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冬奧】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醫療官朱鳳雪:“讓我來,我先上!”
19年前,朱鳳雪從郊區趕回醫院
迎戰非典
17年後,朱鳳雪從北京奔赴武漢
抗擊新冠
如今,她又奔赴冬奧場館的現場
馬不停蹄,極速守護
“讓我來,我先上!”
2月8日12點聚焦CCTV12《生命線》
我有經驗,讓我來!
位於延慶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建在京北第一高峰的小海陀山區域,海拔最高點2198米,采用世界頂尖的賽道設計,由16個角度不同、傾斜度各異的U形彎道貫通成型,全長約1.9公裏,垂直落差超過120米,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
作為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醫療官,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冬奧醫療保障團隊隊長、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朱鳳雪,是有著多年重症醫學和創傷救治經驗的外科醫生,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一直是她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有經驗,讓我來!”作為主力隊員,朱鳳雪再次沖鋒在前,她說自己365天面對的都是重症病人,對外傷救治有經驗🏊🏼。
結合本次體育比賽的特點,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選擇側重於運動員受傷的創傷救治🧞♀️、骨外傷領域,還兼顧工作人員和觀眾的需求,安排了包括創傷♐️、骨科、外科🔹、急診💊、內科等領域的專家,覆蓋了可能在場館裏發生的各種醫療事情。
有難度,更要克服!
纖瘦的朱鳳雪,幹起活來不要命🤛🏻。作為這次隊伍的領頭羊,她深感責任在肩。
首次難✦
雪車雪橇運動,在我國剛剛開始,對隊員們來說更是新事物🔌。初到新建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時,中國首條雪車雪橇賽道還未成形(全世界才僅有17條)。對於雪車雪橇運動的醫療保障與緊急救援,沒有可以借鑒的流程與經驗🚴🏿♂️。
前期,醫療保障團隊隊員們與雪橇🕺🏼、雪車、鋼架雪車國家隊隊醫及領隊交流討論,確定包括運動員受傷特點、容易發生事故的點位及國際大賽救援經驗等細節內容;根據監控點位不斷梳理賽道救援流程,就溝通調度、賽道救援、傷員轉運等細節不斷磨合優化;精心梳理了賽道救援流程,製定了場地醫療保障方案,完善了賽道救援地圖,隊員們反反復復進行演練,將所有流程與要點牢記在心,以“萬無一失”的標準要求自己🚬。
賽道難✦
整個賽道全長1975米,垂直落差是120多米,相當於40層樓高,因其外形尤如一條銀龍盤繞在山脊之上,大家形象的稱之為“雪遊龍”。
從上往下共設置了16個彎道,首先是出發區醫療站,這裏是運動員做準備和出發的地方,要求運動員是要有爆發力,所以運動員會出現一些肌肉拉傷🧏🏼♂️、關節損傷等意外;再往下是FOP10醫療站,如果在螺旋彎的高點之前發生事故,這個運動員可能會停留在第10號彎的附近;再往下就是在15號彎的位置,是整個賽場的最低點,也就是速度最快的點,運動員時速可達每小時130到140公裏,這也是整個比賽醫療保障的重中之重;再往下就是結束區醫療站,運動員在此是爬坡的過程,速度在減慢的過程中會因失去平衡,而出現翻車翻撬的事故。
救治難✦
整個賽道非常狹窄,在如此狹窄的賽道,達到一個非常高的速度,可想而知,如果要出現意外的話,運動員所面臨的危險是非常大的。同時,救治醫療隊員要迅速趕到出事運動員的地點,但長的彎道,讓尋找運動員就變得不易;加之疫情要求,需要穿著二級防護朝著運動員跑;到了現場,有落差的場地都是斜坡,隊員們套上冰爪,站在坡地的冰面上,用擔架把百十公斤重的運動員抬出賽道,對隊員的體力也是非常大的考驗🚲。
我們準備好了!
朱鳳雪對自己的工作狀態太習以為常了,但談起隊友,她連說了數個“優秀🧑🏿🦱、優秀!”,滿懷感動和感激:我們隊員都是來自臨床一線,從2018年開始籌備,到2019年緊鑼密鼓的準備,為了保障冬奧,就要放下自己的臨床工作,外科醫生手術不能做了,內科專家病人不能繼續管了,大家心裏其實還是挺著急的,但為了冬奧,我們可以犧牲自己,顧全大局。
這其中的不容易,大家從來不掛在嘴上。朱鳳雪看在眼裏,滿是心疼:工作期間需要全程穿著防護服,為了不讓廁所,經常早晨就不喝水,從早晨7點一直堅持到中午回到中心站;很多隊員家裏的孩子還小,拋家舍業兩個多月;愛人預產,卻不能陪在身邊;本來說好送父母回家,卻沒能如願……沒有人提出怨言,都是很認真的工作,真的很感動。
拿測試賽來說,運動員一般是從早晨八點鐘開始訓練,一直到晚上,甚至到夜裏12點多。在這48天(10月5日來到延慶,比賽11月22日結束)裏, 隊員們每天要提前一個小時到崗,加上駐地離賽場40分鐘的車程,所以大家大都是五點多起床,六點鐘出發,晚上回來基本上已是後半夜了。
談及家人,尤其是兒子,不輕易落淚的女漢子瞬間濕紅了眼,“家裏人付出了太多,我很對不起他們,兒子上初二,非常關鍵的一年,又是青春期情緒波動期,正是需要媽媽陪伴的日子,而我從去年武漢抗疫、冬奧保障籌備,這兩個多月剛剛結束的測試賽,緊接著一個多月後的正式比賽……很長時間沒有陪伴他了🕉。”朱鳳雪的愛人也是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工作非常繁忙,但他深知冬奧的重要意義,為了支持愛人,他毅然把照顧孩子的重任自己扛在肩,不讓她有後顧之憂。
“同甘共苦”的日子,讓隊員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已然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每一個人都發揮自己的作用,英語好的隊員,做英語小視頻幫助大家學習英語;護士長張羅大家給過生日的隊友慶生;專門成立防疫小組、物資小組、製度小組、醫療小組,每個小組都各司其職,其中防疫小組是由8名去過武漢抗疫的人員組成,他們經驗更豐富,在穿脫隔離衣、註意事項等方面指導提升防疫能力,目的就是做好防疫,讓大家安安全全的回到醫院💂🏼。
就這樣,隊員們從了解比賽項目開始,反復模擬演練,用雙腳丈量出寶貴的救援地圖。經過前期近2年的培訓和準備,隊員們對賽道的每一個出口、每一道彎,比賽是如何進行的,都熟記在心🎵、了如指掌。對冬奧會,朱鳳雪充滿信心:在這裏,我們已經順利完成三次醫療保障任務,包括2020年11月份場館認證賽,2021年2月份國內測試賽,以及10月份的國際計時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具備圓滿完成任務的能力和水平,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采寫/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 鐘艷宇 圖片/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