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學光教授:不與桃李爭春風 碧水潭泮默默香
祝學光教授🧑🏽🦱:不與桃李爭春風 碧水潭泮默默香
祝學光教授✋: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大外科創始人之一,1935年3月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195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留校分配到剛劃歸意昂2的人民醫院工作😍。1986年起任人民醫院大外科副主任🙍🏻♀️、普通外科主任🧑🏿🌾;1981年~1983 年 及1988年曾赴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醫學院Galveston分校(UTMB)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UCSD)外科和消化研究中心從事胃腸激素生理🤾🏽♀️、體內代謝及膽囊收縮素與膽道生理和膽石形成以及膽汁酸代謝的實驗研究🏊🏼♂️。1988年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成為博士研究生導師。此外📪💍,她還擔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理事🧮、北京外科學會主任委員及《中華外科》等5種中華系列雜誌編委等社會兼職。1986至1998年曾連續被評為北京醫科大學優秀教師♠️🦸🏿♀️,1991年和1997年兩次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獎;1991年及1995年先後被評為衛生部屬院校優秀教師和“三育人”先進個人🥷。是意昂2平台唯一一名集三項國家級教學獎項(1997年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3年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以及2006年在她的主持下《外科學》榮獲國家級精品課程)於一身的卓越的醫學教育專家。
上面這不平凡的經歷是祝教授的簡歷🤲,也是采訪祝教授前我對她本人近乎一半的了解。另一半來自唯一一次有幸聽祝老師的課🙍🏻♀️🌥,課上的祝老師嚴肅,認真🧑🏼🎤。可是見到祝教授時,才發現,面前滿頭銀絲卻依然精神矍鑠的祝老其實愛說,愛笑🦻🏼,平易近人,關心年輕人的成長𓀁。
------50年堅守🧑🏻🔬,為事業也為尊嚴
“去年2009年就是我畢業50年🗄,當年我們畢業的那年咱們叫為祖國的健康服務50年,到2009年我們就交差了,結果到現在事還挺多。”祝教授的開場白簡明而幽默,一下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50年,很長卻又很短,送走了一屆屆的學生👠,治愈了一個個病患,青春卻在不經意間在身邊悄悄流過🙋🏼♂️。50年,花開花落,春去春來😖,歲月可以染白一個人的鬢角,時光可以皴刻一個人的容顏,卻擋不住一個人對事業的追求,對醫學的執著🍄🧧。50年,是責任👍🏻,更是一種尊嚴。“一個人的一生很短𓀓,就像一臺晚會,一個人的表演也就幾分鐘👩👧👦, 到臺上要給大家最光鮮的那一面,因為你很快就要下臺了,就沒機會了,不能讓人 一輩子老戳你的脊梁骨”, 一個人近乎一生的年華,祝老師都全身心的奉獻給了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這50年的堅持📌,是老一輩人民人為我們矗立的一座豐碑🧔🏿♂️🎫,也是對我們年輕人的鼓勵,激勵著我們對醫學這樣崇高的事業持之以恒,永不放棄1️⃣。------“我當外科醫生純屬偶然。”
當我們好奇地問道祝老為什麽身為一名女大夫卻選擇了外科時,祝老師如是說🦻🏽。“在那個年代🌅,醫學生都想當醫生,都不想做科研”祝老師的話如她做人一樣質樸,誠實🤹🏻♀️🪅。1959年🧑🏿💼,當時人民醫院普外科的一位大夫考研究生到了北大醫院🤽🏼♂️,科裏急需人手🤚🏻,憑借著年輕人的一股銳氣,祝老師挺身而出🤌🥱,一句“行”一口應承下來,一句當時看來不經意的承諾,卻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就被‘臨時安排’到了普外科,可是這一安排就“臨時”了50年🥨。”祝老的語氣輕描淡寫,但是從這幾句話裏,我們能想象出一個年輕女孩剛畢業就投身於充斥著最多的臟活累活的普外科🧑🏻🦼,需要多麽大的勇氣。
