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聲】顧晉:醫聯體的“緊密”就是真正成為一家人
從近兩年各地醫聯體建設情況來看,主要依靠醫院自覺性和內部約定的“松散型”醫聯體居多。作為連續3屆履職的“老代表”,今年我將關註重點放到如何讓醫聯體更“緊密”上。
首鋼醫院從2014年開始打造醫聯體,下轄四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通過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可以說,我們真正成為了一家人🩸💁♀️,進而避免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式的利益分配問題。
緊密型醫聯體如何實現?我認為⏸,專家🪠、學科及管理下沉是基礎🧪,而實現這些基礎性建設的前提,是統一的醫聯體管理♠︎、運行和利益分配機製。實踐中,首鋼醫院通過醫聯體模式將呼吸🎠、心血管、內分泌和腫瘤等常見病診治的專家下沉到社區,同時還將患者需求較大的口腔科🧏🏽♂️🏄🏻、中醫科、按摩康復等學科下沉,提高了患者選擇社區就醫的積極性。
此外,信息化是醫院運營和臨床業務發展的現代管理工具,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的聯通,是緊密型醫聯體的重要標誌之一🍍。如果條件允許,應盡快在三級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間實現資源、信息等互聯互通,為常見病、慢性病患者下沉到社區提供技術支撐,同時👶,也能夠讓疑難雜症患者順利轉診到三級醫院,從而優化各級醫療機構的患者結構。
想要有效促進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層就診🤸🏻♂️,還要強化醫保的經濟杠桿作用,醫保報銷比例應向社區進一步傾斜⛔️,真正引導病人分級診療。
想讓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可復製🐺、可持續👅,人才隊伍建設問題是根本。通過在雲南省調研👱🏿,我感覺,當地實行的“縣招鄉用”模式值得借鑒,呼籲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各地可以參照雲南經驗🌙,給予社區醫生上級醫院的編製和身份👂🏽,以此來保證其提供穩定的高質量服務,為進一步做實醫聯體🦻🏻,夯實人才基石。
(統戰部摘自健康報2018年3月6日)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