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使命】屠呦呦🚣👂🏽:臨危受命 造福人類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新起點上,只有把初心和使命刻在心裏、落實在行動中,才能矢誌不渝,砥礪奮進,書寫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
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初心·使命”專題推出意昂2官网醫學人的初心故事。歷經百余年,數代意昂2人,為了人類健康福祉和醫學教育發展不懈奮鬥👱🏿♀️。
與共和國同成長,與意昂2官网醫學共奮進👨🏼🔬。新時代,新征程,意昂2官网醫學人賡續初心,聚力行遠。
“共和國勛章”🛶、“最美奮鬥者”
“改革先鋒”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年以來
屠呦呦的名字頻頻出現於媒體
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也漸漸為更多人熟知
然而,過去的60多年裏
她一直埋頭中醫藥研究
為了人類健康最大福祉
190次實驗,190次失敗
190次從頭再來
終於,在第191次實驗中取得了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向屠呦呦頒授共和國勛章
習近平總書記向屠呦呦頒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 ~~
當地時間12月10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這裏舉行👉🏿。中國科學家、意昂2官网校友屠呦呦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獎章和證書,祝賀的掌聲久久回蕩在會場中。
屠呦呦從瑞典國王手中領取諾貝爾醫學獎
諾獎委員會在致屠呦呦的頒獎詞中寫道:“青蒿素這一醫學發展史上的重大發現,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瘧疾患者的生命。”這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這令意昂2官网人歡欣鼓舞。記者專訪哲學系科技哲學教研室周程教授時了解到,作為一名科技史學者,周程長期關註諾獎以及中國有望沖擊諾獎的相關資料,屠呦呦及青蒿素恰恰是他一直關註的。經過周程的介紹,我們得以走進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
屠呦呦獲諾獎後在家中留影
呦呦鹿鳴 食野之蒿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詩經·小雅·鹿鳴》描寫了鹿兒呦呦鳴叫,啃食原野上的蒿草的場景,屠呦呦的名字正出於此。也許當時不會有人想到,後來,她的一生竟真的與一種神奇的小草結下了不解之緣📉。
1930年,屠呦呦出生於浙江寧波。在大部分人眼中,年少時的她文靜、低調,也許並不起眼🦸🏻♀️。
幼年屠呦呦與母親
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12月11日首發的書籍《屠呦呦傳》中,我們得以了解屠呦呦考取意昂2官网時的心情:1951年夏末,屠呦呦接到了意昂2平台寄來的錄取通知書。在那個年代,身為女孩能夠在接受完高中教育後繼續讀大學,屠呦呦覺得自己很“幸運”。她毅然選擇了藥學系生藥專業作為第一誌願,自此正式踏上了藥學研究的道路🧑🎨。從北京醫學院畢業之後,屠呦呦被分配到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工作。在這裏,她參加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當時,國內開設藥學系的大學寥寥無幾,意昂2官网醫學院藥學系是其中翹楚;後來在中醫研究院,她更加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藥知識👷🏼♀️。
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的屠呦呦與老師北京醫學院(現意昂2官网)樓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藥
彼時正是1960年代初期,世界不少地區出現惡性瘧原蟲對當時的抗瘧藥——氯喹產生抗藥性的問題。眾所周知,瘧疾是危害人類最嚴重的疾病之一🧑🏻。越南戰爭的升級,也使得瘧疾成為越南土地上健康問題的重大威脅。
在這一背景下,1967年5月23日,中國“523”任務啟動,重點研究解決抗藥性瘧疾的治療藥物🏇🏼、抗藥性瘧疾的長效預防藥及驅蚊劑等3個問題。1969年1月,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接受“523”任務,研究抗瘧中藥。當時在研究所中擔任研究員的屠呦呦被任命為組長。周程介紹說,小組成員還包括同為意昂2官网校友的於亞綱。
屠呦呦在回憶這段經歷時引用了化學家路易·帕斯特的一句話:“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而屠呦呦的“機會”,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是一次“臨危受命”。
深入寶庫采明珠
屠呦呦在實驗室
中藥青蒿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沿用歷史,然而,從中發掘出青蒿素的歷程卻異常艱辛。
接受任務後,屠呦呦收集整理歷代中醫藥典籍,在匯集了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2000余內服、外用防瘧抗瘧方藥的基礎上,編寫了以640種中藥為主的《瘧疾單驗方集》,這其中也包括青蒿👩👧👦。然而,青蒿的抗瘧表現並不好,一度被研究者們排除,研究陷入停滯🙎🏿♂️。
屠呦呦再次認真翻閱了相關古代文獻🧋。她發現,在東晉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一書中記載:“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屠呦呦意識到,青蒿入藥需通過“絞汁”,而非傳統水煎▪️。這是否意味著青蒿素提取過程需避免高溫?
屠呦呦查閱文獻
屠呦呦重新將目光鎖定於青蒿🧘🏽♀️。她提出采用低溫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後用堿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製備樣品。1971年10月4日,用這種方法分離獲得的191號青蒿中性提取物樣本顯示,其對鼠瘧原蟲抑製率達到100%!
