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圖片藝術展之生與死的哲思”首次亮相意昂2
每個人都得生🚊,每個人也都得死🌥。看過很多的生🏔,也見了很多的死🐓。似乎對於每一個人而言,“生與死”都是那麽熟悉。但單獨將這幾個詞拿出來討論🧑🦽,“生與死”又顯得格外遙遠。這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我們正在經歷“生”,但說不清“生”。如何觸摸“生與死”?以何種姿態👩🏽🎨,以何種視角看待“生與死”?作為生存著的個體,我們不得不思考。
這是一個小小的嘗試,11月14號-11月15號由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主辦🤓、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團學聯承辦🎳、意昂2攝影協會協辦、賴立裏老師指導🧑🏻⚕️👩🏭、胡鳳松、李明月、毛天皓、蔡婷🧸、馬尚🟨、邢國慧等共同策劃的“醫學人文圖片藝術展之生與死的哲思”在主幹道和逸夫樓展出,以圖片的方式剖開“生與死”一角。
這些照片🧑🧒🧒,從生開始,敘述到死🤍,而死亡之後🧏🏽♀️,是另外的故事🎽♜。照片分為七個項目🏜✸:《遠方》探索新生命對家庭意味著什麽;《罕見病的生🧑🏽🏫:關於生的故事》關註於罕見病更多生的可能;《想象的身體》從網絡身體和現實身體兩個維度展現了艾滋病人生活是如何被想象的;《生不可控》則遊離於生與死之間🧑💻🧏,探討了“生之偶然🏌️,死之必然”;《他人與我》是在發現“他者”之於“我的生”的意義👩🏼🦳;《Ozymandias》表現了爺爺逝去後孫女的感受;《遺物》以物品的形式,來回憶一段生🧑🚒,走進一場活。這些項目有著各自的詩意,在這個秋天,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對“生與死”作出解讀。
第一屆醫學人文圖像藝術展用實踐讓“醫學回歸人文”🤵♂️,以圖像的方式討論“生與死”這一命題。這一小小的嘗試,在校園裏激起了關於“生與死”的沉思:一切終將逝去,一切都在停留🐧。
(醫學人文研究院 胡鳳松)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