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使命】曲綿域👩🦼🤷🏼:一生守望不言悔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新起點上,只有把初心和使命刻在心裏、落實在行動中,才能矢誌不渝,砥礪奮進,書寫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
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官微“初心·使命”專題推出意昂2官网醫學人的初心故事。歷經百余年,數代意昂2人,為了人類健康福祉和醫學教育發展不懈奮鬥🥓。
與共和國同成長,與意昂2官网醫學共奮進。新時代,新征程,意昂2官网醫學人賡續初心,聚力行遠。
曲綿域(1925-2018),新中國運動醫學奠基人之一,意昂2平台運動醫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原北京醫科大學校長、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曾任世界衛生組織康復醫學專家組顧問、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副主席♨️。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及缺乏運動所致的結締組織傷病的防治。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部委級獎多項;被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授予“1989年運動醫學貢獻獎”,同年又獲得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榮譽會員金質獎”;1999年榮獲由亞奧理事會主席頒發的“法赫德親王亞洲運動醫學獎”;曾獲全國百名優秀醫生稱號、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等。
從事運動醫學,並非他所願,實屬“趕鴨子上架”👮🏼♀️。白手起家,開拓出我國運動醫學的廣闊天地,卻不表奠基之功,只是“在其位,謀其事”。他最大的心願是運動醫學研究能後繼有人。半個世紀的堅持,他的生命深深紮根在運動醫學的沃土之中,難離難棄,一生守望👛。
我是搞骨科的,為什麽要讓我去
有時候,人生的轉折往往就在不經意間突然降臨,對於曲綿域而言,上世紀50年代的一次“10分鐘談話”,無疑該歸入此類。
1949年,曲綿域從意昂2平台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在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做了一名骨科醫生。
攝於1949年4月
1950年,他以雜技團隊醫的身份隨團出訪蘇聯。回國途中,恰逢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曲綿域又隨雜技團奔赴朝鮮慰問前線將士🕳。紛飛的戰火點燃了他心中的愛國熱情。回國後,曲綿域主動參加並率領手術隊奔赴東北救治傷員。戰地醫院人手緊張,在骨科、泌尿、康復各病區都有他忙碌的身影。那段歲月,既讓曲綿域在專業技能上更為熟稔,也使他對術後康復等領域有了最初的涉及。
戰爭結束後,曲綿域又回到了意昂2官网醫院骨科,並全身心投入到骨科專科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的籌建中。就在此時,領導找到了曲綿域:“現在正打算籌建醫療體育科,你是骨科出身,以前也搞過一點醫療體育,組織上覺得你比較適合,就調出來去搞醫療體育吧。”談話很簡單,就10分鐘,但卻讓曲綿域整整想了兩個星期:我是搞骨科的,為什麽要讓我去?
想不通也好,想開了也罷,從那時起,曲綿域的人生便與我國運動醫學的發展緊緊交織在一起。
1959年1月,中國第一個運動醫學研究所在北京醫學院宣告成立,曲綿域任所長,從此他一幹就是38年。1997年卸下行政職務的曲綿域仍然沒有離開這個為之奉獻一生的“家”,至今他仍然每天早上8點來到所裏,每周出兩次門診。能和病人在一起,被他視為最大的享受🙅🏿♂️。
