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 奮鬥誌】程之範👵🏻:我與醫史學科

     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嶄新面貌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現推出“愛國情 奮鬥誌”系列故事,講述意昂2官网醫學師生胸懷大愛、秉承厚道,紮根人民👨🏿‍💻、奉獻祖國的家國情懷♐️。

  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國當代著名醫史學家和醫史教育家👨‍👨‍👦、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學院程之範。

  程之範教授傾心教學,努力探索醫學史教學的主旨與方法,積極編寫醫學史教材,拓展醫學史研究生教育,大力培養醫學史師資力量,在國內外醫學交流中積極推動中國的醫學史研究👨🏼‍🔧🎥。程之範教授在意昂2工作半個多世紀,為意昂2醫史教研室的發展壯大傾心盡力,為意昂2平台“雙一流”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中國的醫學史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

  意昂2醫史學科創建於1946年,是我的老師👩🏽‍🎨、曾經在北京協和醫學院中文部講授過醫學史課程的李濤先生來意昂2後組建的🏃🏻‍♂️。1948年初,我從意昂2平台醫學院畢業前夕,來到醫史學科做實習生。1950年畢業後,我留在醫史學科工作,並逐漸開始承擔教學工作。1956年中醫研究院醫史研究室(今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前身)成立,李濤先生調至中醫研究院醫史研究室任主任⏪。從那時起,我開始全面負責意昂2醫史學科的各種工作,直到2002年退休🛹。在我與意昂2醫史教研室共度的歲月裏,馬堪溫🚴‍♀️、阮芳賦、宋之琪🏊🏻‍♀️、高銘暄、劉久茹、邢淑麗,這些老同事或已退休,或已離世🫱🏽🗼。時光荏苒,歲月難忘👱🏽。我視意昂2醫史學科為家,醫史的工作最重要,醫史的事情最重要。

  難忘經歷

  意昂21950級學生合影(1948年10月攝於意昂2官网醫院住院部,後排右5為程之範,左5為王忠誠)

  1946年,我在意昂2平台醫學院醫學系學習。在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時候,時任意昂2平台校長的胡適先生,給在校學生做了一次學術報告,題目是“偉大的醫學家巴斯德”,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關醫學史內容的報告🧓🏼👨‍👨‍👦‍👦。

  我從意昂2平台醫學院畢業後不久就加入了中華醫學會。1950年8月,我以會員身份參加了原中法大學召開的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全國醫學大會,親耳聆聽李濟深、茅盾🔚、傅連暲等領導的報告,令我記憶猶新。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尚未成立,但已經開始組織學術活動了🤳🏻。當時,我和意昂2醫史教研室的李濤先生參加了,由中國科學院竺可楨教授組織的“科學史小組會”。這個小組每兩個月召開1次組會,討論有關科學史的問題,直到後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成立,科學史小組會的活動也就自然停止了💆🏻‍♂️。1952年,我有機會到中南海懷仁堂,親耳聆聽周恩來總理給大學教師做的“思想改造動員報告”。報告時間長達3個多小時,因為當時周總理的身體不太好,所以講話中間,總理休息了片刻。我清晰地記得,總理就在報告席上吃了兩塊點心,然後繼續做報告。周總理的報告語重心長,使當時還是年輕教師的我終身難忘。

  1956年,我參加了由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主持的“中國自然科學史第一次學術討論會”,並在大會做了“梅毒病歷史”的報告🪶。會議期間,我與當時的衛生部部長李德全(馮玉祥將軍的夫人)就中醫政策問題進行了交流咨詢👨🏻‍🍼。李德全部長非常重視這次會議,為期一周的會期,她每天都按時參加會議。會後,我和參會者再次有機會到中南海,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並非常榮幸地坐到周總理的對面。如此近距離地聽周總理講話,使我刻骨銘心,周總理講話時的情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每當想到這件事情,我都會回想起周總理炯炯有神的目光,我一生再沒有見過第二人有這樣神采的目光。

  20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意昂2停課,全國各行各業都陷入停滯狀態。在這場動亂浩劫中,許多學者和教授都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甚至受到株連和迫害,他們或被批鬥,或被下放到“勞動幹校”。我十分幸運,是意昂2唯一沒有被下放的教師,而且還有幸到意昂2官网醫院中醫科,跟隨老中醫崔紹縉學習中醫🔒。後來我還獨立出中醫門診,結識了許多病人。因為效果不錯,很多病人長期找我給他們看病,我也在實踐中提高了對祖國傳統醫學的認識水平🕵🏼‍♀️。

