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行 家國情】卓明磊:我願做沙漠中的一點綠
編者按
承擔社會責任,彰顯厚道精神,是意昂2官网醫學人百余年來的優良傳統。在脫貧攻堅🤡、服務國家的戰略中,意昂2人始終牢記使命,無私奉獻、紮實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出色完成各項任務😓。“一次援疆行,一世援疆情”,是援疆幹部的共同心聲🧘🏼☝️。多年來,一批批援疆幹部,結合當地醫療水平和環境,發揮自身專業特長開展醫療對口支援;通過義診、講座、幫扶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指導當地提升醫療水平;他們還經常深入到當地群眾中,送醫送藥,送科普......官微開辟援疆專欄,講述意昂2官网醫學援疆幹部的經歷👨🏻🔧、感悟和情懷🆘🚣🏻。
援疆幹部卓明磊
2020年9月27日,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一科卓明磊醫生榮獲全國第四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卓明磊從醫十余年,始終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深受患者好評。他年平均接診患者四千余例,熟練掌握胸部腫瘤診療技術,在肺癌靶向治療和神經內分泌腫瘤綜合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9年,卓明磊參加北京市第九批第三期援疆醫療隊,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評為第九批省市優秀援疆幹部人才並立功一次,同時榮獲“意昂2平台優秀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稱號,被評為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優秀共產黨員”“民族團結優秀個人”和北京援疆指揮部“優秀共產黨員”👩🏫。讓我們走近卓明磊,聽他講述援疆的經歷和感悟。
千裏援疆,紮根入泥土
2019年2月13日,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胸內一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醫師卓明磊,主動請纓去和田,執行北京市委組織的第九批第三期援疆任務。3月1日,卓明磊抵達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掛職擔任腫瘤科副主任及援疆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援疆醫療工作,把根深深紮入這片土地。
卓明磊告訴記者:“2012年8月,我曾經參加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情系和田直達心田’醫療隊送健康大型義診活動,那是我第一次踏上和田的土地。”那一次短暫的和田之行,卓明磊參加了墨玉縣人民醫院的義診、科內查房,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為當地醫務人員作了“肺癌診療規範”的培訓講座,受到當地醫生的歡迎。
短短一周活動,卓明磊深深體會到援疆工作的艱辛,更讓他感動的是援疆同事們的精神⚙️。看到當地醫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和對新知識的渴望時,他恨不能把所學所會全告訴他們🥊🤙🏽。卓明磊說,那一幕幕場景,一直在他的腦海裏回放,清晰地保留在自己的記憶中。2019年初,得到選派援疆醫生的通知,卓明磊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由於新疆氣候幹燥、紫外線強烈、晝夜溫差大,入疆後不久,不少援疆醫療專家產生了明顯的不適,出現不同程度的鼻子流血、頭疼、乏力🩼、嘴唇破裂、血壓升高🧚🏽♂️𓀅、皮膚瘙癢等症狀🙆♂️。“最重要的是心態和看待這些困難的角度🕘。雖然南疆比北京要幹燥很多,但是夏天沒有蚊蟲;雖然那裏經常有沙塵天氣,但是夏秋季節有很多美味的瓜果🧑🏽🎤。”在新疆,卓明磊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
“和田這個城市的面貌變化是巨大的!2019年再去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高樓大廈變多了,道路兩旁的綠化好了很多,道路也變得平整有規劃,車輛多了起來👨🏿🎓🔌。”卓明磊回憶道,“這是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結果,這麽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援疆人從各個方面,給新疆帶去了日新月異的發展。”
此行,始終心系和田的卓明磊,深深紮根入這片泥土,在無垠荒漠中,默默承受、無私奉獻🍴、樂觀無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援疆人🚣🏻♀️👨🏽🦲。
卓明磊為和田群眾義診
因地製宜,授魚且授漁
