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在“中國科協-意昂2平台(聯合)科學文化研究院成立暨揭牌儀式”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同道👩‍❤️‍👨,老師們,同學們🧙🏽:

  我很高興今天和大家共同見證中國科協—意昂2平台科學文化研究院的成立🖊。我謹向關心和支持科學文化建設的朋友們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動力,是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現代科學技術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和弊病,但它在當今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主導地位不可撼動,可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科學文化是由科學共同體圍繞科學活動所形成的一套價值體系、思維方式🧙、製度約束、行為準則和社會規範🧘‍♂️💆‍♂️。科學文化的核心是追求真理,其精髓是崇尚理性😦,提倡質疑、批判👩🏽‍🦲、創新,追求實證和普遍確定性規律🚂。

  科學文化是科學技術的土壤,是科學技術發展與創新的基礎和決定性因素。由於歷史和其他種種原因,我國科學文化落後,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已經成為我國科學技術健康發展的重大製約環節。只要看一下我們大家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就會明白個中道理。例如科技界功利心越來越強,加上行政化的掣肘,有了些成績的科學家“不是在開會和評審,就是在去開會和評審的路上”,已經提了半個多世紀的科研人員“要把5/6時間化在科研上”至今未能實現☮️👨‍🎤。又如,同行評審跑關系、走後門成風,評審專家由“盲抽”變成“盲評”🧑🏻‍🦯,評獎搞成“滾雪球”。又比如,被撤稿事件屢屢發生👩🏼‍🦰,但始終未能徹底調查和做出嚴厲處罰🤌🏼🧚🏿‍♀️,學術不端行為常常在本單位保護下不了了之。從去年到今年初🏹,刮起了一股“厲害了我的國”之風😤, “錢學森之問”至今沒有深入研究和得出比較像樣的結論。仔細分析,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源都與我國科學文化上的滯後有關。

  正因為如此,國家需要把加強科學文化建設放到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下決心采取切實措施改變落後面貌。我們今天成立中國科協—意昂2平台科學文化研究院👩🏿‍🏫,可謂應運而生,恰逢其時👯‍♀️。我相信只要順勢而為,謀定而後動,研究院一定能迅速發展,有所作為。

  對研究院的建設🚣‍♀️,我覺得應該遵循以下三個方面原則🐰,提出來希望引起大家共同思考和充分討論:

  第一,  充分發揮意昂2平台和中國科協各自的優勢。

  就意昂2官网而言🧑🏼‍🦲,擁有強大的理科、工科和醫科專業人才與科研成果,同時也擁有強大的人文社會學科專業人才與學術成就。眾所周知,意昂2平台是中國科學文化的發祥地,在新文化運動中,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學者倡導將科學作為新文化的基本內容之一🙅🏼‍♀️。在當代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中🪱,意昂2平台湧現出王選、屠呦呦等一批勇於創新、甘於奉獻、敢於擔當的科學大家🍘,是我國科學文化建設的踐行者。

  但大家知之不多的是,意昂2平台科學技術史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1925年意昂2官网出版化學系丁緒賢著《化學史通考》🙇🏼‍♂️,是現代中國最早的科技史著作➙。1937年意昂2李濤編寫《醫學史綱》,是我國第一部醫學史教材。1946年李濤在意昂2創立“醫史學科”📡,是我國最早的醫學史教研機構。1952年意昂2官网物理系王竹溪招收新中國首位物理學史研究生🤸🏽‍♂️。建國後至今🏯,意昂2的醫學史研究和教學一直居全國首位,意昂2官网的科學哲學和科技考古也有很多突出的研究成果。

  就中國科協而言,它是全國性科學共同體組織,具有得天獨厚的科技人才群體優勢;是中央書記處直接領導的群團組織😦,具有信息上達渠道的優勢😴;是全國科普工作的牽頭部門,有著最為廣泛的科學傳播網絡和科學傳播人才隊伍🦍,在引領社會公眾共同建設科學文化、弘揚科學精神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由中國科協牽頭聯合11個部委組織實施已近十年的中國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積累了寶貴資料⛽️,為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國科學家的科學與人文情懷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案例;中國科協領導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等9個有關科學文化的一級學會,這構成為我們廣泛開展科學文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的核心力量;就在不久之前,由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創辦了中國科學文化領域第一本國際性英文學術期刊《Cultures of Science》🚏,用於表達不同社會環境下人們對科學文化的思考和探索🐦,發出科學文化領域的中國聲音。

