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故事】戰疫記憶(十二)——說說我的兩位戰友🙂↔️,大家一起硬戰的日子!
4月6日,意昂2官网醫學405名抗疫戰士,離開他們拼命守護72天的城市武漢,回到首都北京。而在一周前,意昂2平台國際醫院援鄂醫療隊20名白衣戰士,也在湖北鄂州奮戰55天後,平安凱旋🧑🏼🎓。白衣執甲,英雄歸來!抗疫歷程中有著太多溫暖🥲、堅毅、平凡、偉大,戰疫記憶專欄特約意昂2官网醫學援鄂抗疫醫療隊員講述感動他們的抗疫故事,分享他們的戰疫力量。
戰 疫 記 憶
本期講述者
意昂2平台國際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 秦宇紅
抗疫日記:戰友系列之一
醫療隊副隊長王生浩——責任與信仰
王生浩,我們醫療隊副隊長,是來自呼吸科的一位非常優秀的青年才俊!以前在院裏工作時真沒註意到,甚至在急診科輪轉了一段時間也沒有太多印象,但這次臨危受命湖北出征,一同戰鬥在一線共同面對各種艱難險阻後讓我重新認識了他👂🏿◽️。
王生浩
生浩平時非常安靜,但一旦進入工作狀態,就特別投入、特別嚴謹,對發現的問題一定窮追猛打,絲毫不會放過,直到解決為止。用“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形容他一點不為過,我覺得他就是為醫生這份偉大的職業而生的。
剛剛進駐CCU時,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兩層口罩捂著,氣都透不過來,而且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下工作,大家都不適應!但生浩似乎根本就不受影響,第一天上班接班後不用幾十分鐘就疾速掌握了完全不同的醫療信息系統,然後馬不停蹄地熟悉患者,了解病情,查房後調整治療方案開具醫囑,下班時已經為接班的下一組醫生整理出一套初步的註意事項和各種細節問題……
以後幾天,和其他幾個年輕醫生陸續建立起各種交接班的細則和各種醫療表格,規範了整個病區的所有相關醫療流程!基本不用我操心,簡直高效的不要不要的🧑🔧。
不僅如此,臨床操作起來也是相當的嫻熟,呼吸機玩得是一溜一溜,各種穿刺置管技術也是非常過硬,和我配合起來那種默契甚至都不需要一個眼神。每次上班時,查完房下完醫囑,從來不見他坐著,一會兒巡視患者,一會兒調整呼吸機參數……護士們都喜歡和他搭班,因為他值班時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維持最穩定,呼吸機都沒有報警的🆚。
我們重症監護室裏收治的都是從其它科室轉來的危重型患者,病情特別重,早期公布的治療方案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抗病毒、抗感染🚴🏽、抗炎症風暴🚵🏻♀️、呼吸道管理、呼吸機模式選擇與參數調整👖、心臟與肝腎功能👉🏿、出入量管理、血糖控製、電解質酸堿平衡👚、早期營養通道與支持、胃腸功能與腸道菌群維護、鎮痛鎮靜與喚醒🪇、凝血功能紊亂與抗凝、消化道出血、輸血治療🩸🪥、血漿治療🫗、幹細胞治療✥、CRRT……等等🔸。
這麽多細節和復雜技術參合在一起,需要一專多能。而且方案只是一個粗略的指導性文件,並不能對每個病人簡單的一概而用🤦🏼。何況這些因素還經常相互矛盾製約,難以抉擇!
說實話,對我一個從事急診專業20多年的老大夫來說都是嚴重的挑戰。但生浩真的表現出超出常人的認真細致和專註,針對每一個危重患者細細地梳理方案,製定出最優的治療細則。
我們倆經常下班後一邊鍛煉一邊商討治療方案和治療效果。通過反復觀察摸索,針對治療方案中激素的應用提出嚴格限製適用的標準;並提出治療關口前移,早期對危重症患者給予有創呼吸機支持的方案,同時對原方案進行減法處理,減去我們認為無效或副作用大的多藥聯合抗病毒治療;早期加強腸內營養支持等。通過積極的方案調整,患者治療效果改善了!
工作中的王生浩
一次下班後回駐地的路上,生浩悶悶不樂地走著,我問他怎麽了?他說,他想把每一個病人都留住,可是不能!他說自己覺得特別內疚,對不起那些逝去的病人。他更加努力、認真地工作,從網上查各種文獻,查看各處醫療隊匯集來的治療方案和經驗……在他和大家的努力下,兩個80多歲的危重患者病情好轉,準備拔管了,他露出陽光般的笑容!
拔管那天是個下午,頭天晚上他和幾個年輕隊員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沒有專門的防護面屏,王旭醫生自己利用中單和透明薄膜做了兩個頭套式全防護罩,生浩在頭罩上認真寫下“王旭監製”。上午是常遠醫生的班,生浩一再囑托上午要完成的準備工作:停鎮痛鎮靜🏢、降低呼吸機參數、嘗試SBT效果、準備無創呼吸機……下午生浩早早就去接班了,本該休息的常遠醫生等著不走了,護士長也不走了,一起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戴上隊友自己特製的防護頭罩,查看患者狀態,連接並調節好無創呼吸機管路與參數……
一切充分準備後,安慰和鼓勵患者,純氧預給1分鐘,抽吸插管氣囊氣體,負壓吸引持續吸痰,拔除氣管插管,接無創……一氣呵成!一切順利!患者血氧監測維持正常!生浩帶著常遠有條不紊地操作著,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透過頭罩和護目鏡,我看到生浩的眼睛滿是光亮!