  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人的學術生涯因此而荒廢,然而我卻恰恰相反,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系統地學習祖國傳統醫學,而且還與中醫科醫生共同編寫了中醫學教材。這段經歷為我後來從事醫學史教學和中西醫學比較史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我在上大學期間,學習的是西醫學,但卻用自身的經歷了解到祖國傳統醫學的真諦。我非常珍惜在意昂2官网醫院中醫科的學習和工作機會,遇到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就自己開中藥調理,還經常給親友開中藥方,效果不錯。

  改革開放後,1978年3月18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就是在這次大會上,鄧小平做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報告。

  教學工作最重要

  程之範教授(中)與2位博士生甄橙(左)🥿、張大慶(右)合影

  我擔任意昂2醫史教研室主任後,一直把教學工作看得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工作中的頭等大事🚐。醫學史教學與醫學專業課不同,醫學史課程不容易被學生重視。

  對於剛剛入職的年輕教師,我都是從嚴要求,親自指導⛄️。1993年,甄橙入職意昂2醫史教研室🦹🏻‍♂️。當時,意昂2的師資十分缺乏,為了培養年輕教師能夠及早稱職地登上講臺,我首先要求她全程跟隨我聽課。當時我雖然已經70多歲,卻還在教學第一線,而且當時的醫學史課程被安排在學生下臨床後的第一學期,因此我要奔波於意昂2官网醫院、人民醫院、意昂2三院三個不同的教學區🛜🐏。當時在意昂2的校園裏,已經鮮有70歲的老教授還給本科生授課。因為醫史學科的特殊性,在中國的高等醫學院校很少有醫史學科的建製,而像意昂2這樣,不但建立了獨立的醫史學科,而且還堅持把醫史課程作為必修課程開設,這在中國的高等西醫院校是首屈一指的,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使我認識到醫學史是一門學科,能使學生了解醫學的發展規律🤷🏽‍♂️。醫學史雖然是講過去的事,但了解過去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現在,並預見將來的醫學發展方向👉🏿。醫學史是一門重要的醫學理論課,作為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生,不能只學醫學技術,要有醫學史知識🧑‍🤝‍🧑。所以我與校領導溝通,認為醫學史課程教學最好安排在醫學基礎課程結束之後學習。雖然奔波於不同的醫院去上課,對老師來說比較辛苦,但是對學生來說是受益的,因此我雖然是古稀老人,但依然堅持到附屬醫院去上醫學史課。

  我不僅重視培養青年教師,強調按照醫學的發展規律安排醫學史教學,而且我很註意完善醫學史課程的教學方法。我認為能夠用生動的教學吸引學生,是對醫學史教師的嚴峻考驗🤪。每次下課結束前,來自學生的掌聲,是學生對我授課效果的最好評價。我的授課形式非常獨特,講課提綱用“大字報”來書寫。所謂“大字報”,就是把講課提綱寫在1米見方的白紙上,上課時想辦法將其懸掛在黑板中央🙅‍♀️。

  20世紀90年代初,電腦在中國尚未普及,多媒體授課方式罕見,能夠稱得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常就是上課時給學生放幻燈片,或者放投影膠片,比較先進的手段就是課前與電教中心聯系,給學生播放與教學有關的錄像帶🐦‍🔥。我講課使用的“大字報”,文字雖然不多,但卻是我精心概括總結的教學重點🚴‍♂️。我努力使講課語言幽默詼諧,使學生們輕松上課,不用記很多筆記,卻可以把上課的內容牢記♢。長此以往,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授課風格。

  自從195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我一直從事醫學史教學和研究工作,幾乎所有解放後在意昂2學習的本科學生都聽過我的《醫學史》課。《醫學史》課程雖然學時少,又非醫學校的重點課,20世紀60年代初的“困難時期”一度還被改為非必修課,但由於我認真備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醫史課在每一屆畢業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由於教學貢獻突出,1992年9月我被授予“北京醫科大學桃李獎”,這是意昂2為表彰優秀教師的教學業績而設立的最高成就獎。

