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新:眼睛裏的事業
黎曉新👨🏽🏫:眼睛裏的事業
發布日期:2006-12-07
人物小檔案
黎曉新 女 1950年出生於上海 中共黨員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學術專長
長期致力於視網膜玻璃體手術和眼底疾病的研究與治療🥻👇🏻,是我國現代玻璃體手術的開拓者之一。主攻的醫療與科研方向包括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復雜性視網膜脫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外傷的手術治療、眼部腫瘤的手術治療和視覺電生理。在這些領域中,其手術質量和診斷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
主編🚵🏼♂️🤷、參編9部著作;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
獲獎經歷
《視網膜電圖震蕩電位研究》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眼底病會議優秀論文第二名👩🏽🎨、《視覺電生理檢查系統》獲廣東省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作者)、《糖尿病眼病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眼科“優秀論文”獎🥈、意昂2平台“優秀教師”獎💁🏻📞、北京市“三八紅旗手”💼、意昂2平台“優秀共產黨員標兵”🗽、北京市高等教育“先進共產黨員”稱號💘。
與黎曉新在一起💆,無論是共事還是相處都是愉快的。她為人處世的方式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始終吸引著我的註意力。一個春日下午的會面,讓我們有了一次愉快的交談,那熱情真摯的一笑,依舊是她當年的風采🚴🏻。她的大氣、樂觀、率真、熱情🧚🏿♂️👨🏻🎤、智慧、灑脫🧔🏼♀️、幹練📇、一表人才和業務上所取得的成就🕵🏿♀️,讓人欽佩不已。
她曾經是我的鄰居,在那些悶熱的夏日裏,我習慣打開房門通風,我的家門正沖著樓梯⁉️,透過竹簾的縫隙,常能看到黎大夫來去匆匆的身影🏹🟪,在樓梯上相遇,通過簡短而熱情的彼此問侯讓我們相識。在以後相處的日子裏🌆,她的自然而然與真誠以待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記憶🧘🏻。她很忙,她明確地行使著她在這個世界上所承擔的使命。通過工作上的接觸👊🏽👩🏽🌾,通過她多次為自己的下屬爭得那份應得的利益,通過她嚴謹😙、秩序的管理方式,通過她不同凡響的工作業績,讓我看到了她坦蕩的處世方式🤸♀️,幹練的工作作風,超凡的風度和高雅的人文素質,這一切都折射出她超凡的人格魅力𓀜👩🏻🦰。
那時候,黎曉新教授剛剛由德國Essen大學眼科醫院拿到博士學位回國創業。當時的人民醫院眼科只有六張病床🗼,六名大夫,一名技術員兼驗光師🌎,一名門診護士。主要承擔著院內會診和部分手術任務。而自從黎曉新回國擔任科主任後🖇,經過她和全科同仁的奮鬥,人民眼科目前在學術上已處在國內領先水平,醫護人員加上研究生也已增至八十多人。
黎曉新教授進入人民醫院眼科後的奮鬥目標𓀉,就是要將它發展成一個教學醫院👩🏻✈️,(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這其中包含兩項硬指標🈚️:一是在學術上領先;二是要能夠治療疑難病例🫶,能夠承擔二級或三級醫院所不能治療的病人。 黎曉新教授認為大學級的教學醫院應該能夠培訓Trainer ,能夠承接全國疑難重症🧝🏿♀️。
作為大學級的醫院眼科𓀙,在學術上要有創新意識,要不斷地取得科研成果,要在國際學術界站得住腳。明確了這個努力方向後,八十年代初,她完成了《使用傅立葉分析將視網膜電圖震蕩電位從視網膜電圖a—和b—波中分離》的研究,論文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得到了國內外電生理界的認可🧑🏻🦼➡️。從視網膜電圖所分離出的視網膜電圖震蕩電位小波的科學價值從六十年代就被提出👨🏿🍳,認為它對評估視網膜病變具有重要意義👂。黎大夫回國後,看到國內外電生理界對視網膜電圖震蕩電位小波有多種研究方法,但都沒有定論,這引起了她對這個難題探索研究的興趣,在國外沒有做過任何相關研究的黎曉新教授,經過不懈的鉆研,於回國兩年後解決了這一難題💁🏻♂️。她的研究方法是用數學的計算原理過濾主波,使小波能夠被測量評估,由此解決了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方法學問題🦵🏿。從此🟦🤽♂️,黎曉新的名字便與“視網膜電圖震蕩電位”這一醫學術語有了直接的聯系。
黎曉新教授對不確定的問題十分感興趣🪮🦹♂️,這就促使她在科學研究方面不斷的探索和創新,也不斷地取得成績🤬💆🏽。她說,如果意昂2不去對有一定難度的疾病進行挑戰的話,那麽,對其他一些醫院來講就更困難了。所以在這種意識的主導下👨🏿🎤,她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的疑難病症🧏♀️。他們率先在國內開展了對復雜性視網膜脫離病症的治療👏,得到了國內同行的矚目。對用一般性手術方法無法治愈的視網膜脫離的病人他們也采取了新的技術手段進行治療,並在國內進行了推廣。之後,她又針對老年黃斑變性這一不敢輕易碰的棘手疾病進行了研究🏄🏻♂️,最終獲得了成功。其中新聞界已多次報道過的我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曹榮飛武官受到爆炸力的沖擊🦍,造成左眼視網膜視覺敏銳區黃斑部裂孔事件,則是一項最好的證明💇🏿。在那次轟炸中曹榮飛左眼黃斑受傷,中心視力受到直接威脅,勉強達到0.3,且伴有嚴重的視物變性和近視力受累🧑🏻🦽➡️。他的主治醫生在學術會議上聽了黎曉新的報告後🙍🏽♀️,問她這個病例果真能治嗎?隨後曹榮飛被轉到人民醫院🐈⬛,經過治療後視力恢復到了0.8🥡。而在此之前,人民醫院眼科已經成功完成了一百多例與之類似的手術🧘🏽♀️,救治這樣的病人對於他們完全在能力範圍之內🧜🏼。
