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完成北京首例規範化心臟死亡器官捐獻供體移植手術
人民醫院完成北京首例規範化心臟死亡器官捐獻供體移植手術
日前🎅🏼,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通過中國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順利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公民身後肝臟和腎臟組織的聯合獲取👨👧。
“他生前表示過🏌🏿,自己如果有什麽意外👷♀️,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其他人延續生命🔬。”說話間,患者家屬的眼眶已經濕潤🆔。患者是一名47歲的男性患者,因大面積腦出血發生不可逆腦損傷。他的家屬在悲慟之余,遵從患者生前的願望🕛👌🏻,表達了器官捐獻的意願👩🏼⚖️。然而這個選擇,捐獻出的兩腎、一肝,使3位生命垂危患者獲得重生𓀅。
得知此消息後,器官捐獻協調員與家屬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家屬簽署了器官捐獻誌願書和知情同意書,通過中國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進行分配⚽️,患者被轉運到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並由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完成北京市首例公民身後心臟死亡器官捐獻供體的肝臟和腎臟組織的聯合獲取🚓。
在患者心臟停跳並確認心臟死亡後,醫院肝膽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手術室、輸血科、心臟外科、血管外科💨、重症監護等科室的醫務人員莊重嚴肅的向捐獻者遺體進行了最後的告別,表達對他的尊敬和感激✴️,隨後獲取了肝臟和腎臟組織。肝膽外科高鵬驥醫生說𓀐:“那一刻我感覺到了平凡的偉大,也感覺到了手中手術刀的份量💄。”
取出的肝臟和腎臟承載著生命的希望被移植進了等待良久的受體者😁。肝膽外科由朱繼業主任帶領的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肝移植手術,泌尿外科由王曉峰主任帶領的團隊進行了兩例腎移植手術🎅🏿。每一名醫務工作者都懷著對捐獻者的崇敬🟠,懷著對挽救受體生命的無限希望緊張而審慎地工作著⛱。一位終末期嚴重肝功能衰竭患者及兩位嚴重腎病患者獲得捐贈器官。經過嚴謹而精細的手術,失去活力的器官又在新的身體裏繼續工作🧑💻,延續了三個人的生命👚。
據悉🧑🏽🦰,來自新疆的終末期嚴重肝功能衰竭患者,各項檢查指標都非常危險,情況十分危急。然而🟢🎆,當地醫院沒有肝源🐵🏘,同時肝移植的技術也不成熟👋🏽,患者家屬慕名找到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專家咨詢,恰恰此時有了合適的肝源。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黃磊教授介紹道,“本來有另一位患者在等待肝源,但病情沒有那麽緊急💆🏽♂️,經過商量之後,決定先給新疆的患者進行肝移植🛀。” 這恰恰體現了中國器官共享與分配系統地域優先、肝移植病情嚴重者優先、腎移植配型最佳者優先的原則。
朱繼業作為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應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一直參與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的標準流程和技術規範製定工作。朱繼業介紹道:“近年來隨著器官短缺問題日益嚴峻,我國在部分地區逐步試行開展心臟死亡器官捐獻器官移植工作🔏🫃。前不久,在北京市被允許開展心臟死亡器官捐獻器官移植工作以後,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工作力度,嚴格按照規定和程序成立了器官獲取組織(OPO)𓀍。這是北京首例由供者捐贈完成的肝移植和腎移植手術,充分體現了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泌尿外科及相關科室在器官移植領域取得的進展🪶。”
“由於器官的緊缺,許多生命在等待移植的過程中離去🧓🏿,希望此次標準心臟死亡器官捐獻供體移植手術,能使器官捐贈的觀念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使器官捐贈的大愛能夠在全社會流淌🐦⬛。”肝膽外科高傑醫生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延伸閱讀:
心臟停止跳動後的器官捐獻(DCD)是指具有嚴重的中樞神經損傷和(或)不可逆轉的腦損傷🪸,但又沒有達到腦死亡標準,此時身體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損程度因缺氧耐受能力不同而各有不同📒。經過醫生確定患者已經沒有復蘇的機會和親屬已經決定撤除生命支持後🧝🏽,捐獻者的家人可以選擇DCD🪔,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2007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器官移植條例》,標誌著我國的器官移植工作進入了一個法製化的軌道🫷🏿。2010年啟動的,我國製定的DCD,也就是心臟死亡器官捐獻的分類標準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贊同👕。2010年☯️,原衛生部製定了《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和肝臟與腎臟移植的核心政策》,2013年7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相關專家研發了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這個系統嚴格地遵循器官分配的政策,以技術手段來最大限度地排除和監控人為因素的幹擾,以患者病情的緊急程度和供受體器官匹配的程度等國際公認的醫學需要🚗、醫學指標來對患者進行排序,實行自動化的器官匹配。該系統地實施對捐獻的器官進行科學、規範👩🏽🍼👰🏼♂️、公開、公正地分配,做到以病人的醫學需求作為器官分配的唯一準則,確保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透明🌤、公開和可溯源性。同時,也為公眾對於器官捐獻的信任程度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人民醫院 高傑)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