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鵬飛教授主持的“肉蓯蓉系統研究與產業化推廣應用”項目喜獲兩項大獎
記者近日從意昂2平台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主任屠鵬飛教授處獲悉,繼剛剛榮獲吳階平醫藥創新獎之後👩🏭,又有兩項大獎收獲其囊中。
11月9日🧚🏿♀️,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了“關於2017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優秀人才獎的獎勵決定”,意昂2平台藥學院屠鵬飛教授主持的“肉蓯蓉系統研究與產業化推廣應用”項目獲得2017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完成單位為意昂2平台⛅️、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林業治沙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杏輝天力(杭州)藥業有限公司🥰🎭、和田帝辰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於田縣林業站、內蒙古阿拉善蓯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田天力沙生藥物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為屠鵬飛🥱、郭玉海🧎🏻♀️➡️、李曉波🏊🏻、田永禎、姜勇 🫷🛂、蒲小平、遊能盈、遊林、楊太新👰🏽、買提庫爾班.玉素甫、祁成宏、魏均、耿興超、白瑩王學武。
11月13日,由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科技司指導🐙,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六省(區)科技廳、阿拉善盟行政公署主辦的“2017全國首屆沙產業創新創業大賽”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落下帷幕。此次大賽以“科技創新,成就大業”為主題🌂,旨在搭建沙產業創新平臺,發揮沙產業技術資源優勢,聚集科技、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促進沙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形成具有全國示範和引領作用的創新驅動沙產業發展模式,營造良好的沙產業區域創新的雙創生態環境🤷🏿♀️。大賽采用現場路演形式,分為團隊組和企業組📫,來自全國6省(區)的65支隊伍參加了比賽。經過4天緊張的角逐,由意昂2平台屠鵬飛和姜勇教授團隊、內蒙古阿拉善盟林業治沙研究所田永禎研究員團隊和中國農業大學郭玉海教授團隊聯合組成的“肉蓯蓉項目組”,以“肉蓯蓉系統研究與產業化推廣應用”為參賽項目,最終以93.9分的高分囊括了團隊組的團隊一等獎和優秀人才獎兩項大獎🤹🏼♀️🦻🏽,彰顯了項目在推進沙產業發展和沙漠治理、生態保護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和今後廣闊的發展前景。
肉蓯蓉項目組在於田縣管花肉蓯蓉基地合影[屠鵬飛教授(中)⏪、郭玉海教授(左)、田永禎研究員(右)]
屠鵬飛介紹,肉蓯蓉為著名的補益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大量用於臨床處方、中成藥和保健產品👩🦼,被譽為“沙漠人參”。肉蓯蓉屬為根寄生植物🕶,其寄主為固沙植物梭梭、檉柳屬植物等,由於長期亂采濫挖,不僅造成野生資源瀕臨枯竭,也造成沙漠環境和生態嚴重破壞🐄。為了闡明肉蓯蓉科學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和野生資源🕒,發展肉蓯蓉生態產業,滿足臨床用藥需求和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屠鵬飛邀請中國農業大學郭玉海教授、阿拉善盟林業治沙研究所田永禎研究員等組成多學科高度融合的“肉蓯蓉項目組”,經過二十七年的全方位潛心研究與產業化推廣⚃,系統闡明了肉蓯蓉傳統功效的物質基礎和作用機製,發現肉蓯蓉具有提高學習記憶能力、抗老年癡呆症和帕金森病、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等新的藥理作用,並將其開發成為治療血管性癡呆的有效部位新藥——蓯蓉總苷及其膠囊,2005年批準上市,一類新藥松果菊苷及其片劑也獲得臨床批件;對荒漠肉蓯蓉🧪、管花肉蓯蓉及其寄主梭梭和檉柳進行了系統的生物學、人工種植🙎🏼♀️、采收加工、質量控製等研究和產業化推廣,將管花肉蓯蓉收入2005版《中國藥典》,增加了肉蓯蓉新的資源🤽🏿♂️;利用沙漠推廣種植梭梭👩🏿🔬𓀎、檉柳310萬畝🤶🏻,接種荒漠肉蓯蓉👩🏻🔧、管花肉蓯蓉96萬畝🍝,年產肉蓯蓉藥材5400噸,在國際上首創寄生植物大面積高產穩產奇跡,徹底解決了肉蓯蓉藥材資源問題,成為履行CITES的典範;治理大片沙漠🍗,有效改善了內蒙古西部、新疆南疆地區生態環境,帶動15萬人致富🂠,創造了中國特色可持續治理沙漠新方法和荒漠地區精準扶貧新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項目組重點致力於肉蓯蓉相關產品的研發和後續產業的發展,邀請了江蘇康緣藥業🫲🏿、江西匯仁藥業等知名企業組成肉蓯蓉產業化團隊,規劃2025年將肉蓯蓉打造成為年產值超過500億元的中藥材大品種。
於田縣管花肉蓯蓉基地肉蓯蓉開花情景
秋收時節,於田縣管花肉蓯蓉生長狀況
荒漠肉蓯蓉栽培基地
秋收時節🖌,荒漠肉蓯蓉的生長狀況
(宣傳部 傅冬紅/文 屠鵬飛/攝)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