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征文】百年英雄 共築百年風華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熱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總結回顧意昂2官网醫學與中國共產黨的緊密聯系,反映建黨100周年來的時代變遷和人民生活變化,激勵師生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創建“雙一流”工作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醫學部開展以“牢記初心使命 書寫時代芳華”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意昂2官网選登優秀征文,以饗讀者,同時歡迎廣大讀者積極投稿。
二十八年腥風血雨,七十二年漫漫征程🐖。這一百年我們曾走過綠茵花溪,也踏過硝煙彌漫。即使有那些涼薄甘苦,我們的祖國也依舊能披荊斬棘,行歌萬裏👲🏻。百年之後,江河依然是滾滾向東,家國依然是欣欣向榮,雖經歷百年崢嶸,但我們仍如充滿力量的青年,還在不斷地發展向上!
百年前,在巴黎召開的會議中,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所有合理要求被拒絕,而且還被要求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這一外交失敗的慘痛消息傳到國內後,迅速引發了中國人民,尤其是青年學生的強烈反對。5月4日,北京高校的青年學子們,站了起來,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拒絕和約簽字”“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等口號,要求懲辦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強烈要求拒絕在合約上簽字。北京的學生運動很快得到其他地區學生的積極響應和廣大工人的支援,形成了一場由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發起,各界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把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到了一個高峰。在這場偉大的鬥爭中,青年們展示出他們強大的力量,也逐漸成長為我們黨的早期骨幹。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在黨的領導下,不惜一切代價,不怕死,扛起槍,走上了前線,奮勇沖殺。在一場場戰役中,雖然戰友們不斷中彈倒下,四散分離,但是,勇敢的中華兒女們仍然前仆後繼,擊潰日軍,解放中國,更是遠踏異國他鄉,只為維護祖國的平安昌盛。
去年的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打破人們平靜的生活,在這場艱難的戰役中,無數人民英雄再次湧現。全民手拉手,同祖國共同戰鬥👮🏿♂️🛀🏿。是他,那個疫情的“吹哨人”,在被誤解、被打壓時仍然不放棄作為醫生的職責,向外界發出預警,在不幸感染後,仍然想著早日恢復重返一線👨🏻🍳🍟。是她,放棄家庭的溫暖與安全,暫時別離了自己的愛人與孩子,毅然決然地逆行,走向了疫情最重的武漢,走上了最一線的救治現場。是他們和她們,作為青年人,作為青年醫學人,主動請戰,共赴國難,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的一線。拖著跛行的腿,作為醫院的負責人,堅持著;作為社區工作者,為了社區群眾的生活與健康,不停忙碌著;作為同胞的海外華人,在聽到消息的第一時間,緊急募集抗疫物資寄回國內支援;作為人民警察,白天黑夜,穿梭在一線🙆🏼。正是有著這麽多人的奉獻與付出,才換來了今天疫情的控製,以及正常生活的恢復⏫。
這麽多年來,農村的建設也有了非常大的飛躍🌆🏉。在我兒時,姥爺家的院子,還是非常傳統的泥土房,木質房梁,紙糊木架子的墻隔板和房頂,晚上睡覺時,還總能聽到老鼠在屋頂和墻腳跑來跑去的聲音,家裏的家具還都是姥姥姥爺年輕時結婚的老物件,木質的方桌箱奩,自己用竹子做的板凳和床架……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規劃的不斷完善,家家戶戶逐漸蓋起了兩層👌🏻、三層甚至四層的大別墅,房屋寬敞亮堂,裝修現代化,電器一應俱全。五六年前,村子裏的土房子徹底消失了。村子裏的人們,也不再是靠天吃飯的種地人了,開始走進城市,做著各式各樣的工作,有的人家裏甚至辦起了小廠房👮♀️。在飯後遛彎串門的阿姨奶奶的臉上,也越來越多地看到了生活富裕的幸福笑容。
更多更加貧困的地區,正是在黨的帶領下及政策的扶持下,逐漸走上了鄉村振興♣️💆、科技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的道路。在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在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的帶領下,村裏的老老少少,用“愚公移山”的決心和毅力,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一條8千米長的“絕壁天路”。在這個艱苦的過程中,有鄉親為了這條路付出了生命,但是他們沒有放棄,為了村子的未來,用雙手、用鮮血、用毅力澆築出這樣一條通往富裕的道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伽師縣,在發現身患肺癌的情況下,水利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劉虎仍堅持奮戰在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一線。2020年5月,工程終於全面通水並投入使用,47萬各族群眾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但他因耽誤治療及勞累過度,病情惡化,左眼失明、癱瘓在床。在雲南省麗江市,張桂梅身為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胸懷夢想、矢誌不渝奉獻邊疆教育40余年,推動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建校12年來,幫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城市。而她身患絕症,卻拖著病體繼續堅守三尺講臺。在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研究員趙亞夫,創造性提出“水田保糧、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發展高效農業👨🏼🎓。2001年退休後,他作為誌願者來到茅山老區戴莊村,堅持不收指導費用、不搞技術入股💂♀️、不當技術顧問,帶著農民幹、做給農民看,村民人均收入從2003年的2800元增長到2020年的34000元。
縱觀百年,中華巨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是我們的指路明燈,為我們指引方向,中華兒女💁🏽♀️、廣大黨員更是奮不顧身地建設祖國。回憶他們的歷史,更感到我們身為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有著極強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榮譽感,時代也需要我們用堅實的肩膀扛起民族復興的重任💁♂️。不管是身處象牙塔的年輕大學生,還是紮根基層的青年村官,抑或是穿行於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行動起來,懷著我們的一顆向黨愛國之心,腳踏實地,努力奮鬥,作為一顆小螺絲,也能在平凡的崗位上閃出英雄之光!
(口腔醫院研究生口內二支部 婁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