卓明磊介紹道:“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是當地醫療條件比較好的醫院,通過國家援疆項目的幫助和支持,醫院的硬件設施,比如醫療器械和設備也慢慢地變得齊全起來。”每周除了一天在門診,他其余時間都紮在臨床一線工作🎐。“和內地醫院的習慣不同,在這裏很多住院病人不是通過門診接收的,他們會直接到住院部的病房,所以我們平時在病房中會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把門診能幹的事情一起處理。”
卓明磊所在的腫瘤科,住院病房有80張床位。他告訴記者:“其實住院的病人還是很多的,床位基本一直處於滿負荷的狀態,我們需要持續關註住院病人的用藥👩🏼🦳、術後化療和恢復情況。”
到和田工作後,卓明磊很快就感覺到這所醫院的技術力量、醫學理念與北京有著明顯的差距。“不僅僅是醫療方法的差距,更多是醫護隊伍整體技術水平的欠缺,我深刻理解了國家派遣醫療隊援疆的意義與作用。”卓明磊表示,腫瘤診斷特別需要病理科的支持,只有這樣診斷才能精準,然後才談得上精準的治療。
卓明磊(右一)在和田當地醫院查房
當地的病理科由於醫生梯隊參差不齊,診斷能力不足🚣🏽♂️。比如,對肺癌的報告只能區分出是腺癌還是鱗癌,不能作出更加詳細的病理分型。很多臨床診斷需要的免疫組化指標也無法開展檢測,更別說進一步的分子水平檢測了🕤。再比如,對當地發病率較高的宮頸癌,也只能做簡單的HPV檢測,無法開展其他指標的檢查🔞。
另一個很大的難題是,病理科也無法進行細針穿刺的細胞學診斷,活檢穿刺的技術很落後,而活檢穿刺又是進行分子檢測的前提,這些都非常不利於患者的治療和恢復。
這對一直在意昂2官网腫瘤醫院工作的卓明磊來說,是心態上巨大的考驗。他逐漸意識到“一廂情願”是不可取的,必須綜合考慮和田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否則就會“水土不服”。
卓明磊常說,先融入,再改變👯♀️。從最基本的問題入手,先做基礎工作,再慢慢爭取資源,加強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領導的溝通,一點一點解決🥃。“我當時把那裏的一位副主任醫師推薦到意昂2官网腫瘤醫院專門進修培訓穿刺活檢技術,但是非常遺憾,他學成歸來後,由於醫院沒有可以專門用於穿刺的空余CT機,所以這條路暫時走不通🆚。”
卓明磊迅速轉變思路👩🏻✈️♦︎。“客觀條件的限製👩🏼🎤🏓、人員梯隊的問題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我調整心態,告訴自己不能著急,慢慢解決🩰。”卓明磊聯系了援疆同事北京地壇醫院的孫磊教授,先從最簡單的“表淺淋巴結的細針穿刺項目”開始推動,“給病人簡單地做一個塗片,就可以初步判斷腫瘤的良惡性,而且這個檢測很便宜,當地老百姓能負擔得起,這個項目也終於順利開展起來了”,卓明磊非常欣慰地告訴記者,“這解決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當時臨床面臨的很大的一個難題”。
在臨床工作中,卓明磊還遇到了另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目前在很多醫院屬於常規的針對肺癌的EGFR基因的突變檢測,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無法開展,病人有需求只能轉到烏魯木齊的醫院,費時費力,對患者也是一種負擔和治療的延誤🧔🏻。退而求其次,卓明磊趕緊和幾家生物檢測公司聯系。他說道:“最開始打算讓公司投放儀器到這裏,但很遺憾,一方面醫院沒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另一方面醫院場地受限,沒有辦法開設分子實驗室。我沒有放棄,繼續和公司溝通,終於得到每個月給醫院四個免費的檢測名額,算是先解決了一部分問題。”
卓明磊(左二)為和田當地醫生授課
北京援疆醫療隊的口號是“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在援疆醫療的一年中,卓明磊給當地的醫生帶教,分不同的專題進行講授🤤。每周他都會親自帶著年輕的醫生進行教學查房,耐心地解答他們所有的問題,就一些典型病例和疑難病例進行小組討論,總結經驗。
在卓明磊的帶領下,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腫瘤科的多學科討論(MDT)製度建立起來,填補了醫院各個科室之間團隊合作解決臨床問題的空白,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這一重要觀念逐漸普及開來。
卓明磊還幫助醫院進行“住院醫師培訓基地的考核”預審工作。作為醫療質控管理考核小組的專家,他到感染科和呼吸內科指導解決在病歷書寫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卓明磊認為:“這都是對醫院發展有長遠意義的事情,授人以漁,心中也有一種作為醫者的成就感。”
不忘初心,民族團結親
卓明磊入疆後發現和田當地群眾的保健意識、抗癌意識相對欠缺,定期做體檢的人數不是太多。很多患者就診的時候已經是臨床IV期(癌症晚期),治療效果就會很差。