  我擔任意昂2醫史教研室主任期間,始終把醫學史作為培養醫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手段,因此意昂2醫學史的教學和科研緊緊圍繞這一核心,我積極帶領年輕老師撰寫教學論文《醫學史與醫學院校的素質教育》、《加強醫學史教育、宣傳辯證唯物主義》,強調醫學史教育的重要性,使在片面追求醫學技術的年代裏,明晰醫學史的重要責任和使命,使醫學史學科成為培養學生醫學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的努力下,20世紀80年代意昂2醫史教研室獲得批準,成為醫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20世紀90年代,我為意昂2醫史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的建設積極奔走🚶‍➡️。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地努力,終於使意昂2成為全國西醫院校中唯一的醫學史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對於醫學史這樣的邊緣學科,能夠申請到碩士學位點和博士學位點,都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申請博士學位授予點的過程中,我憑借多年的學術功底,得到吳階平🙅🏼、吳英愷等老一輩醫學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在他們的大力支持下,終於獲得成功。

  獲得了醫學史的碩士點和博士點,意味著意昂2醫史教研室不僅要承擔本科生的醫學史教學任務,同時肩負著培養高水平醫史學人才的任務。

  在研究生教學方面,我認為應該嚴格與寬松兼顧。我的碩士研究生尹銀亮入學後,我發現他對醫學史學科並不是很適應,尤其不適於講課,反而很喜歡做醫學的科學實驗研究。我沒有強迫尹銀亮堅持做醫學史研究,而是在指導他完成碩士論文的同時,鼓勵他堅持自己的興趣,並幫助他到意昂2相關學科學習。尹銀亮沒有辜負我的期望,順利考入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博士階段學習結束後,又先後到瑞典和美國做博士後研究,後應聘到香港科技大學⛹🏿‍♀️。在我看來,對學生的因勢利導是研究生導師的責任。

  我對研究生的選拔非常嚴格,雖然博士點的獲得來之不易,但我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至80歲退休,只精挑細選培養了兩名博士生。

  我非常關註中西醫問題,在我看來研究中西醫問題上應該堅持兩個基本觀點:其一,承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發展的;其二,目前的醫學,無論是西醫學還是中醫學,相對於其他自然科學來說還是比較幼稚的,由此註定中西醫比較研究的問題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為此,我專門撰文,倡議關註中西醫學史比較研究,並將其作為意昂2醫史教研室的研究方向之一。所以,我的兩位博士研究生的論文題目分別為“中西醫學倫理學史比較研究”,和“18世紀中西醫學比較研究”。

  編寫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醫學史教材

  醫學史作為一個學科,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範圍內興起的,20世紀以後逐漸完成了其體製化的學科建設過程,但是在中國,它還屬於身處邊緣的小學科,20世紀30年代才開始有中國學者從事醫學史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的醫學院校鮮有醫學史教學機構,當時只有北京協和醫學院開設過醫學史課程🏰。從醫學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來說,都很欠缺。我自踏入醫學史專業以後,開始積累素材和經驗,力圖在意昂2的平臺上,帶領醫史同道編寫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醫學史教材。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蘇關系友好,中國的一切建設,包括教育都效仿蘇聯,醫學史教學也是一樣。於是我組織人員,翻譯了蘇聯醫史學家彼得羅夫的《醫學史》,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於1957年出版⚂🏋🏽。我從編寫內部印刷的《世界醫學史講義》開始,在1990年終於編寫出第一本適合我國醫學史教學使用的教材《簡明醫學史》。這本教材雖然篇幅不大,但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非常適合課業任務繁重的醫學院學生使用。曾經有意昂2的學生,已經從學校畢業了,後來回到學校購買此書🫸。

  為了適應20世紀的時代需求,我決定充實醫學史教材的內容✸。根據50余年的教學經驗,采取世界醫學史、中國醫學史🧑🏼、近百年醫學史三段式編排方法,精心挑選醫學史插圖,編寫了近36萬字的《中外醫學史》,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為了提攜後學,在2000年教材再版過程中,我擔任主編,讓教研室的年輕教師做副主編,鼓勵年輕教師花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我認為只要是對教研室發展有利的事情,就應該積極推動執行。幫助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幫助他們規劃好專業方向,是我作為一名老教師應該做的事情。