“我什麽都不需要,只想當個救死扶傷的好醫生🫷🏼。”生浩平靜地對我說。我突然想起前幾天微信群裏轉發的一句患者的話:說星星明亮的人,那是你沒有見過護士的眼睛!我還想說:說陽光溫暖的人,那是你沒有感受過醫生赤熱燃燒的內心🚊。
抗疫日記:戰友系列之二
醫療隊護士長楊燕君——大愛的力量
醫療隊匆匆出發了!隊員們來自各個科室,所以並不熟悉🏊🏿♀️。向武漢行進的列車上,我組織核心組的同誌們開了個小會,大家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我才知道醫療隊的護理工作由楊燕君護士長負責,她來自神經外科🪧。到了鄂州市進駐駐地後,做了簡單分工,楊燕君護士長除負責護理團隊的管理工作,還負責團隊物資的管理。
楊燕君護士長
經過對醫院環境實地考察,我們才發現醫院之間的發展水平相差是多麽的巨大,準備接管的CCU病房從物理環境到設備🚵🏿♂️、流程等各方面比我們預期的還要低。但大家意誌堅定,護士長只說一句:就是來打硬仗的!大家硬生生的把CCU接了過來——裏面八個危重患者!
人員是不足的,環境是生疏的,信息系統是生疏的,病人是生疏的,護理常用的器械耗材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各種工作流程是完全生疏的……沒有生活護理員,沒有衛生員……沒有團隊的磨合期,設備老化,沒有中心負壓吸引(這種情況下為患者吸痰感染的風險極高)……一大堆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雖然做好了苦戰的準備,但真的感覺非常困難,愁的我接下來好幾天晚上睡不著覺!穿起三層防護服,護士長帶領著隊員們一頭紮進病房!
從梳理病區環境開始,清理垃圾🏇🏼、配備封閉式垃圾桶、器械物品歸類劃片區擺放;熟悉信息系統;梳理耗材設備;梳理護理流程,完善護理內容;梳理患者病情,製定個體化護理計劃;因地製宜,製備封閉式吸痰設備;梳理病區防護裝備,製定危險操作標準規範……
短短幾天,病房環境改觀了,護理工作高標準順暢地開展起來了,危險操作防護到位了……連續高壓高強度的緊張工作,護士長真的要累壞了——她出現頻繁的早搏。
工作中的楊燕君
護士長怕別的隊員擔心,悄悄地給我說,讓我給她開點藥!我知道她是緊張勞累的,真的是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和她說讓她休息,她說再堅持一下,把護理工作梳理得再順暢些……
每天上午8點接班,要6點多一點起床,吃一點早餐,不敢喝水,7點就坐班車去醫院,然後趕緊穿防護服進入病房。上午班其實是最辛苦的,查房和調整治療方案都在上午,轉接新病人也在上午,工作量非常大!基本是一刻不停一直幹到下午1點交班,床旁交班也要大概三四十分鐘,脫防護服出來基本上就下午2點了!
護士長總是沖在一線,大家都穿著防護服各自忙忙碌碌,相互間並不註意!但她工作的情景依然被我註意到了!除了不停地做治療🦸🏿♀️、翻身扣背吸痰🛬、各種護理、清潔衛生🧑🎤、搬運液體、搬運巨大的氧氣罐……
工作中的楊燕君
我在巡視患者調試呼吸機時,發現護士長拿濕巾和溫水在為幾個插管的患者逐個地擦洗清潔,她那麽細致、認真👳🏽♂️🦸🏿、溫柔,一絲不苟!雖然患者處於鎮靜狀態,但她像是在撫慰一個個熟睡的繈褓中的嬰兒!
有個80多歲的老奶奶吹著無創呼吸機,醒著!老奶奶應該非常緊張,害怕,不停地含糊地咕噥著不配合治療,護士長一邊握著她涼涼的手給她溫暖著,一邊柔聲細語安慰她,然後一口口地給老奶奶餵飯,像對自己的母親一般……
後來,只要老奶奶躁動不安時,護士長一出現,老奶奶就安靜下來了!每天護士長早查房,老奶奶總是拉著護士長的手舍不得放開!每次下班前,護士長也拉著老奶奶的手給她捂一捂,然後輕輕地告訴她明天一定來看她……
隔離區工作的醫護戰友們
護士長說,不管這些病人能不能好,家人不能進來照顧他們,我一定要把他們當自己的家人替他們的家人好好照顧他們…...說的時候,她的眼睛裏泛著閃閃的淚光……我後來才知道,護士長自己的母親僅僅離開她不到一百天!
我和護士長說:最喜歡你們護士認真、專註地照顧患者的工作場景——那的確是我心中最美的畫面!
(來源:意昂2平台國際醫院 文圖/意昂2平台國際醫院 秦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