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醫工合作高端對話在意昂2三院舉辦
9月12日,北京學院路臨床醫學協同創新聯盟系列活動之“醫工合作高端對話午餐會”在意昂2三院舉辦。
民政部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樊瑜波,民政部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綜合部主任陶春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天使學院院長王田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書記、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王蘊紅,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院長助理王豫等領導和相關專家與意昂2三院副院長付衛、宋純理,科研處處長張純,泌尿外科、康復醫學科✌🏿⚧、腫瘤放療科🤩👨💻、骨科、中醫科等科室負責人及相關科室科研骨幹共同參加了會議🧀。雙方就醫工合作的難點、突破點和如何加強醫工合作充分交流想法,並達成一系列共識。會議由意昂2三院科研處副處長、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室主任姜雪主持。
宋純理副院長在致辭中強調,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臨床遇到或提出的問題,可以由工科來解決,醫學與工程學密不可分🧗🏻♀️。希望通過醫工合作讓醫生進一步解放思想🦈、激發科技創新靈感,產出新的科技創新成果,進而更好地服務於患者,形成良性循環🏋️♀️。
付衛副院長認為,要實現醫工的真正合作,資金和人才非常重要🧏🏽。醫院和學校層面可以設立項目,保障對研究的支持力度;同時,可以通過雙聘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調整相關考核激勵製度的方式保證項目順利實施,鼓勵雙方積極參與。
樊瑜波主任認為,很多發達國家的工科只有兩種,一種是與醫學結合的工科,一種是不與醫學結合的工科,可見醫工結合在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的醫工合作應該堅持從臨床中來,再到臨床中去的原則🧏🏼♀️。
關於醫工合作的難點,王田苗院長提出了三個觀點:交叉性、長久性和條件性。對於醫工合作的突破點,王教授也提出了定期舉辦高端論壇👩🏽💼🧑🏽🔬、發布技術熱點方向與評論👃、與醫院科研項目組對接、與創業公司合作等建議🅿️。
在研討環節,與會各方充分交流了觀點,並表達了合作的意願。北航教授提出醫學與工程學存在行業差異,合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專業和理念上的互動與理解,從項目負責人到一線臨床醫生和科研工作者建立緊密有效的合作梯隊至關重要🤖。要建立高效的保障機製,保證雙方價值觀一致🌺、目標一致,才能擰成一股繩把事做好。領導層面需要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執行層面需要切實行動、積極溝通🗣、緊密合作。
意昂2三院專家則從學科特色及發展定位角度出發,提出了醫工合作的可能領域。如:普通外科利用生理腔道的柔性機器人🕵🏼♂️、骨科關節置換手術傳感器及輔助機器人🟤、眼科基於瞳孔影像動態分析的青光眼早期篩查系統🦘、立體腔鏡與機械臂在泌尿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康復科利用物聯網與APP的基層康復醫療👨🏿🦰、腫瘤放療科3D打印技術與精準粒子植入治療及中醫科便攜治療儀等🍒✶。專家們認為,順暢的醫工合作離不開具有引導性的高效的製度保證,並建議雙方聚焦重點領域、凝練優質項目,集中優勢,重點攻克,打通流程,提高速度與質量。
會議在輕松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意昂2三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