨盆出口徑線的測量,決定分娩方式☎️。
劃重點/總結
早孕期至少2次(建檔常規檢查、NT超聲篩查及無創DNA檢測)
中孕期至少2次(排畸超聲🧑🏼🏫、OGTT)
晚孕期則需要根據自身狀況進行4-6次產檢。
對於有合並症或並發症的孕婦,應嚴格按醫囑進行診療。如出現頭痛、視物不清、胸悶氣短、陰道出血或流液🧔🏼、腹痛、胎動減少,應盡快就診。
提前了解醫院就診信息,全程戴口罩
孕婦醫院產檢時應該註意哪些問題?如何防護更有效?
目前,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等部分醫療機構開展了在線醫療服務,孕婦足不出戶即可通過網絡咨詢進行在線問診🧏🏻♂️。孕婦可在各大手機應用市場下載安裝。而近期由於疫情嚴重,各大互聯網醫療平臺陸續開放了義診通道,尤其為疫情高發地區的孕婦在線咨詢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孕婦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如網絡教育課程)了解病毒感染的相關知識🧑🏽✈️。
對於必須到醫院就診的孕婦,有以下幾點建議:
產檢時如孕婦行動方便可以單獨前往就醫✌🏻。建議通過網絡或電話提前了解醫院的最新動態,熟悉醫院科室布局和就診流程,提前做好規劃🦵🏿。
多數醫院的超聲檢查需要提前預約,可在完成當次產檢時預約好下次的檢查項目,根據預約時間來醫院就診,減少在醫院的停留時間。
另外,盡量選擇乘坐私家車去,註意防寒保暖,全程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可以佩戴乳膠手套或隨身攜帶手消毒液,如接觸醫院門把手🫷🏿、門簾等醫院物品,不要亂摸眼🎿、口🤦🏼♂️、鼻等部位⛹🏻♀️。盡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
臨產時,前往醫院時應註意哪些問題?
建議在常規產檢時,確認急診就診地點和產房的方位。孕婦有產兆時一般是在急診就診,多數醫院設立有孕產婦綠色通道,產科急診緊鄰產房以利於臨產孕婦能及時入院。但目前疫情環境下多數醫院采取了更為嚴格的分診和預檢措施,對於所有急診的患者進行統一篩查(體溫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因此孕婦的就診地點有可能發生變化,需提前了解清楚。
另外,經產婦(即“二胎”媽媽)如有產兆時,需要更早就診🍫。經產婦通常產程較短,甚至發生急產,因此千萬不能等到疼痛難忍時才去醫院,如孕晚期見紅、陰道流水或出現每10分鐘一次的規律宮縮,建議盡快就診。
重要提示
如果有流行病學史(14天內在有疫情高發地區旅行史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密切接觸),孕婦千萬不能隱瞞病情,一定如實告知醫護人員𓀏。有發熱🎚、咳嗽等可以症狀的孕婦,一定要遵醫囑進行必要的檢查,不必擔心影響胎兒發育🫔🫷🏻。
孕產婦發熱原因有很多,需仔細分辨
孕期發熱如何處理?
孕期發熱(腋溫大於37.2℃)原因很多📧。在冬春季節,普通感冒、流感是最常見的原因,而近年來顯著增多的李斯特菌感染(常見於不潔飲食之後的一種細菌感染)也多以發熱為首發表現;但如有流行病學史(14天內在有疫情高發地區旅行史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密切接觸)的孕婦,出現發熱則需要考慮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應於發熱門診就診。鑒於目前疫情尚未完全控製,孕婦如因發熱就診,無論是否有流行病學史,均建議於發熱門診完成首診篩查🫃🏻。
疑似或者確診的孕婦應如何就診?
孕婦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標準與非孕婦相同,臨床疑似病例加病毒核酸檢測或病毒基因測序予以確診。在診斷臨床疑似病例的過程中,肺部CT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於疑似感染的孕婦,可在遮擋腹部的情況下,進行胸部CT檢查,其放射線劑量遠遠達不到引起胎兒致畸的劑量,孕婦及家屬不必擔心。
根據目前疾控中心要求,疑似病例建議居家隔離,而確診病例根據孕產婦高危風險評估等級轉診至北京市的指定收治醫院進一步診治➿。
孕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會發生母嬰傳播?