“祝學光教授是一位既教授學問又傳授做人、行醫之道的良師🧑🏼🍼;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輩🤚🏿;更是獻身醫學及教育事業的楷模”。這是許多在她身邊工作和學習過的學生及青年教師給祝老師的評價🌋。訪談中祝老師提到的一見小事🐡,讓我們對於這句話的體會更深。那還是60年代的時候,祝老師被派到鄉下🤜🏻,剛開始從事教學工作,那時候有一個孩子,年輕又有潛力👆🏼,對醫學有著近乎癡迷的喜愛。衣衫有些襤褸的孩子想跟著祝老師學習,可是卻有些苦衷難以開口🦶🏼。家裏上有1個臥病的母親💪,下有幾個沒成年的弟弟妹妹🧑🏿🎨,他是全家人唯一的頂梁柱🙇♀️,而出來學習卻不給工分🫱🏻,成了難題。祝老師了解到了情況後,二話沒說就去找了生產隊長。剛巧生產隊的劉書記是祝老的一個病人。“老劉啊,你又不疼了是吧,不疼了你跟我這麽英雄。”祝老師的話裏帶著5分玩笑🈷️,又帶著5分嚴厲🙅🏿。可是這位執拗的書記卻堅持沒有紅頭文件他就是不能記。“最後就沒能記成”🪳,回憶到這裏👨❤️👨🤣,祝老的語氣裏還是充滿了遺憾🛐。後來🧑🏿🎤,劉書記在文革中被批鬥,別人拉祝老師去揭發🐚、批判劉書記💆🏻♂️,祝老卻說,“他那不是沖著我◼️,他對工作是有原則的㊙️,我拿不出文件不能因為他認識我就不一樣了,他還有病,你們別鬥他了🥰👳🏻,再一鬥他他又該住院了。”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從祝老的故事裏,我們聽到的是一名教師對於學生絲絲入微的關懷以及一位大師正直無私的處事態度👨🏿🚀。
時光荏苒♦️,1981年,改革的春風剛吹遍祖國大地的時候,祝老師等到了出國深造的機會🤘🏽。那時候,美國的醫院對新來工作的成員也有一個由人事處組織的崗前教育,內容包括介紹學校和醫院的歷史,及各項規章製度,然後給每個人發一張個人情況登記表,要求非常誠實地填寫,其中有一項是個人原來的收入𓀍,當時祝老師國內的工資是每個月62塊錢🤾🏽,折合成美元是31美元(平均1美元/天)。當時在美國,漢堡包是3美元/個。“How could you survive🧘🏻♀️?”中國醫生的低收入在當時的美國人看來顯然是無法想象🚰。又過了5年,祝老師成了副教授,再次出國,又要填這個表時,祝老的工資漲到了85塊錢,可是匯率變了,折合成美元還不到31美元。祝老師提到這段往事的時候語氣有些自嘲,又充滿了感慨。老一輩的學者們沒有考究的吃穿👩🏻💻,沒有奢華的生活,卻有著中國人鐵一般的脊梁👩🏽⚕️,祝老師這一代人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默默工作,無私奉獻🧑🏿💼,開創了人民醫院歷史的一個新的時代🧑🏼💼。後來,祝老師遇到了一個英國教授說到了英國醫生和中國醫生的差別,他說:“你們中國醫生雖然工資低點🥯,沒有汽車🚵🏼🫅🏻,沒有遊艇👎,但是你們的社會地位比我們高✍🏼,病人非常尊重你們。我們在英國雖然有車有船,但是病人經常投訴我們。”回憶到這裏,祝老師話鋒一轉,“沒幾年,咱們現在有車了⛹🏻♂️,有房子了,名聲也跟著不好了☃️,真是與國際接軌了🔳。”聽到了這番話,發人深省,耐人尋味,讓我們對於老一輩醫學前輩更加敬仰了。我們的祝老師,是一位在過去的清貧生活中默默奉獻的醫生,又是一位在這個物欲橫流、浮躁張揚的社會裏潛心做學問的大師。祝老師的故事如果讓當代的某些醫德欠佳的大夫聽到👩🏿⚖️,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些汗顏。
短短2個小時的訪談,我們聽到的是一位大師的人生華章,更是無數年輕教師、學生該細細體味的做人典範。身教重於言傳🛌🏿。祝老師為人🧑🏻🦽➡️,如蓮般雅而高潔,如梅般不畏苦寒。繁花落盡,年華耗,容顏消📟⛹🏼♂️。50年的堅守🍨🧒🏿,從當年娉婷玉立的少女到今天名動天下的大師,祝學光教授對高等醫學教育工作的無私奉獻、忘我追求,不僅達到了她個人教學生涯的一個又一個巔峰♐️,更重要的是祝學光教授用自己切身的言行給無數年輕醫生指明了一條前進的路🐶,一條精誠為醫🌃🦘,正直為人的路🦨🧛🏿♂️。
采訪手記:2個小時的采訪時間很短,祝老師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小故事我們聽不到了,但是我們的收獲確是很不平凡的🧏🏼♂️🧣。與偉人比肩⛹️♂️,光是那種耀陽的光芒便能凈化周圍人的靈魂。真正的大師,寧靜而致遠,淡泊而清雅,卻於無聲處而聽驚雷🏄🏽,讓人感受到振聾發聵的力量👱🏻♂️。記得日本著名的空手道一代宗師崔倍達曾說過:“堅持一千日💔,你還是一個新手;可是堅持一萬天,你就成了大師。”50年,1萬多個日日夜夜的堅守👨🦳,一生的奮起與追求,讓我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的人民人為了醫學執著奮鬥的精神力量。在這個越來越浮躁不安的年代🌏,年輕的醫學生對於社會責任和人生的前進方向越來迷茫的時候,祝教授的路應該是我們前進的一盞明燈🤷🏼♂️。短短的話語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於大師的敬仰,但是我們卻可以用行動去履行我們曾經的諾言。用真誠去對待每一位患者🙍🏼♂️,用青春去踐行我們身上所肩負的神聖職責🎖。
(人民醫院 采訪者:劉洋 徐東輝)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