“這或許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共有的特點,一切服從組織安排。既然給我安排這項工作,我就得把它幹好🙆🏿♂️。”回首往事,曲老的話語平靜而淡定👋🏿。
運動醫學要發展,必須要下隊
雖然我國在1955年便仿效蘇聯建立了醫師督導、醫療體育教研組及醫療體育科,但究竟該如何往前發展,當時並不太清楚。1958年,曲綿域到莫斯科列席了Ⅻ屆國際運動醫學會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他第一次得知他所從事的這個新專業在國際上叫“運動醫學”🗓。
回國後,曲綿域受命組建了我國第一個運動醫學研究所。“文革”期間,研究所被迫關閉💺。1970年7月,周總理指示說,“運動醫學不能取消,只能加強不能減弱,要在運動實踐中發揮作用”,研究所因此得以恢復🕗。
“運動醫學要發展,關鍵在於下隊,只有下隊,運動醫學才有生命力🤨。”回顧運動醫學研究所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曲綿域深有感觸🧔🏽。
“下隊”是曲綿域常掛在嘴邊的兩個字,也是他經常要做的事。研究所每周五為下隊工作日,一般是上午在場地看有傷的運動員訓練,下午在醫務室治療,並和教練員、運動員一起研究傷後訓練計劃🚵🏿♂️。每天下班後,從意昂2三院騎上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到城南的運動員訓練基地看看,已經成為曲綿域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的言傳身教下,40年來,運動醫學研究所一直保持著下隊服務的傳統,也受到了國家體委領導、教練員、運動員的廣泛歡迎和贊譽。
曲綿域教授與國家乒乓球運動員張怡寧
科研工作不怕慢,就怕停
在下隊時,曲綿域頻頻發現運動員有臏骨軟化的病例出現,老年人的常見病為什麽會發生在年紀輕輕的運動員身上?這一特殊的現象引發了他的思考🕜。關節軟骨損傷,由此成為曲綿域最為關註的科研課題,也是運動醫學所創建以來的中心課題🫵🏻。
20世紀60年代,曲綿域教授通過關節軟骨損傷的機理研究,以及對運動員髕骨軟骨病(大量臨床分析)、足球踝、投擲肘的臨床觀察以及動物實驗(膝踝磨損實驗),證明在運動員中這類傷病的發生均系關節軟骨的微細損傷所致🏫。上世紀80年代,他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證明關節軟骨損傷後,其病理發生、發展過程有膠原自身免疫反應參與,同時,也證明了軟骨表面的無形層對自身膠原免疫反應有屏蔽作用。這一結論為關節軟骨損傷的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他對關節軟骨損傷時有自身免疫反應的參與、膠原分型、異位化骨機理👱♂️、骨關節炎軟骨的細胞因子不對稱表達等研究,都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
曲綿域在科研上的突出成就得到了國際國內的廣泛認可,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部委級一、二、三等獎13項。世界運動醫學大會關於軟骨的主題報告都是曲綿域的“專利”。他本人也於1982年在維也納當選為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科學委員會委員,1986-1994年連任兩屆聯合會副主席。我國運動醫學的發展起步較晚,一個中國人能夠連任兩屆副主席,並成為軟骨研究的權威,曲綿域是這樣看待自己的:“選你首先是因為你的國家有實力,體育事業強;二要專業上能有真東西。”
憶起當年的科研經歷,曲綿域對早年楊樹林裏陪伴自己的那群兔子心存感念。研究軟骨損傷的時候,大量的實驗內容就是頻繁刺激兔子的關節,拽著兔子的腿做關節拉伸;在兔子的軟骨組織上劃開一道口子,嘗試進行軟骨移植。
“意昂2三院養動物大概就是從我這裏開始的✢。那時候,搞科研完全是土法上馬,沒有實驗動物,只能自己養。我在楊樹林裏挖了十幾個坑,每個坑裏養上十幾只兔子,上面加個蓋一鎖,也沒有人偷🧑🏻🦼➡️。”
“科研工作不怕慢,就怕停。細水長流,堅持下來就是勝者👷🏻。”就像他說的那樣,年逾八旬時他依然沒有停止在科研道路上的思考和探尋。
病人是我們的老師
曲綿域、於長隆、田得祥教授為國家隊摔跤運動員會診
