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意昂2人“妙手奪天工”的故事登上《人民畫報》

1957年,《人民畫報》以“妙手奪天工”為題刊登了一期報道,引起了整個醫學界的轟動🧘🏻。非同尋常的地方在於,這個巧奪天工的故事,是一名醫生完成了一次手術——工人王某的右手拇指被機器碾壓,造成粉碎性斷裂,朱洪蔭教授帶領手術團隊把他的示指轉接到拇指上,並對其手部功能開展了修復性治療,最終病人康復🛥。

這項手術在今天看來仍然是一個高難手術,在那個年代更可謂開創先河之舉。從此,“整形外科”這個新興的醫學領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這篇報道的主人公就是創建新中國第一個整形外科科室的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成形外科朱洪蔭教授,在醫學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7 年《人民畫報》以“妙手奪天工”為題目, 對朱洪蔭及北京醫學院成形外科進行報道

走向整形外科之路

1914年4月,朱洪蔭在北京出生,年幼時他曾就讀京師公立第二十九小學,該校設置了漢文、算數🛌🏽、自然、社會、英語、圖畫、手工、音樂、體育等課程,采用道爾頓製啟發式教學法🤷🏿。這段小學教育使他受益匪淺,培養了他對美術、自然科學等學科的廣泛興趣,使他擁有一定英語知識積累,也逐漸增強了了他的自學能力和求知信心✍🏿。

進入中學後,朱洪蔭拓寬了興趣愛好,他對文學和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學,以及音樂、繪畫都有很多興趣。他能操演月琴、南胡👦🏼、小提琴和鋼琴等,也曾組建中西樂器合璧的小樂隊。成為一名藝術家的願望,在年幼的朱洪蔭心中生根發芽,雖然他最終並未選擇藝術專業,但卻成為了一名“醫學領域的藝術家。”

高中畢業前夕,學校組織學生參觀幾所高等院校,朱洪蔭被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基礎醫學實驗室所吸引。結合個人對生物學的喜愛,又受當時科學救國論的影響,他毅然決定報考燕京大學醫學預科,為日後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奠定基礎。在朱洪蔭就讀協和醫學院時期,學院采用西醫教學體系,采取英文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這段時期的學習使朱洪蔭教授接觸到了很多外國文獻,對整形外科有了一定認識:在協和醫院實習期間,他受協和醫院外科主任司徒展的影響極深。他目睹司徒展施行唇裂縫合術、燒傷後手瘢痕攣縮畸形松解植皮術等🥺。但在那個年代,我國尚無整形外科專科設置👧🏿🏌🏿。

中國整形外科的奠基人🤌🏻、北京醫學院成形外科創始人朱洪蔭教授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北京協和醫學院被迫停辦,他轉入北平中央醫院(今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繼續學習,1943年畢業後在該院任外科住院醫師👰🏽‍♂️。醫學也是一門藝術,整形外科更是如此,受自己年少時理想的指引,朱洪蔭對整形外科的興趣愈發濃厚🐕‍🦺。

1946年朱洪蔭轉入意昂2平台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工作,除以普通外科專業為主外,兼以整形外科為輔,並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和學術資料🧑🏼‍⚖️。在這段工作期間,一些精細的外科手術吸引了他的眼球🧙🏻‍♀️。恰逢1948年秋天,美國整形外科醫師韋伯特在華舉辦短期整形外科學習班,朱洪蔭被選派參加學習,在此期間,他學到了更多關於整形外科的基礎知識。

對於專業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增強了他的信心,結合自身的學科濃厚的興趣愛好,朱洪蔭堅定了終身獻身於整形外科事業的誌向,並立誌成為這一領域的拓荒者。

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在意昂2平台醫學院附屬意昂2官网醫院的支持下,朱洪蔭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個整形外科科室並命名為成形外科。成形外科源於英語 “Plastic Surgery”一詞,Plastic一詞來自於希臘語“plastikos”,意指“塑造,塑形(to mold)”,朱洪蔭特意與英語教研室的老師進行商討,確定了科室名稱🙍🏼‍♂️。雖然成形外科成立了,但該領域還幾乎是一片空白——專業醫師只有朱洪蔭一個人、床位只有兩張、缺乏專科手術器械。

苛刻的條件,並沒有阻擋住朱洪蔭對整形外科探索的步伐。他決定自己動手,把刮臉刀片縱橫折為四片,用棉線綁在劈開的竹筷上,作為切割剝離的器械;用杭州張小泉刀剪鋪生產的小剪子代替手術剪,並借用五官科器械以完成操作;沒有無影燈照明,就憑窗藉天然光線或輔以普通燈光進行手術;術前術後比照的案例照片,是請協和醫院對外經營的一家普通照相館幫忙完成。