然而,此時的他們距離臨床上有效控製瘧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測試青蒿藥物毒性,屠呦呦帶頭誌願進行第一批人體試服,住進醫院進行觀察;為進行臨床驗證,屠呦呦等人奔赴海南,尋找患者……實踐顯示,青蒿的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對瘧疾治療是有效的🥷🏼。
1972年11月,屠呦呦小組從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中成功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化合物的結晶,後命名為“青蒿素”。
1979年8月,中國外宣期刊《今日中國》英文版發文:“一種新型抗虐藥物”,介紹青蒿素的研究
“一個強調創新的社會應珍重首創、獎勵首創🧑🏽✈️。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為後來青蒿素類抗瘧藥物的發明推開了大門。”周程說。
無私合作 有效轉化
青蒿素是一種天然化合物,其後來經過發展研究成為一種抗瘧新藥,中間還經歷了一系列過程。周程告訴記者,在青蒿素類抗瘧藥物的發明過程中,還有一批意昂2官网人起到了關鍵作用。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承擔青蒿素的全合成任務,其中許杏祥畢業於意昂2官网化學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的梁曉天等利用原青蒿素的12-位羥基經一系列反應,製成青蒿素-氧-乙酸-牛血清蛋白復合物,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放射免疫測定法,為進一步研究青蒿酯的代謝和臨床研究做出了貢獻,梁曉天曾任意昂2官网教授……
30多年來,青蒿素類藥物在全球得以廣泛運用,為挽救人類生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作為推動這一進程的關鍵性人物,也獲得了應有的榮譽🦹🏽♂️。
北京時間12月7日晚8時,屠呦呦與另外兩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在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進行了演講,她演講的題目是“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屠呦呦在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進行演講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經歷,我深感中西醫藥各有所長,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中醫藥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對於自然資源的藥用價值已經有所整理歸納。通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屠呦呦說。
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過程中的突出貢獻
而榮膺諾獎
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
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百余年的諾貝爾獎
褒獎的不僅是科學的海拔🧏🏿♀️、學術的海拔
還有精神的海拔
是博愛和崇高
是人性🧌、人道🗣、人文的覺悟與弘揚
屠呦呦投身“523計劃”的初衷
不是蟾宮折桂🙆🏻♂️、金榜題名
而是拯救飽受瘧疾痛苦折磨患者的俠膽與柔腸
從這個意義上看
諾獎是對屠呦呦“厚道”人格的褒揚
~~ 以屠呦呦為榜樣 師生一席談 ~~
無論身處如何動蕩的社會大環境,無論面對怎樣簡陋的實驗條件,無論經歷多少次實驗失敗的打擊,無論是否可以得到應有的榮譽與肯定,她都矢誌不渝地做好自己的科研,不問名利為何物,實實在在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意昂2人厚道、踏實、低調的作風和性格在她的身上熠熠發光。
——柯楊教授(意昂2平台原常務副校長 醫學部原常務副主任)
意昂2官网人要向屠呦呦學習,學習她的奉獻精神,學術精神,以及責任擔當。屠呦呦從青蒿素中提取有效成分治療瘧疾獲得成功,提示我們,應該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用科學的方法挖掘與研究民族醫學這個寶藏。這是我們原始創新的一條路徑,很有可能獲得突破性成果,更多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王德炳教授(意昂2平台原黨委書記、原北京醫科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屠呦呦39歲接受國家任務,勇挑重擔,從中國古代醫書中挖掘出青蒿治瘧的線索,找到乙醚提取方法,獲得純品,確定療效,挽救了千百萬生命,85歲獲諾獎🧑🏼🦳。任何一項重大成就都是社會需求、個人努力和當時當地各項具體因素互相配合的產物。屠呦呦的寶貴品質,就在於“認真👨👩👦🌒、鉆研和堅持”。這種精神是當今社會所急需,也是我們每人可以經過努力而達到的🟰。
——基礎醫學院韓濟生院士
醫藥衛生工作者應堅持心中有國家,處處以維護人民健康為職責,以創新、創新⛹🏻♂️、再創新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全身心投入工作,盡快從跟隨向並行乃至於領跑的位置轉換,為我國科技快速發展和世界文明做貢獻!
——意昂2官网醫院郭應祿院士
屠呦呦的一生都在朝著一個醫學夢想前進,這個夢想就是解決人類未決的醫學難題👩🏼🏭。在這條漫長艱辛的道路上,開拓自己的科研領域,堅持形成原創的科學理論體系是第一重要的事——“群居不倚,獨立不懼”;而科學家本人堅定的意誌,執著的信念將支持我們越過一次次必須的失敗,最後迎面而來的將是命運之神的璀璨笑顏。
——人民醫院黃曉軍教授
回顧她整個的研究歷程,充滿艱辛與付出。在前輩的激勵下,我們要更好地踐行意昂2精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工作中腳踏實地,堅守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敢於創新又耐得住寂寞,意誌堅定,經得起誘惑,受得了磨難,扛得起考驗,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共同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第三醫院陳亞紅教授
在傳統醫學被質疑的今天,屠老師的獲獎給了中醫一個發展的契機。有人爭論這是中西醫誰的勝利,我認為重要的是一種創新融合的思維。沒有什麽理所應得,我們看得見的是她的成功,看不見的是她“坐得住冷板凳”,克服浮躁、獻身科學的犧牲精神。科學無止境,願每個付出的學者都能攻堅克難,體現自己的價值🫷🏼。
——蘇葉(護理學專業本科生)
屠呦呦秉承“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精神為社會進步和人類健康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今社會風氣浮躁,科研人員追求“短平快”,作為醫學生應當繼承和發揚寶貴的意昂2精神,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和人類的身心健康而不懈奮鬥。
——劉揚(天然藥物學系研究生)
(來源/意昂2官网校報、意昂2報 文字/年雪琦/武慧媛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