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危急時刻,意昂2官网醫學人挺身而出🛩、創造奇跡!
編者按
2020年8月,意昂2官网醫學第五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家圓滿完成為期一年的任務,返回北京。
何時可見真本色?最是高原風雪處✨。從北京到雪域高原,在那片離天空最近的土地上,來自意昂2官网醫院、人民醫院🆕、意昂2三院的21名援藏隊員們,立足本職崗位🤘🏼、腳踏實地、恪盡職守,以“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能降標準”的援藏精神堅守奉獻。
春耘力盡施,秋收榴滿枝👩🏫。援藏隊員們在雪域高原留下足跡,也留下永恒的回憶。他們用豐富的臨床經驗,通過修訂科室規章製度、診療流程,製定科室發展規劃,強化重點業務能力建設,落實“師帶徒”培訓管理等方式,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學科建設添磚加瓦;用精湛的業務知識細化科研規劃,建立科研數據庫,指導撰寫論著,有效推動了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在醫、教👨🏿🏫、研、管各方面邁上新臺階👈🏼。
驚心動魄 海拔四千米的“子宮保衛戰”
2019年12月中旬的一天,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專家、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產科周敬偉醫生如往常一樣開啟一天的忙碌👨🏼🎤👨🏽。
一個熟悉的年輕臉龐出現在眼前👨🏿🏭。“卓瑪!”周敬偉驚喜萬分。
“周醫生,我是來感謝您的!我恢復得特別好!感謝北京來的‘安吉拉’(藏語‘醫生’),神永遠保佑你們!”
藏族女孩卓瑪以藏族最尊貴的禮節,向周敬偉獻上了潔白的哈達,並送上錦旗。
然而就在兩周前,同樣的年輕面龐,卻籠罩著死亡的陰影,那場驚心動魄的搶救,仍歷歷在目——
■ 與死神的博弈拉開序幕
時間推回到2019年12月5日,周四,陽光明媚的一天。
中午十二點,援藏專家周敬偉帶領自治區人民醫院婦產科醫師剛剛完成大查房,在走廊上遇見了一群步履匆匆、神態焦急的身影。其中有一位身穿外院白大衣的男醫生看見周敬偉急忙說道:“醫生,我們是外院的,這個病人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了!快想想辦法啊!”
周敬偉迅速了解病情🕷。病人叫卓瑪,23歲,初產婦,懷孕26周多,14小時前突發腹痛,初步檢查發現已經是胎死宮內,病人出現板狀腹。
作為產科專業醫師,周敬偉立刻判斷,病人是胎盤早剝導致的胎死宮內,目前已經出現嚴重的DIC。
讓產科大夫聞之色變的DIC,是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這名孕婦因胎死宮內胎盤壞死產生外源性的凝血因子,進入母體血管中,啟動凝血程序使抗凝血物質大量消耗,可能繼發難治性的大出血,嚴重DIC病人的子宮出血會像泄洪一樣,無法止住,危及生命。
周敬偉立即指揮各級醫師分頭聯系麻醉科、輸血科、ICU、檢驗科🧙🏻🦫、醫務處等相關科室,啟動院內危重孕產婦搶救流程🎵。
時間就是生命,一場與死神的博弈就此拉開序幕。
■ 只要有一絲希望,決不輕言放棄
周敬偉第一時間進入麻醉科,一邊更換手術衣一邊和麻醉醫師交流患者情況,中心靜脈通路迅速建立。卓瑪此時的心率已經達到140次/分,血壓85/49mmHg,出現大量失血表現。
“當務之急必須盡快把胎兒取出,然後盡可能止血,盡快糾正凝血功能🚣🚻。如果凝血能及時糾正,我們一切就都還有希望。”周敬偉跟產科副主任米瑪溝通患者病情。
米瑪非常同意,但是面露難色地說:“周老師,按照以往的經驗,這樣的凝血狀況,能保住產婦的生命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子宮想要保留可能很難了。”
周敬偉心中當然也知道保留子宮的難處,但是對於23歲的初產婦來說,沒了子宮,這輩子都失去了生育下一代的可能。
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決不能輕易放棄!
