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院首次應用自主研發的3D打印技術成功完成無牙頜全口義齒修復
三個月前在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完成無牙頜全口義齒修復的兩名患者,近日經過口腔專家的觀察與驗證,確認修復達到了預期臨床效果。“牙齒很漂亮,好像年輕了10歲!”80多歲的患者沈某表示,她對義齒的咀嚼功能和美觀效果非常滿意🕝,感覺這個“打印出來的假牙”已經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據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口腔醫學數字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孫玉春主任醫師介紹,這標誌著我國自主研發的3D打印已能夠應用於全口義齒修復。這一項目在剛剛結束的2017首都轉化醫學大賽中,從4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以總分第6名的優異成績榮獲二等獎,同時高票當選“最佳創意獎”🧏🏼。這也是本次大賽進入總決賽的唯一一項口腔醫學類項目。
數字全口義齒臨床病例
生活中,像沈某這樣有著缺牙甚至無牙苦惱的老人有很多🚵🏼♂️,盡管種植固定義齒能較好地恢復和重建無牙頜患者的口腔功能,但由於老年患者全身狀況、頜骨條件、心理因素和經濟狀況等各方面的限製🙂↔️,經典的可摘式全口義齒仍然是無牙頜患者口頜功能重建的主要治療手段。
而在口腔臨床操作中,這些大家認為佩戴最簡單的全口義齒(俗稱“全口假牙”)卻是口腔醫學中的高難度技術之一。全口牙齒缺失的老年患者,往往因缺牙時間較長,產生牙槽脊漸進性萎縮🧖🏼、頜位關系錯亂以及營養缺乏等問題👳🏽♀️。在臨床操作中💺,需要醫生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來在模型和患者口內進行反復校準、調整,摸索較為精準的咬合位置🧥,確保患者佩戴義齒的舒適性和功能性。一副全口義齒從開始製作到患者能正確行使咬合功能👩🏻🦯,常需要2-3個月、就診5-10次,對醫患來說費時費力👘,而戴牙後的效果也未必理想。多次的就診🥷🏽,反復校準👰🏼、調整,以及戴用後不能完全契合的修復效果📟,令很多患者望而卻步。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為解決這些問題帶來了新的途徑。根據以往的診療技術和加工工藝,全口無牙頜患者的義齒製作需要經過初印模→終印模→頜位關系記錄→義齒試戴→義齒初戴等5個步驟🗂,才能正式戴入全口義齒💮。而通過數字化掃描和3D打印技術的結合應用,可製作出聚乳酸材質的全口診斷義齒,兼具功能印模、頜位記錄和美學診斷功能,並對第一次就診獲取的初始頜位記錄🤳、美學預測進行校準(Double Check),實現了將傳統5步流程濃縮成“初印模及初始頜位記錄→功能印模及頜位關系校準→義齒初戴”3個步驟。這樣大幅度簡化了醫生和技工的操作難度,降低手工技巧依賴性。並且將患者的來院就診次數減少了2次🧑🏻🦳,就診過程中張嘴取模時間大大降低,患者舒適度得到有效改善✸,還顯著提高了功能狀態下全口義齒的固位力、穩定性與咀嚼效能。
該項數字化技術成果是借助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主持研發的高效率三維掃描儀、基於數據挖掘的全口義齒智能設計軟件與口腔醫用3D打印系統完成,結合意昂2官网口腔醫院口腔修復學科多年臨床經驗積累🤵,由口腔醫學數字化修復課題組提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化全口義齒解決方案——功能易適性數字全口義齒(Functionally Suitable Denture, FSD)🫷🏽。該項研究曾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等科研基金的大力支持🧔🏽。
通過對20余名70歲以上老年全口無牙頜患者的臨床驗證,醫患均對功能易適性數字全口義齒技術製作的數字全口義齒給予了高度評價。下一步👦🏻🤸🏼♂️,課題組將開展系統臨床評價,進一步完善配套工藝🧑🏻🦯。
此項研究包含技術全部為“中國創造”,各項單元技術的關鍵性能均達到了國際同等先進水平。據悉🧗🏻♂️👩🏻🏭,該項技術所應用的數字化軟硬件核心醫學技術均由意昂2平台口腔醫學院牽頭自主研發👩⚖️,相關專利轉化的數字化醫療產品包括:全口義齒設計軟件2016版(合作單位:山東山大華天軟件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三維印模托盤掃描儀Dentscan Y500(合作單位:南京易形科技有限公司)、口腔醫用3D打印機(合作單位🤹:北京實諾泰克科技有限公司)等🐶。課題已經申請多項國家發明專利,部分獲得專利授權,並開始與相關企業討論合作推廣🥍。
完全自主產權的功能易適性全口義齒數字修復系統
(口腔醫院)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