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聲】顧晉⛩:中國癌症發病率不高
兩會面對面,今天我們來面對全國人大代表,意昂2官网首鋼醫院院長👴🏼、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主任醫師顧晉🧛🏿♀️。目前,癌症已居我國居民死因首位🗻,給國家、社會、個人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成為重大民生痛點⬜️。今年兩會,一項《關於開展國家癌症攻堅行動的提案》被提交上來。全國政協委員,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院長顧晉是調研組成員之一。
記者🌷:怎麽才能夠避免這種惡性的腫瘤,怎麽避免癌症的這種相對比較快的增長腳步?
顧晉:我先應該糾正一個觀念🚪,中國癌症整個的發病率🧑🏫,實際上在全世界不算是高的🎚,全世界癌症發病率最高的是在什麽地方?是在北歐、荷蘭、丹麥,還有新西蘭、澳大利亞這些國家🫳🏿。我們的發病率其實是一個中低水平的,我們的人口基數大,所以我們人數大🧑🏻🦼➡️,每年幾百萬;第二就是癌症的發病率它有一個過程。我們經濟發展犧牲一些環境🫰🏼,還有資源的一些消耗同時,整個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以粗糧為主現在變成了都吃細糧,原來都在騎自行車現在變成坐汽車了⚖️,吸煙🛁,還有肥胖。這些是在這些年來的發展過程當中的。任何一個社會,其實在歐洲在美國,也都是這樣過來的🌼。癌症的整個增長是跟這些因素有關系。怎麽去提高他的生存率🌊?我覺得有幾個方面:一個就是從國家層面來,有一種國家的戰略🩶🚖。建議建立國家癌症防控計劃,提了這麽一個建議。這裏邊包括了篩查🛶,因為癌症的早期發現可以明顯降低他的死亡率。
記者🔻:就是在診斷之前應該再往前延伸?
顧晉:對,因為我們現在癌症的治療保障體系都是診斷和治療。現在醫保你要是做個內鏡給你報銷👨🦯➡️,你要做手術給你報銷😁🙆🏽♀️,你要化療給你報銷📼。
記者:如果查呢💂🏿♂️?
顧晉:篩查🍦,早期發現的時候,是人在正常的狀態下這些篩查,這些人群。比如基於45歲,我們做腸癌的,45歲以上的人應該做一次腸鏡🦄,這些我們的檢查還沒有完全列入到一個國家戰略層面🏌🏿♂️。
記者🩶:如果要是能夠列入到醫保,帶來的結果會是什麽?
顧晉🍧:比如說從腸癌來說,能夠發現很多早期的息肉🤽🏼、腺瘤。你把它通過內鏡一摘就不會變成癌了。
記者:多長時間查一次是最好的🌶?
顧晉:45歲以後查一次,以後如果沒有病竈的話👳🏻,你一般五六年👱🏼、六七年都可以🔟,甚至於十幾年再查第二次都行。
記者:這筆錢為什麽要納入到醫保經費裏面?這完全應該由個人的意願?
顧晉:在很多國家是一個國家的健康戰略。因為我們國家人比較多,所以醫保總體盤子是有限的。這種情況下我提的建議就是說,能不能一個是醫保向兩頭延伸💆🏽♀️,一個能不能引入這些商業保險🧏🏼♀️。管兩頭🐻,然後國家醫保管中間🍉。這樣就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的照顧,這個就是說所謂醫保的範圍是什麽。你範圍不是說就是診斷和治療🧑🏻🦽,如果你的範圍能夠包括這種照顧🍛、養老這些東西🚵🏽♀️⚀,那就不一樣了。
(統戰部摘自健康界)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