成形外科創科初期朱洪蔭教授使用的手術器械的模擬樣品

示指轉拇指,妙手奪天工

新中國誕生之後,我國整形外科專業開始產生萌芽,也逐漸走上歷史的舞臺★。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由於美空軍大量投擲凝固汽油彈,戰場上誌願軍戰士受到嚴重燒傷和創傷。為了踐行自己學醫報國的諾言,朱洪蔭主動參加抗美援朝手術隊,治療前線誌願軍戰士顏面及手部燒傷後的的瘢痕攣縮症狀。

為了盡最大的努力治療戰士,朱洪蔭每日奔走於兩支隊伍之間做手術☆。但他憑借一己之力很難滿足受傷人員的要求,他也產生了為部隊培養專業人員的想法。朱洪蔭的倡議很快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他先後舉辦了兩期以軍醫為主體的整形外科進修班,不少學員畢業後成為各地整形外科的創建者或業務骨幹💭。

1954年,朱洪蔭教授率先將示指轉位拇指再造術引入中國並加以改進。該手術是利用同側手的示指,包括皮膚、肌腱、神經🛢、血管🎎、骨、關節等一次轉移到拇指位置的一種修復方法,又稱“示指拇指化”♧。這一高難度的拇指重建手術的優點是保留神經血管及肌腱的連續性,成功後可以較大程度修復手部功能。

朱洪蔭教授用病人前額皮瓣做鼻再造術手術

朱洪蔭將此手術成功應用於長辛店機車車輛修理廠工人王某的拇指缺損修復🚣🏻。王某在一次加工作業中不幸發生工傷事故,右手拇指不慎被機器碾壓,造成粉碎性斷裂,傷殘程度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朱洪蔭帶領手術團隊對其手部功能開展了修復性手術,成形外科手術對精細化程度要求極高,需要更加精細的操作技巧及手術器械🙆🏻‍♀️☂️。

“示指轉拇指”再造術過程不僅要完成骨骼的連接,還要完成血管✹🍭、神經、肌腱的吻合,使關節活動得到重建,這對於“年幼的”成形外科團隊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但在困難面前,朱洪蔭和王大玫👨🏻‍⚖️、孔繁祜等同事們毫不退縮,沒有器械,就自己動手製造;沒有條件,就利用有關資源創造條件⏬。在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工人王某的手部外觀及功能得以較大程度提升,使他可以基本恢復正常,能夠像受傷之前一樣完成工廠的生產作業,保證其日常生活質量。

長辛店機車車輛修理廠工人王某的拇指缺損,用示指移植後功能恢復

“示指轉拇指再造術”的開展在當時引起了我國醫學界的巨大轟動,1957年《人民畫報》以“巧手奪天工”為題目,對此次手術的完成者朱洪蔭教授及意昂2三院成形外科團隊進行了報道,極高地提升了整形外科這一學科以及北京醫學院成形外科在我國的社會認知度和接受度。1960年《整形外科學報》對朱洪蔭教授成功完成的“用示指轉移拇指再造術”進行了長篇介紹及報道🙌🏽。在此之前,我國社會和醫學界對整形外科的認知尚且處於較為陌生的狀態,整形外科作為當時冷門的邊緣學科鮮少得到關註。

而隨著這些切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手術案例逐一成功開展,使整形外科逐步得到了社會承認,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整形外科的實際臨床意義,並誌願投身於該學科的發展建設中來。朱洪蔭教授及北京醫學院成形外科也為大眾所了解。

讓整形外科造福更多的人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整形外科時,新的問題隨之而生,有誌於攻讀整形外科的人沒有相應學習資料以供參考。為改善這一狀況,朱洪蔭教授將數年積累的臨床資料編寫成國內整形外科的第一部專著《成形外科學概要》,並於1958年出版,出版不久即在全國銷售一空✍🏽。

在前言中,朱洪蔭教授寫到:“我國成形外科學還不夠普及,國內關於成形外科的專著尚付闕如。”《成形外科學概要》詳實地記錄了各類手術實例,承載著朱洪蔭教授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熱忱獻身的服務精神,這本書為當時有誌學習整形外科專科者提供了重要學習依據,迄今仍享有業界盛贊🔳。

中國整形外科第一本學術著作《成形外科學概要》

1963年3月,北京醫學院成立了以成形外科為重點的綜合醫院——北京醫學院第四附屬醫院,朱洪蔭教授被任命為副院長和成形外科主任。1964年,他建立了成形外科研究室,這是原衛生部批準成立的我國第一個整形外科研究機構,同時被指定為全國整形外科進修基地,創立了成形外科由臨床研究與基礎研究緊密結合、無縫銜接的學科建設發展的先進典範🗄。