手術室裏人來人往,緊張地忙碌著,所有人的心都緊繃著,都在心底盼望奇跡能夠降臨👨🏻💼。
■ 在場醫生倒吸一口冷氣
手術開始了,周敬偉果斷地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打開腹腔後,發現患者子宮宮體三分之二以上部位呈深紫藍色,胎盤卒中嚴重。雖然和預料的一樣嚴重,但還是讓在場的醫生倒吸一口冷氣🧗🏻♂️。
周敬偉切開子宮迅速取出死胎,但患者子宮收縮嚴重欠佳,出血根本止不住。“必須想盡辦法減少出血,給輸入各種血製品改善DIC贏得時間!”周敬偉使用各種宮縮劑,用止血帶阻斷子宮動脈,大紗墊填塞宮腔,緊緊抱緊子宮加壓,暫時控製出血🧕🏽。
凝血酶原復合物輸註完畢!纖維蛋白原輸註完畢!第一袋血漿輸註完畢!第二袋血漿輸註完畢!第三袋血漿輸註完畢!……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周敬偉雙手依然緊緊地抱著子宮加壓✶。
由於手術時間長以及緊急搶救時的應激反應,加上高原缺氧,周敬偉這時已經氣喘連連,說話斷斷續續🚤。米瑪勸道:“周老師,要不然您下臺吸氧休息一會!”“沒事,再堅持一會,馬上就看到希望了!”周敬偉執著地等待患者凝血恢復的一刻🧜🏼♂️。
■ 一定要保留當母親的權利
當第五袋血漿輸註完畢後,周敬偉欣喜地發現,雖然子宮收縮仍然很差,但是在切口周圍看到了一點點的凝血塊。她果斷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紮,結紮動脈後,子宮收縮仍欠佳,像布口袋一樣軟塌塌沒彈性。
這樣的子宮是切還是留?“為了讓卓瑪不喪失當母親的權利,即使有一線希望也要保留!”打定主意,周敬偉行子宮背帶式縫合,用熱鹽水紗布敷於子宮表面。
2個多小時過去了,周敬偉不斷用溫鹽水紗布濕敷子宮,肌註及點滴縮宮素,輸血漿和紅細胞懸液。經過長時間的手術,周敬偉出現了高原反應,喘得越來越厲害,只好戴上鼻導管吸氧繼續手術。雖然自己也很難受,但她所有的註意力始終在病人身上,不斷觀察患者子宮收縮及顏色情況。
終於,病人的子宮顏色由之前的深紫藍色不斷變淺逐漸轉向紅色,子宮收縮逐漸加強,同時出血可見凝血塊👨🔧。周敬偉終於松了一口氣,露出欣慰的笑容👿。
米瑪由衷地說:“周老師,這麽嚴重的DIC,還能保留子宮的,這是第一例!我替家屬感謝您!”
■ 手術臺下依然如履薄冰
經過手術室裏5個多小時的搶救,在生死線上徘徊的病人終於被拉了回來。患者雖然保住了生命,保留了子宮,但接下來的24小時至關重要。
是否會發生嚴重的產後出血?是否需要再次進手術室切除子宮?是否會發生嚴重的產褥期感染?一切都是未知👷♀️。
周敬偉顧不上身體的勞累,與患者家屬介紹搶救情況並交待病情。患者的丈夫,堂堂七尺男兒忍不住潸然淚下,他握著醫生的手不停地說:“安吉拉,謝謝你救我的愛人!你們一定要救救她……”
周敬偉回到休息室,卻沒有停下來休息片刻,她拿起手機,把病人的情況和化驗單發給了她的大後方——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婦產科,與醫院產科主任張曉紅共同探討搶救方案🕵️♂️、後續病人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策。
ICU主任深知這個病人的危重程度,對周敬偉說:“如果不是遇上你,這個病人估計命都沒了!”周敬偉笑笑說:“是咱們這個團隊的努力救了她,一個人哪有這麽大本事?”
等忙碌完這一切,天已經黑了🧑🏿🎓。此時的卓瑪,凝血功能基本糾正,腹腔引流液顏色呈漿液性且引流不多。周敬偉反復交待值班醫生註意事項:“但凡有問題隨時打電話叫我,我隨時趕來!”
■ 這一刻是醫生的“高光時刻”
卓瑪在ICU住院觀察兩天,恢復得非常順利,轉入普通病房。快樂淳樸的笑容重新回到這個年輕姑娘的臉上,卓瑪拉著周敬偉感激地說:“安吉拉,如果不是遇到你,我這輩子就完了!”
