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奶粉的年代💆🏽‍♀️,她調製出加料豆漿代替母乳👨🏼‍🦱,她是兒少衛生學奠基人

編者按

她心系兒童少年衛生事業的發展

即使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也要搞兒少科研

80高齡還活躍在

兒少衛生事業的第一線

是新中國兒少衛生事業的奠基人

她是醫學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努力培養衛生專業人才

倡導和組織全國性調查研究

疾病纏身也依然伏案工作

對祖國的熱愛和醫學事業的眷戀

是她不變的赤子之心

讓我們一起了解葉恭紹的故事

感受她

一心為公👆、傾付兒少的家國情懷

01一盎司的預防勝過一英鎊的治療

葉恭紹初心是想要成為一名醫生,為民眾解除痛苦。然而,在內科臨床實習期間,她看到由於醫學檢測技術的不足,病人的疾病很難得到確診,再加上當時藥物的匱乏,醫生的作用也難以發揮出來💂🏿‍♂️。大學四年級時,葉恭紹接觸到了美籍公共衛生學家蘭安生,在公共衛生學的第一節課上,蘭安生教授就告訴同學們公共衛生的重要性,並用盎司和英鎊來詮釋預防與疾病的關系——"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 (—盎司的預防勝過 一英鎊的治療),這句話給葉恭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將公共衛生事業作為一生的追求這樣一個樸素的想法便在她心中埋下了種子💆🏽‍♀️🧑‍🚀。

葉恭紹也非常欣賞中醫的一個觀點——“上醫治未病”,這說明千年歷史的祖國醫學是非常重視預防的。後來,葉恭紹在北京醫學院衛生系(現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1964級開學儀式上,又一次提到了蘭安生說的那句話——“一盎司的預防勝過一英鎊的治療”🤕。

大學畢業後,葉恭紹在第一衛生事務所婦幼衛生科工作。工作期間,葉恭紹和同事們在兒童門診製作了測量嬰幼兒身體的木製測量板,不僅可以測量嬰幼兒的身高,還可以測坐高(測上身),這對研究嬰幼兒的發育是十分必要的,如今仍然在全國推廣使用。

葉恭紹梳理的不同時期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規律

除兒科疾病門診、兒童健康檢査門診、預防接種門診之外,葉恭紹和同事們還特別為缺奶的嬰幼兒開了營養門診。為了改善兒童營養不良的狀況,她反復研究, 調製出一種“加料豆漿”的食物,用以代替牛奶餵養缺奶的嬰兒。根據母乳不足或完全缺乏母乳等不同情況,分別給她們開加料豆漿的處方,每天半磅🙅🏻‍♂️、1磅或1.5磅。

需用豆漿的家庭,拿著醫生的處方定時到站領取🥵🤸🏼‍♂️。同時, 她們必須按時帶吃豆漿的嬰幼兒到營養門診進行檢査。如果母親還有一些母乳,也盡量指導母親的膳食,促使她們分泌更多的母乳。再之後,她們又增加了一種“加料炒豆漿“,它與“加料豆漿“成分一樣,只是把黃豆炒熟之後再磨成粉。如此加工,更容易被嬰幼兒消化、 吸收🤏🏻。這種“加料豆漿”為當時掙紮在淪陷區的貧困勞動人民減輕了負擔,受到了大家的歡迎,這一食物也為代乳營養品的興起指明了方向👩‍👩‍👦‍👦🐓。葉恭紹也將自己關於孕婦👳‍♂️、乳母的膳食及豆漿🧑🏻‍⚕️、炒豆漿的餵養效果寫成文章發表在《中華醫學雜誌》上。

葉恭紹1939年發表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上的文章

02只剩下我一個人  也要搞兒少衛生科研

關註兒童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是葉恭紹從事公共衛生事業的重點,她梳理兒童身體發育的規律、新中國成立前後,我國的兒童身體發育調查工作,了解北京市兒童青少年身體發育的概況;主編、出版了全國醫學院校試用教材《兒童少年衛生學》,之後又完成了第二版、第三版教材的編審和修訂工作🕝。

在葉恭紹的建議下,1962年北京市成立“北京市學校衛生研究組”,開展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研究🧬。1963年葉恭紹和十幾位同事在中南海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周總理親自指示她們一定要對男女青少年進行性衛生宣傳,並且強調要把它當成一件破除封建思想🀄️、移風易俗的大事來抓。後來遭遇特殊時期,“北京市學校衛生研究組”項目夭折,而葉恭紹堅持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被別人歪曲,她本人也受到了嚴重的迫害, 頭發幾乎一夜變白。但葉恭紹秉著“只剩下我一個人也要搞兒少衛生科研”的信念,即使是在下放農村勞動期,仍然挨家挨戶的檢查兒童齲齒發病情況⚠。

1981年葉恭紹向萬裏寫信,提出建立兒童青少年衛生中心

北京醫學院關於葉恭紹向萬裏寫信的情況說明

1973年,葉恭紹在全國衛生系教學工作大會上再 一次鄭重地提出:“我代表2億兒童青少年呼籲恢復兒少工作”,雖然這一提議遭到了批判,但她並不氣餒,一有機會就宣傳恢復兒童青年衛生研究工作的重要性。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科學的春天來臨, 葉恭紹再次找到彭真、萬裏等中央領導,向他們強調中國應該繼續進行兒少衛生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過不懈努力,1982年,經國家科委批準,在衛生部領導下,北京醫學院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北京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葉恭紹擔任名譽所長。在她的努力下,拓寬了兒少衛生學的科學領域,並培養出許多博士和碩士,研究所的學術梯隊也逐漸形成和完善,新生力量不斷發展壯大。