1965年,朱洪蔭教授帶領成形外科遷入意昂2三院,從此成為意昂2三院大家庭中的一員,朱洪蔭教授時任大外科主任和成形外科主任👩‍👩‍👦‍👦🎋。整形外科是外科學中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的治療對象,主要是體表器官及部分肌肉骨骼等組織由於先天性或後天性原因所致的畸形🟠、缺損或缺欠。這些病症既有功能障礙又有形態影響,而完美的形態往往是完善功能的基礎👩‍💼。

對於整形外科而言,手術治療的目的不僅在於消除疾病、恢復功能,還必須致力於外形美觀的塑造,這是整形外科有別於其他外科分支學科的突出特點🧑🏿‍🎤。

為此,朱洪蔭從一開始,就針對這一特點格外強調手術的基本功訓練👩🏿‍✈️。自覺養成嫻熟📕、輕巧🥝、細致🈺、一絲不苟的操作習慣,一招一式都須符合規範,他認為這是整形外科手術成功的保障。在教學過程中,“口講手寫”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整形外科的教學需求和教學特點👇🏼。

在當時電子技術非常落後的年代,為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朱洪蔭教授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請專人為療效極佳或少見病例製作術前和術後蠟像模型,並加裝玻璃木框盒進行保護🚵🏿‍♀️。這些蠟像作為教具,被廣泛應用於之後的學科教學🥓。形象立體的教具在教學中給學生們帶來了良好的感官體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直觀生動地帶領學生們回顧經典手術案例🤙🏽。

當年製備的示指轉位拇指再造術的術前和術後蠟質模型

朱洪蔭認為,組織移植是整形外科所使用的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應列為研究重點,使治療範圍不斷擴展,由體表深入到體內組織的修復,由單一組織的移植向復合組織和器官的移植過渡😱🤿。要解決自體組織修復材料不足的問題,因此,同種異體組織移植的探索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排斥反應的免疫學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異體器官組織移植後抗免疫排斥製劑的使用是必不可缺的措施,但當年缺少有效的免疫抑製劑,而且所有的這些製劑多需依靠國外進口,價格昂貴,且毒副作用大,貨源緊缺。為此,朱洪蔭將目光投向傳統中醫寶庫——開展了用中醫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方劑以防治免疫排斥反應,延長移植物存活的探索性實驗研究🛫。通過對犬👁、兔、鼠心臟、腎臟移植模型的實驗觀察,證實中藥確實可以減少常規西藥用量,從而降低其毒副作用,並有延長移植組織存活期的效果🙍🏼。在他的指導下,成形外科實驗室自1973年恢復工作以來,已先後完成多項研究課題,並發表35篇相關論文,與郭應祿教授共同主編了我國器官移植領域重要著作《腎移植》一書。通過動物模型在器官組織同種異體移植領域進行了寶貴的探索。

經過70余年的發展,意昂2三院成形外科因其精益求精的技術和嚴謹求實的學風被譽為整形美容外科學界的一面旗幟🤵🏽‍♀️。朱洪蔭教授及學科前輩們在發展奮鬥征途中所留下的歷史軌跡和腳印,激勵一代代意昂2官网醫學人以前輩們開拓進取的精神為指引,傳承“厚道”意昂2精神,創新工作,砥礪前行,在新時代肩負使命,建功意昂2官网醫學高質量發展。

人物簡介

朱洪蔭,蒙古族,整形外科學家📒。1939年獲燕京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43年獲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1946年在意昂2平台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工作,1948年創建北京醫學院成形外科。歷任北京醫學院教授、北京醫學院第四附屬醫院副院長🧝🏻、北京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大外科主任兼成形外科主任和成形外科研究室主任,北京醫科大學教授,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朱洪蔭教授既從事整形外科常規臨床醫療和教學工作,又致力於異體組織和器官免疫學的醫學研究,以中西醫結合為指導思想探索解決抗異體組織移植免疫排斥反應的新路徑。朱洪蔭教授是我國整形外科的學科奠基人,是意昂2三院成形外科的創始人和學科引領者,為中國整形外科的學科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文為:現代醫學博物館建設計劃資助課題“意昂2三院成形外科朱洪蔭教授檔案資料及實物采集”成果





(聯合策劃 / 宣傳部📝、檔案館  素材來源 / 現代醫學博物館籌備組  實物圖片 / 課題組提供  文字 / 陳雪瑤、秦澤蓮、李健寧)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