卓瑪恢復得比想象中還要好,沒有感染、沒有並發症,如期出院。出院幾天後,卓瑪帶著哈達和錦旗來感謝她的救命恩人。
周敬偉也發自內心地開心,這一刻是醫生的“高光時刻”⛔️。而這“高光時刻”,是醫生、患者和家屬彼此信任攜手努力獲得的。周敬偉很快又投入新一輪護佑生命的緊張工作中。
02會診時,22歲藏族女孩已雙目失明
2019年9月30日,距離祖國母親70華誕還有一天的時間,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也沉浸在一片歡慶的氣氛中。臨床工作依然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上午查完風濕免疫科的全部病人後,“組團式”援藏專家、意昂2三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張警豐突然接到眼科的電話,有位患者病情較重,需要會診。於是她立即趕到眼科病房☺️。
這是一位22歲的藏族女性,剛剛大學畢業,去年12月因左眼視力下降、眼球活動受限伴持續性頭痛曾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就診,當時頭顱核磁檢查提示左側眶尖病變🎑。之後這些症狀逐漸加重至左眼失明,眼球固定。
2019年4月,患者就診於內地醫院眼科,考慮為“左眼炎性假瘤”,行手術切除治療。術後病理提示結締組織大量淋巴漿細胞浸潤,IgG4陽性漿細胞絕對值及比值均明顯升高,給予相應藥物治療🗳。患者左眼仍無光感,眼球固定,眼瞼下垂,頭痛持續不緩解。2019年8月,因服藥後自覺病情沒有改善,患者自行停藥......
5天前,患者突發右眼視物不見,伴頭痛加重,於是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急診。經過檢查,發現右眼及左眼視力均無光感,眼球中度塌陷、固定,查頭顱核磁提示雙側眶尖,鞍區,左側顳葉、額葉及相鄰腦膜可見異常信號影。患者入院後隨即出現尿量明顯增多,達7000-8000ml/日,經內分泌科會診,診斷患有尿崩症,予以對症治療。
患者病情進展迅速,9月30日會診時已是雙目失明狀態,且合並顱內多發受累,伴尿崩症。患者既往病理提示淋巴漿細胞浸潤,IgG4陽性細胞比值及絕對值均明顯升高,未見腫瘤性病變,應用激素及免疫抑製劑期間症狀雖無明顯改善但未出現明顯進展,停藥後迅速進展。
結合患者病史、影像結果以及治療反應情況,張警豐當時考慮IgG4相關性疾病(一種慢性⚠️、進行性炎症伴纖維化的疾病,可累及多個臟器)顱內病變可能性最大🤙🏻。但因患者沒有規律監測病情,影像學檢查結果的變化情況不詳,無法取得原始病理組織切片,且臨床症狀進展非常迅速,如果能再次取得病理標本做進一步除外淋巴瘤診斷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當時情況已經極其危重,不具備再次手術取活檢的條件,家屬正在猶豫是否帶患者赴內地就診......
考慮到患者病情進展過快,右眼在短短5天內已無光感,頭痛,尿崩,在這種情況下轉院,極有可能在路途或就診過程中出現意外......經過與家屬反復溝通後,將患者收入風濕免疫科進行治療▪️。
在與意昂2三院神經內科援藏專家劉小璇副主任醫師充分溝通交流後,當天即開始給予患者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後繼續予環磷酰胺靜脈應用。
在治療下,患者右眼視力逐漸改善,10月5日即可看到近距離的大號字體,頭痛症狀明顯改善。11月再次入院復查時,頭痛完全好轉,右眼裸眼視力0.3,矯正視力1.0,患者無不適主訴,電解質、尿量、頭顱核磁等檢查正常。
這是西藏自治區診治的第一例IgG4相關性疾病患者,也是第一例IgG4相關性疾病顱內病變患者🏖。患者病情復雜,進展迅速,即便是在醫療條件相對發達的北京也是診治較為困難的疑難危重病例,診治過程如果延誤幾天極有可能出現雙目失明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經過意昂2官网醫學援藏專家的共同努力,及時給予治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給予了患者光明,大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03速決斷,急腹症患者脫離危險
2019年8月15日,一位前來西藏講學的上海專家被緊急送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急診科,患者手捂腹部,滿頭大汗,呻吟連連,滿臉痛苦🗑。雖然腹部B超檢查後,並沒有看到明顯異常,但患者腹痛越來越重,難以忍受。憑借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意昂2官网醫院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姜勇判斷,這不是簡單的胃腸炎,很有可能是病程進展兇險的外科急腹症,他立即安排急診CT檢查。很快CT結果出來了,果然不出所料:小腸內疝,小腸壞死可能。