03青年人不要只把註意力放在“美”上

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葉恭紹主編了多部 有關兒少衛生的書籍,並撰寫了近百篇論文及科普文章,發表在各種學術刊物和科普讀物上。她為《父母必讀》、《中國青年》、《大眾醫學》等雜誌撰寫科普文章, 也認真地處理各種來信,為年輕父母傳授育兒知識,為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進行衛生保健指導🏊。

1986年3月10日,一位17歲的沈陽女青年向葉恭紹寫信,傾訴自己的苦惱。她在信中寫道,由於自己受到一些誤導,錯誤地認為瘦就是美,於是三年來不敢吃也不敢喝,結果導致機體長期處於營養缺乏狀態,嚴重地損害了健康,身高只有1.55米🤛。女孩非常害怕,想從現在起增加飯量,但又害怕錯過了長個子的年齡,只增加體重而不長身高,她聽廣播知道了生長素一類的藥品,於是想向葉恭紹詢問是否知曉此方面的信息,能否為她提供一些途徑,方便她購買🤸🏿。

葉恭紹馬上給這位女孩回信,首先通過她的自我 描述分析她現在所處的情況,並且告訴她,雖然1.55 米不算高個子,但仍然屬於正常範圍,全國體質調研的結果顯示,17歲女孩的平均身高是1.60米,她離平均值差得不太遠。之後,葉恭紹還勸說女孩不要胡亂吃藥,並且吿訴她要在德智體美四個方面良好地發展,哪怕她認為現在自己已經"不美"了,但若在德智體三方面正確地把自己培養好,她所擔心的“不美”也就不成問題❤️‍。葉恭紹說:

每一個人從小到大,就是國家🔺👱🏻、社會和家庭把他(或她)培養大的,等到成人時,每個人就要對國家、社會和家庭進行反饋,也就是要為國家、社會和家庭做些有用的事,否則即或有人養你一輩子,你也是對不起國家、社會和家庭的。因此,不要只把註意力放在所謂的'美'上面,那是沒有出路的,要好好學習,以後好好工作,每天要有規律的生活,多參加一些學校的社會活動,還要加強體育鍛煉,使你一天的生活豐富多彩,將來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葉恭紹給一位年輕人的回信

04 化作春泥更護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葉恭紹向有關領導和部門積極建議組織對我國兒童青少年的體質與健康狀況進行大規模全國性的調研,她親自擔任首席技術顧問🪺。這一調研工作從1979年開始開展,每5年進行一次,一直到現在仍在進行中,成為意昂2平台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的常規工作。

葉恭紹牽頭的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成果

兒童青少年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累積了百萬余名大、中🛫、小學生的體質與健康狀況的大數據,為指導和改善我國學生預防保健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這也是世界上罕見的兒童青少年健康數據和結果。

在1979年和1985年,前後兩次青少年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中,葉恭紹不顧70多歲的高齡,北上新疆,南下雲南少數民族地區,親臨一線指導調查工作。她不怕山高路遠,千裏迢迢從北京來到雲南邊疆傣族集居地的景洪及拉祜族集居的瀾滄,看望少數民族兒童;趕赴海拔2400米的山區,前往四處都是懸崖陡壁的瀾滄縣富邦區進行走訪。即使在80歲的時候,她仍然精神飽滿地作為朝的領頭人,活躍在兒少衛生事業的第一線。

葉恭紹指導基層工作時與當地預防醫學工作者合影

葉恭紹晚年的時候,仍然一心撲在事業上,即使80歲高齡,也依然不知疲倦地工作。哪怕後來遭受疾病的折磨,喪失了視力不能看書,甚至無法寫字和走路, 葉恭紹仍然以驚人的毅力和耐力繼續學習。她請人為她讀報,讀唐詩,甚至讀完了臺灣著名學者吳大猷專誠贈予她的數卷巨著。

晚年的葉恭紹伏案工作

在葉恭紹人生的彌留之際,疾病幾乎席卷了她的全身。她忍受著巨大的痛楚,用微弱但清晰的聲音唱著國歌,對祖國的熱愛和醫學事業的眷戀,讓她無法安心放下未盡的事業長眠🧕🏻。她早已立下遺囑,要將遺體捐給當時的北京醫科大學解剖研究,以“無言良師”的身份,延續自己對祖國醫學的奉獻🎅🏽💪。

葉恭紹的一生,歷盡艱難與坎坷,千帆過盡之後, 她將一顆赤子之心奉獻給兒少衛生事業,真正地做到 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人物簡介

葉恭紹(1908年11月7日-1998年4月5日),廣東番禺人,兒童少年衛生學家。1931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理科學系,1935年協和醫學院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建國後,歷任北京婦嬰保健所所長,北京醫學院教授、衛生系副主任,北京醫科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名譽所長,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

早年從事婦幼衛生工作,後重點進行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形態、機能與素質的研究。先後主持召開第一🦻🏿、第二屆中華醫學會兒少衛生學組會,撰寫、參編多部兒童疾病及育兒知識書籍並發表20多篇論文,是新中國兒童青少年衛生學奠基人。



(本文節選自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內容建設專項成果)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