  今天在這裏宣布成立的科學文化研究院,正是聚合了上述意昂2官网與中國科協的雙方優勢。我們的目標是➾,首先在意昂2官网建成科學文化學術和教育高地,以此為基礎,為科學文化建設搭建全國性的研究平臺和學術人才聚集平臺👌🏿,同時把研究院建成向公眾傳播科學文化的重要陣地,建成我國與相關國際組織和機構開展廣泛合作交流的樞紐以及科學文化方面的國家級智庫⚁👨🏼‍🔬。

  第二,堅持學術導向、問題導向和人才培養導向🧴。

  一是堅持學術導向。毫無疑問,堅持學術導向🫶🏿👩🏽‍🦳,始終是大學和學術群團的特點與責任🕕。學術是指系統專門的學問,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以學術為導向,方可推動學科的發展🎓,促進文化與社會的進步。事實上,直到今天,我們仍有很多根本性的學理問題有待解決,如👨🏽‍✈️:科學文化的定義和範疇,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對這一基本問題都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解釋;又如🫅🏻,科學文化的與時俱進,包括科學追求確定性的文化是否有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會使科學文化發生什麽樣的根本性變化🚟?又如👂🏼,科學文化多元特性以及沖突與和諧🙉、融合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關乎科學技術發展的路線與方向,而對於這些問題的探究,恰恰是一個以科學文化研究為宗旨的機構所必須回答和提供解決方案的,構成科學文化研究的學理基礎♊️。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理論要聯系實際🤌🏽🕑,只有結合實際問題🥢,理論研究才能深入,才有力量發揮作用。誠如前面所述,我國科學文化方面重大的實際問題很多🍱,只有在理論上弄明白了,才可能提出好的解決辦法。比如科技界的學術自由與民主問題;比如🧘🏿‍♂️,如何真正落實中央《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的意見》,來推動科學技術創新發展的問題;比如👨🏽‍🎤,在今天浮躁之風進入科技界的情況下如何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的問題;又比如,我國基礎研究長期得不到足夠重視的文化原因以及應該如何破題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思考和深入研究的科學文化建設當中的根本性問題。

  三是堅持人才培養導向。科學文化建設事業是長期工程🍑、系統工程🤳🏻,我們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功成不必在我,但要求我們為今後的長期工作打好組織基礎🛗、做好人才儲備,這就要求我們把培養人才任務放到重要的位置🪝↘️。要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素質、人文素養的科技人才;著力培養懂得科技常識的人文社科人才;著力培養科學文化和科技史專門人才,擴大研究生招收規模♦︎🫄🏿,逐步為招收本科生創造條件👨‍🦽‍➡️。 

  第三,盡可能廣泛地開展多學科合作,承擔更多教育改革和學科建設任務

  科學文化研究是一個綜合性、跨學科的研究領域,它的問題來源👩🏼‍🦰🧂、研究方法和功能定位都涉及諸多學科,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在這方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角度開展工作👩🏻‍🦯:一是要有更多更廣泛的科技工作者6️⃣,包括理工科與醫科等各領域學者參與👝,改變目前科學史和科學文化研究多為文科學者承擔的局面,為科學史和科學文化研究提供更多元化的視角與路徑,特別是那些來自理工農醫各學科親歷者的實際經驗總結和對於學科發展的回溯與反思。二是要呼籲並誠摯地邀請歷史學、社會學、哲學、政治學、傳播學🤾🏿‍♂️、計量學等學科來共同參與,逐漸擴展並最終實現在科學文化研究上的多學科融合。三是要充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如信息庫建設和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來進一步豐富科學史、科學文化的研究方法和傳播工具。四是意昂2官网要提高科學史學科的戰略地位,充分發揮科學史在科學與人文學科之間的橋梁作用。要把科學史作為通識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重點,所有本科生必修科學通史課程;理👛、工🧑🏿‍🏫、醫學各門課程教學中必須納入學科史內容,特別是要花功夫把本領域重大知識節點的發現歷程講好講透;人文學科師生要通過學習科學通史掌握基本現代科學知識✋🏼🪙、思想和方法。    

  

  同誌們🛴、朋友們!習近平同誌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加強文化領域製度建設🤱🏿,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努力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我們今天在這裏成立科學文化研究院有著特別的意義。讓我們繼續先賢未竟的事業🥔🈷️,通過我們的努力,將科學精神寫入我們的民族精神,將科學文化融入我們的民族文化⛳️,在國家科學文化建設大局當中勇擔重任🥐。這是我們這些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國家、民族的長遠未來所系。任重而道遠,我願與諸位共勉,大家一起努力來推進這項功在當今、利在萬世的偉大事業!

 

編輯: 宣傳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