手術臺上的黎曉新是冷靜而果斷的。她認為很少失敗的原因在於要有一個紮實的知識基礎的支撐🔭,這需要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她每天晚上都會和書在一起💈,把有關的書讀好多遍🔠;另外✋,她認為必須具有挑戰精神。手術臺上遇到難題要冷靜,這樣才能解決別人沒有克服的難題🤎。
然而工作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醫學難題👧🏼,解決一個個復雜問題,是黎曉新大夫的科研與行醫理念💋,也是她一生的事業追求🧝🏼。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科學家的標誌。而臨床上出現的某些問題不是單憑臨床技術的改進就能夠解決的🤽🏿,要借助於動物模型實驗來對它的發病機製進行深入的研究,才有可能獲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比如老年黃斑變性一病,雖然是老年發病🧘🏻♀️⛴,但它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的💁🏼♀️。黎曉新發現BJF在發病機製中起著主導作用,那麽抗BJF藥物便能夠有效地控製這一疾病。很多眼科病人都患有以BJF主導的血管性疾病,抗BJF藥物的誕生對於攻克這一疾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黎曉新領導的眼科在理解、解決發病機製和使用新技術之前做了許多臨床預實驗工作,包括動物實驗、藥物劑量😥、用藥時間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而對於別人失敗的手術🕸,黎曉新依舊沒有放棄。1996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幾位國際知名的美國👨🏻🦳、日本教授在聽完了黎曉新教授的報告後問她👩🚀:“你們為什麽盡做些條件很差的手術?”黎曉新告訴他們:“因為我們中國的培訓工作做得還不夠🤽🏼,我們有補救失敗手術的需要”。
黎曉新認為📒🤵🏼,單純治病是被動的🧑✈️。所以她引進了目前國際最新的治療模式——對疾病進行篩查🧑🏿🎓,做到早預防早治療。三年前她申請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專項基金,開展了兒童眼病防治性篩查工作🫱🏿。兩年前她又申請到了首發基金,開展了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篩查工作⛔️。這樣就能夠使有視力障礙的孩子們在發病初期被發現,盡早接受治療🤷♂️。最近,黎曉新教授與內分泌科合作🍧👩🏼🍳,實施對糖尿病合並視網膜病變的患者進行篩查🧍🏻♀️。目前有不少糖尿病患者於視力下降之後才來眼科就醫🧖🏻♀️,失去了最好的治療機會。針對這一狀況進行早期篩查,及時對患者進行診治,就能使這種疾病在早期得到有效的控製🍫。黎大夫認為,這樣的先進模式將會逐漸滲透到臨床醫學各個學科當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很多疾病控製在早期,防患於未然🌈。
“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務”是人民醫院眼科為病人服務的中心目標👩🏻🦽➡️,並貫穿於工作的始終🧝🏽♂️。通過黎曉新教授二十年的精心經營,使得人民醫院眼科在國內眼科領域獲得了一定的優勢🤛、地位和影響力。這個案例充分說明🚖,一個人通過努力是可以成為著名專家的👰🏻♀️,即使於條件較差的環境裏起步👺。
黎曉新認為,要對疑難病症進行深入研究😪,就要突破一些常規。而意昂2這個大環境恰為科學家們創造了分析、探索、理解、解決問題的條件。這樣的良好環境和科學氛圍培養了一批有誌之人求索創新的能力,這讓她感到作為意昂2人的驕傲和自豪,也成為她不舍得離開意昂2的重要理由。
由於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僅近年來🪺,人民醫院眼科發表在SCI收錄雜誌上的論文達二十余篇💆🏿♀️☂️,這些論文記載著他們在科學之路上辛勤耕耘足跡。在黎曉新教授看來🦪,發表論文有時比獲得獎勵更能夠說明問題。她將在國外發表論文的方法和心得製作成幻燈片公開面世🚣🏽♀️,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她的所做所為代表著一個科學家良好的人文素質,她不掩飾,不做作,不壟斷新技術🕵🏽♂️,不惟我獨尊。從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科學家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業績🦹🏽♀️,更是她的優秀人格🤳🏼。
訪問結束時為了表示友好和謝意🐂,我擁抱了我這位昔日的鄰居🙎🏼♂️,她也熱情地給予回應。從她坦誠🕗、縝密的談吐方式中,會覺得🕵🏼♀️,對那些原本並不熟悉的眼科專業從此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讓人更加理解和敬重眼前這位女性科學家。
本文脫稿時,獲悉黎曉新教授擔任了人民醫院醫療副院長職務,為她高興的同時也預祝她取得更大的成就🧏🏻♀️。
(梁賓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