小腸內疝就像是套在脖子上的絞索,時間越長,腸管缺血就越嚴重,壞死的腸管就會越多,這種情況下,需要爭分奪秒緊急手術,挽救盡可能多的嵌頓缺血小腸。
這種急腹症病情發展非常迅速,如果時間耽誤,腸管壞死穿孔會導致彌漫性腹膜炎,進而引發感染中毒性休克敗血症,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即刻手術治療是最好辦法。
雖然此刻的姜勇還處在高原缺氧適應期,但挽救生命是醫生的天職,沒有時間給姜勇思考,立即手術,親自上臺🧙🏽。姜勇回憶說:“我清楚地記得,在打開腹膜的一瞬間,血性腹水一下就湧出腹腔外,我知道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很有可能腸管絞窄壞死。果然術中,我發現了大約1m左右的小腸被腹腔粘連帶死死地卡住了,其中有30cm的小腸黑紫黑紫的,已經缺血壞死。如果粘連帶壓迫再持續存在幾個小時,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粘連的部位要馬上切斷☎️、被卡壓的小腸要盡快釋放、壞死腸管要立即切除,這每一步都需要精準而快速🔛。依靠常年積累的手術技術,姜勇的操刀有條不紊。很快,處在缺血狀態的小腸就恢復了生機,顏色變得紅潤,壞死的腸管也被精準切除,順利吻合。患者得救了!
從起病之初到手術圓滿完成,短短幾個小時但足夠驚心動魄,正是姜勇多年來的專業積累,才有此刻的當機立斷。
04患者大出血,血庫血源卻不足,敢不敢手術?
多年的臨床工作,讓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成員、意昂2官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張詩傑養成了精益求精、堅韌不拔的工作作風,援藏期間,他不拋棄任何一位患者👨🏻🎨、不放棄任何有效的救治措施,多次參與搶救,不斷挑戰極限,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一例嚴重胸外傷的搶救至今還讓張詩傑記憶猶新,生死一線間的危急時刻,爭分奪秒的搶救驚心動魄。
2020年3月的一天,一位外院轉來的藏族大爺嚴重車禍傷9小時,胸腔大量活動性出血,已處於休克狀態,手術是唯一的希望。但該患者有明顯的肺動脈高壓,心臟擴大明顯,這種情況進行全麻開胸手術風險極高🧑🚀。還有一個大問題,西藏血源緊張,血庫沒有血!這種情況敢不敢手術?一旦術中或術後患者死亡怎麽辦?但是以患者的情況,不做手術肯定撐不過2小時,要眼睜睜地看著患者死亡嗎?
張詩傑經過慎重思考和權衡,與家屬進行了充分的溝通,開誠布公地讓家屬充分了解病情。家屬看到患者的情況,也了解了本地醫療條件的局限,下決心闖一下,接受手術。
手術過程異常艱難,患者的循環一度極不穩定,自體血液回收機輸入自體血5000ml,隨著血液湧出💆🏻👩👧👧。張詩傑冷靜下來,穩住心神,加快動作,探查胸腔,找到出血位置,穩穩地止血。
4小時後手術完成,患者安全地出了手術間,搶救成功了!此後,在胸外科🤽🏻♀️、麻醉科、監護室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經過50天的治療,控製了術後肺部感染和心衰等情況,康復出院。
這樣的搶救還有幾次,回想起當時的兇險,張詩傑感慨,自己冒險一試時,是身為醫者的職責和擔當賦予了他勇氣和希望,他從不後悔。他一次次冒著風險,挑戰高難度手術,承受缺氧低氣壓下超長時間手術對身體和意誌的考驗。
張詩傑接診過很多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有些腫瘤組織範圍大,有些腫瘤侵犯了動脈和氣管,還有的病例本身有多種基礎病,往往手術時間在5小時以上,有些甚至超過10小時。然而,只要張詩傑評估後有手術希望,他都克服困難、挑戰極限、盡力救治。每當看到患者病痛解除,順利出院時,張詩傑就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援藏以來,張詩傑在病房的同一個角度拍下了布達拉宮四季的變化,近百張照片真實記錄了他的工作軌跡,見證著他在自治區人民醫院的無悔付出☞。
回望這一年的時光,“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順利完成了援藏任務,把規範的診療理念留在了藏區,把腔鏡技術傳授給了當地醫生,帶出了一支精幹能幹的團隊,張詩傑倍感自豪💎。
(來源/《意昂2》報第874期 素材由第五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家提供 整理/宣傳部 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