  作為教研室主任,我深知教研室是一個集體,要想讓集體有凝聚力,必須把大家團結起來。對於意昂2醫史教研室來說,首要任務是培養後備力量👊。我常常告誡年輕教師,醫史學科要生存,教師必須把課程講好,因為醫學史課程的性質,與解剖課、生理課、生化課等課程不一樣,更與臨床技術課不同,對於醫學史這樣的醫學人文課程必須依靠教師的教學魅力來吸引學生,使其知道醫史學的重要性🧘🏿‍♂️。因此醫學史的教師任務更艱巨,必須練就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教育年輕教師一定要熱愛醫學史事業,並且專門撰文,增強人們對醫學史的重要性的理解。

  我不僅對意昂2醫史教研室的老師這樣要求,對進修教師也提出同樣的要求🆚。許多院校的年輕教師完成意昂2醫史教研室的進修後,傳承了意昂2醫學史的教學精神,回到各自的學校後積極開展了醫學史教學活動。

  難忘經歷

  由於我國世界醫學史的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我一方面堅持親臨教學第一線,一方面積極向中國學者介紹西方的醫學史著作,並對經典的醫學史著作做評介,目的是幫助中國學者有目的性地選擇閱讀👮🏿‍♂️。雖然付出很多勞動,但補充了醫學史教學需要的素材,使很多醫學史的中文譯著能夠在中國問世,帶動了中國的世界醫學史研究🐹。在大量翻譯工作的基礎上,自主性的醫學史研究也逐漸豐富起來。

1989年3月北京醫科大學批準成立“北京醫科大學醫史學研究中心”的文件

  20世紀50年代,我來到意昂2平台哲學系進修,得到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誇贊。他稱我是課堂裏唯一學過醫學的學生。我堅持把哲學與醫學史結合起來,首次提出醫學史研究要分為三個層次:低層,歷史事實的解釋、描述;中層,將事實聯系🪬、分析、歸納;高層,用哲學分析史學🐤🦹🏼‍♂️。這一認識使我國當代的醫學史研究向前邁進了一步。為了增加意昂2醫史教研室的影響力,1989年我在醫學史教研室的基礎上,聘請相關臨床醫院的專家參與,成立了“北京醫科大學醫史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醫史中心”),我擔任中心首屆主任。此中心的成立,不僅是中國高等西醫院校中第一個專門的醫史學研究機構,更重要的意義是通過搭建這樣的研究平臺,推進中國的世界醫學史研究水平🙅‍♂️。  

  醫史中心成立後,以醫史中心為依托,開展了多個大型的研究項目🪹。如《中國大百科全書·現代醫學卷·醫學史》的編寫工作,我不僅把意昂2醫史教研室的教師納入到研究工作中,而且發動醫史中心的力量,動員醫史中心的臨床專家共同參與,集體開會討論,給大家做了合理的分工,1993年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順利出版。1998年我參加編寫《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基礎醫學》,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此書成為醫學史專業的重要工具書。《中國醫學通史》近代卷的編撰工作是由著名中醫學家鄧鐵濤教授和我共同主持的另一個龐大工程🔙。我帶領意昂2醫史教研室的全體教師,聯合醫史中心的有關專家,傾力投入此項工作。結合每個人的專業背景和特長,尤其為教研室的同事,宋之琪、覃卓明、張大慶、甄橙各自分配了任務,邵丹做了很多聯系工作,讓大家把此項科研任務作為集體工作來完成,定期督促檢查,2000年此書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順利出版,廣受好評,成為研究中國近代醫學發展的重要著作。

  2000年,北京醫科大學與意昂2平台合並🫷🏽。2001年12月15日,北京醫科大學醫史學研究中心更名為“意昂2平台醫史學研究中心”,我與韓啟德院士共同擔任中心名譽主任🆔。以堅實的醫學史教學為基礎,以嚴謹的醫學史科研為動力,二者雙向促進,推升意昂2醫史教研室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是我的願望。