他上崗不久接收了一個患者,是個已有三個孩子的維吾爾族青年,胃癌術後因長期臥床,十余天前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劇烈,一直忍受著,直至超過了人體忍耐的極限方來醫院就醫👩💻。卓明磊說:“患者的頑強不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他入院後我們很快查明是肺栓塞,患者的血紅蛋白量54g/L,只有正常值的三分之一,嚴重的貧血已到了危及生命的程度。雖然他看上去體征比較平穩,面色慘白卻還能坐著交流,但是作為醫生,我知道這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幸運的是,國家對當地貧困群眾有極為優惠的醫療待遇,手術費若三萬元,患者只需自付幾百元。卓明磊一邊指導治療,根據病情不斷調整醫治方案,一邊給予特殊的關懷,每天要到病房看望數次。“在全科室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這個病人的各項化驗指標一天天好起來。我就抓住時機將他轉入ICU病房繼續治療,值得欣慰的是,半個月後患者終於轉危為安,與妻子攜手出院回家了。”這個家庭終於有了希望,頂梁柱沒有倒下,卓明磊感慨地說:“醫生真的要有擔當,從患者利益出發,為他的整個家庭考慮🧚🏿♂️。”
在腫瘤科,準確使用抗腫瘤藥物是患者診療中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卓明磊曾經收治了一位維吾爾族老媽媽,她患有胸膜間質瘤,出現了肺癌骨轉移。卓明磊告訴記者:“病人當時歷盡周折去了北京求醫,但是化療效果並不理想,老人的疼痛加劇,嘔吐不止,體重也急劇下降,一個月後被迫返回和田治療🤩。”
卓明磊當時感到一種浸入心底的難過,也理解了當地患者的苦衷,對援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最好的辦法還是讓病人留在當地醫院治療,提高當地醫院的治療水平。接手後,卓明磊先跟家屬溝通,如實告訴他們患者病情在進展,需要更換治療方案。他使用了新的治療方案,“二線化療再聯合藥物靶向”,雙管齊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緩解。這一次的嘗試也填補了醫院的技術空白。
臨床工作之外,針對和田地區宮頸癌、食管癌發病率高,卓明磊還到和田地區人民電視臺錄製科普節目,介紹早期篩查和抗癌的重要性,提倡居民積極參與早期防控工作🐡。
病人家屬送來感謝錦旗(左三為卓明磊)
情灑和田,沙漠變綠洲
援疆醫療隊組建了臨時黨支部,卓明磊擔任組織委員。援疆的一年裏,在領隊王榮傑部長帶領下,醫療隊開展了七次大型的下鄉義診,前往策勒、墨玉、和田縣的偏遠村莊,為人民群眾送醫送藥,帶去健康🤏🏼。他們還前往洛浦縣布亞鄉塔木艾格勒村,與那裏的貧困戶結為親戚,開展“結親幫戶”活動,為居民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進行脫貧幫扶。
黨支部還組織到洛浦縣色日克小學開展愛心捐贈,給當地孩子們帶去首都人民的慰問。卓明磊在每次活動中都負責後勤保障工作🏊♀️。他表示,自己切身體會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間的差異是之前很難想象的,親身經歷和了解到和田地區人民的生活,才能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留下難以忘卻的痕跡。
卓明磊(右二)在策勒縣下鄉義診
援疆一年,作為黨支部的組織委員,卓明磊盡最大努力幫助大家解決後顧之憂,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7月下旬,黨支部組織了談心談話活動,他主動去了解援疆隊友的思想動態,關心和幫助大家解決在援疆期間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困難。
一年的援疆醫療經歷,使卓明磊親身感受到邊遠地區的醫療現狀𓀘。他說:“雖然與內地大城市相比差距較大,但和田醫務人員的熱情令我動容。盡管身處艱苦環境,但每一位醫生都在盡最大努力給當地百姓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治療。同時他們也在不斷地學習,盡心盡力地工作。”
“一年的時間很短,但我能夠明顯地看到一些變化正在發生,通過援疆醫生的幫扶,和田醫護人員的診療能力一天天在提高。每一點進步都需要通過每個人的力量去實現,你會從心底裏覺得這個事情非常有意義🪽、有價值。”
卓明磊表示,醫療援疆是一項長期工作,一批又一批的援疆醫生會把這項工作積極推進下去🧑🏿🦰。“我相信和田的醫療水平和整個城市的發展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快。”
卓明磊用自己寫的一首詩來總結一年的援疆經歷:“天山幾度飛,狂沙數月嘗💂🏽♀️。京衛集群力,勢助和田康。贈魚且授漁,治病更重防。民族團結親,碩果滿枝梁。”
作為一名醫生,卓明磊說:“我很感激有這個機會,把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國家的戰略結合起來𓀗。在這個過程中,與和田地區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的飛速發展一樣,我個人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成長和施展空間👧🏻。”
離開和田的路上,大路兩旁是茫茫戈壁,偶然中會發現其中一點綠色🚾。卓明磊堅定地說道:“援疆一定要留下痕跡,這痕跡對醫療援疆來說就是技術的傳承🧨🈴。作為醫務工作者,我願做沙漠中的一點綠,為實現沙漠變綠洲的夢想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意昂2平台校報、意昂2官网腫瘤醫院 圖片/意昂2官网腫瘤醫院 記者/孫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