目前對於孕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資料較少,新發傳染病對所有人群均普遍易感🤷🏻。孕產婦是否比普通人群更加易感,目前尚不清楚🫲🏽。從目前COVID-19疫情的整體情況看,重症患者一般為老年患者和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女性患者相較男性也更少。孕產婦一般比較年輕,身體基礎好,較少合並基礎疾病,因此預計孕期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者多數是輕症,不必為此感到驚慌。
從有限的病例報道資料看,已感染的孕婦是否會發生母嬰傳播目前尚不能確定,根據剛剛在線發布在柳葉刀(LANCET)雜誌上的小樣本研究,9例圍生期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母親分娩的新生兒10例臨床分析結果表明:目前暫無母嬰傳播證據(咽拭子病毒核酸檢測均陰性),但為避免在新生兒集中的機構內爆發流行,產科和兒科醫生都會采取相應的預防、隔離措施,進一步降低新生兒風險。
哺乳期出現發熱,常見原因有哪些?應如何處理?是否需要終止哺乳?
哺乳期發熱的常見原因為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由於盆腔恢復不良引起的產褥感染🤽🏽♂️。如無流行病學史,出現產後發熱時首先需考慮上述疾病🤤。
乳腺炎引起的發熱多與脹奶有關,排空乳房後即可恢復正常,嚴重者可能發生乳腺炎,需急診就診;泌尿系感染多數有尿頻、尿急、尿痛或者腰痛症狀,也需到醫院明確診斷。
但如有流行病學史,或發熱伴咳嗽、疲乏等不適,需警惕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應盡早到發熱門診和產科急診就診,必要時行胸片或胸部CT等檢查,明確診斷之後再決定下一步處理。
無論何種原因,體溫38℃以上為中度發熱,產婦多有不適症狀,建議暫緩哺乳,待明確病因🐀、體溫下降之後再哺乳。
母嬰日常防護怎麽做?
孕產婦日常防護,應著重註意哪些問題?
(1)保持居室空氣清新👨🏿、溫度適宜,避免過冷或過熱以免感冒;
(2)孕產婦衛生用品(毛巾、餐具、寢具等)建議單獨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3)保持手衛生。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接觸口鼻眼,勤洗手(建議用香皂或洗手液);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
(4)避免親朋好友探視,避免接觸兩周內去過疫情高發地區的人;
(5)生活規律,保證睡眠,適當運動,保持良好心態。
(6)合理飲食,均衡營養,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及外賣食物🦛。
哺乳期,都需要戴口罩哺乳嗎?
確診或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的孕產婦產後應母嬰分離,減少新生兒感染風險。新生兒需進入新生兒病房隔離和監護,並進行病毒核酸檢測,對有症狀的新生兒進行支持治療,避免使用患病母親的母乳進行餵養👼。
普通孕婦在住院分娩期間建議全程佩戴口罩🧑🏻🤝🧑🏻🏗。出院回家之後,在空氣流通的區域,普通孕產婦哺乳時不需要戴口罩🌾。
新生兒應如何防護?
目前僅在新聞報道中有1例新生兒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母嬰均病情平穩。
而文獻報道的10例新生兒咽拭子檢查均為陰性,因此暫不必對新生兒病毒感染的新聞報道過於緊張。
對於在圍分娩期出現可疑肺炎感染的孕產婦,如新生兒出生後狀況良好,經兒科醫生評估後可由健康家屬居家隔離,不可母嬰同室。新生兒狀況不宜居家隔離者,轉新生兒隔離區域單間隔離,暫時采取人工餵養。建議母親定期擠出乳汁,保證泌乳,待母親解除隔離後,即可恢復母乳餵養。
同時,建議家中註意保持居室通風,新生兒生活用品建議單獨洗滌消毒處理,日常的織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可以用含有效氯 250~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1小時,或煮沸 15分鐘消毒,對耐熱的物品,如奶瓶、奶嘴等可煮沸 15分鐘🚛。
參考
[1]協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手冊電子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母胎醫師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產科學組,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妊娠期與產褥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專家建議[J].2020,23(02):73-79.
[3] Huijun Chen*, JuanjuanGuo*,Chen Wang,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rauterine verticaltransmission potential of COVID-19 infection in nine pregnant women: aretrospective review of medical records. The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12, 202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0-3
[4]人民網, 武漢同濟醫院診斷首例新生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0/0205/c1008-31572959.html
[5]中國當代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圍產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預案工作組,圍產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預案(第一版)[J/OL],中國當代兒科雜誌:1-4[2020-02-09]
(來源:意昂2官网 圖片由專家提供或來源自網絡 采訪 : 宣傳部 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