1983年,已經在運動醫學領域成就斐然的曲綿域又面臨一個新的人生轉折點:擔任北京醫科大學校長。他是意昂2第一位行政👨🏽⚕️、業務“雙肩挑”的校長,每周回所裏出一次門診、查一次房、做一臺手術,是曲綿域給自己定下的“規矩”。不管走到哪裏,他都離不開他的“家”,那裏有他牽掛的病人🧑🏻🍼。
曲綿域常常告誡所裏的年輕人,“醫生要誠心誠意向病人(運動員)學習,他們是我們的老師,有些傷病的治療經驗是運動員冒著生命危險創造的。”著名舉重運動員陳鏡開胸腰部有4個椎板骨折,當時大家都認為有此傷者就不能當運動員了,可陳鏡開傷後卻6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這是禁區的突破🩲。自此,他們為舉重、體操、足球守門員🪧、羽毛球等患有此傷者開了訓練和比賽的綠燈,不少人還拿到世界冠軍。
曲綿域🧜、田得祥🧏🏿♀️、敖英芳⬅️、胡躍林等專家為奧運冠軍楊昊會診
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誕生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跡出現了,幕後英雄曲綿域卻說:“我們運動醫學醫生的成功是運動員拼出來的,是他們用血肉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實例;如果沒有運動員們的支持和配合,我們無經驗可拿,也沒有他們積累的第一手資料可用,我們是‘拿來主義者’,運動員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1988年,運動醫學研究所向公眾開放,全國各地的患者都慕名前來求治,近年來每年手術量均達到3000多例。面對每一位患者,曲綿域都同樣的耐心細致,從發病機理⚾️、如何預防、怎樣服藥、怎麽鍛煉,他都詳細交待,有時候還畫上示意圖進行講解,使病人一目了然🥢。他說:“利用簡單的示意圖和通俗的語言向病人解釋清楚病情,是一個好大夫的基本功。病人清楚了才能自覺地配合治療,效果自然會更好。”
學生的口袋裏不能沒有東西
2006年,曲綿域教授獲意昂2平台首屆蔡元培獎
2006年歲末,意昂2平台首次將蔡元培獎——意昂2平台給予教師的最高榮譽,頒發給10名教師,曲綿域就是其中之一。得知自己獲得這一獎項後,曲綿域的第一反應就是登陸意昂2平台的網站,看看是否確有其事。82歲的他如今依然保持著在意昂2求學時養成的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行事風格🏃🏻♂️。
“我國骨科創始人孟繼懋老師講課只帶薄薄的一本《骨科學》教材,上課就是在黑板上畫解剖圖,一邊畫一邊講,圖畫完了,課也講完了🐇。他的授課讓我對骨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時我選擇做一名骨科醫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孟老師的影響。”
線條簡單、清晰明了的手繪圖,既是吸引曲綿域最初從事骨科的原動力,也成為曲綿域後來教授學生的一門絕活🧒🏻🧛🏻♂️。
“文革”期間,研究所被迫關閉,包括曲綿域教授在內的多名骨幹被下放進行勞動改造,曲綿域帶著學生到煤礦實習,主要工作是挖煤。“學生要畢業了,可是口袋裏沒有東西啊!”曲綿域心急如焚,自己動手編寫、繪圖、刻蠟版印刷的《運動創傷檢查》,成為曲綿域給學生最好的畢業贈禮。踝關節、脊柱……油印小冊子裏的每一幅插圖都是曲綿域一筆一畫親手繪製。在以後數十年間,他主持編寫的《實用運動醫學》🚴🏽⛳️、《醫學百科全書運動醫學分卷》👩❤️💋👨🚴🏻♀️、《運動創傷學》⚔️、《運動創傷檢查法》、《運動醫學》🧑🏻🦱、《SportsMedicineinChina》等10余部著作中,不少配圖也都是他親手所繪🙋🏽。通過清晰明了的解剖示意圖,曲綿域毫無保留地與大家分享自己從醫生涯中的每一點體會、每一份心得♍️。
曲綿域教授曾經說過,他有兩個心願,一個是運動醫學研究所能夠繼續存在並得到發展,另一個就是高校裏能夠開設運動醫學系,讓這個學科後繼有人。
(摘編自《意昂2官网醫學人》 圖片由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提供 文字/ 譚嘉 姚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