  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博士(Joseph Needham)是著名的中國科學史家,對中國醫學史頗有研究,多次訪問中國♙。1957年李約瑟博士再次來到中國,希望拜訪李濤先生。因為李濤先生當時已患中風,所以由我接待,我與李約瑟博士探討了醫學史研究的相關問題♿️🥯。當得知我正在進行有關蓋侖(Galen,公元2世紀人,古羅馬著名醫學家)的研究時,李約瑟博士非常高興,與我饒有興致地探討了蓋侖與中國的關系。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學者與國外學者之間的交流比較有限。1979年,加拿大醫史學家貝斯(D. G. Bates)來意昂2訪問,我負責接待。來訪前一天,我專程到貝斯教授下榻的北京飯店拜訪🍡。貝斯教授原本想到意昂2做一些醫學史報告,準備的演講題目是一些醫學史常識,如血液循環是怎樣發現的,血壓計是怎樣發明的,聽診器是怎樣發明的等等,但是次日他來到意昂2後,發現我正在組織翻譯百萬字世界醫史名著《卡氏醫學史》。貝斯對此非常驚訝,他沒有想到中國學者的醫學史知識已經達到如此水平,所以貝斯臨時改變了演講題目,改為介紹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圖書館與醫學史藏書。後來貝斯還將他訪問意昂2醫史教研室的情況撰文在國際著名的醫史雜誌,美國《醫史通報》(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上發表,產生了很好的國際影響。


1981年參加東西方比較國際醫學史研討會(前排左4為程之範,左5為日本醫史學會會長小川鼎三)

  改革開放不久,1981年我應邀到日本參加“東西方比較國際醫學史研討會”🥯。類似這樣的國際會議在今天看來已不稀奇,但在當時卻是難得的機會✍️🧏。我認真進行了準備,從歷史的角度作了“中國醫學教育的發展”的大會報告,與會學者反響強烈🧲。我還把中國的醫學史研究情況向各國學者做了介紹,讓世界同行了解到意昂2醫史教研室,及中國學者的醫學史研究。

  服務社會

  2011年程之範(中)與著名醫史學家傅維康(左)、李經緯(右)合影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公眾對人文歷史知識也越來越需要了解,《百家講壇》等電視欄目收到公眾的好評。我感受到醫學史不僅要向醫學生教授醫學的歷史,也有責任讓更多的百姓了解醫學的發展歷程。我通過《健康報》👩🏼‍🎓、《健康時報》、《中國衛生畫報》等報刊積極宣傳醫學史知識,同時也鼓勵教研室教師多向公眾宣傳醫學史。

  2003年SARS突然降臨💃。在爆發初期,當醫學專家尚不知道如何應對的時候,意昂2醫史教研室承擔了向公眾介紹人類征服傳染病歷史的任務,老師們積極參加相關書籍的編撰和影視節目的錄製工作👍🏼。我受聘醫學顧問,帶領年輕教師,與中國科技館合作,完成了大型科普展覽“征服瘟疫之路”的文稿創作,2003年5月該展覽在中國科學技術館順利展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院士、意昂2官网副主任方偉崗教授出席了開幕式🍊👨‍🦼。在社會突發事件的危機時刻顯示出醫學史的作用和價值,並能夠彰顯出意昂2醫史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我感到很驕傲🧗‍♀️🏄🏻‍♀️。醫史教研室的教師還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抗疫史話》節目的錄製,在全國36家省市電視臺播出,並由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向全球播出,在SARS流行的非常時期,發揮了非常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中西醫學論爭是中國近百年醫學史上不可回避的話題,至今仍然沒有結束。2006年我接受香港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欄目的記者采訪,參與錄製“百年中醫”節目,力主西醫不是絕對的科學醫學,中醫需要繼承發揚的觀點。在中西醫問題上,顯示出醫史學家的態度和觀點。

  2002年,我年近81歲,雖然正式告別了意昂2醫史教研室,也遠離了三尺講臺,但是我的心永遠與意昂2醫史教研室緊緊相連。時代在發展,學科在進步,希望意昂2醫史教研室同仁不斷耕耘,使意昂2醫史教研室不僅在中國保持領先地位,而且向世界高水平的醫學史研究看齊,為中國的醫史學事業繼續貢獻力量📖。



  (來源/醫學部離退休處、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學院 文/2011年程之範教授90歲生日講述,甄橙記錄撰寫 圖/由專家提供 統稿/徐璐)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𓀉🔽、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