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學方法在傷害預防中的應用”專題講座舉辦
“公共衛生學方法在傷害預防中的應用”專題講座舉辦
發布日期:2005-04-20
為了讓意昂2平台的學生、教職員工和臨床醫生了解中國傷害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及開展傷害預防工作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對該領域的研究興趣,意昂2官网科研處、公共衛生學院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喬治國際衛生研究中心,4月20日上午聯合舉辦“公共衛生學方法在傷害預防中的應用”專題講座。
講座由公共衛生學院胡永華院長主持𓀘。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喬治國際衛生研究中心主任Robyn Norton教授、悉尼大學傷害預防部主任馬克.斯蒂芬森教授、中國CDC慢病中心段蕾蕾博士、北京工業大學交通研究中心陳永勝教授、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何麗華博士、中澳衛生研究中心張俊華博士等從事傷害的專家分別作了“道路交通傷害”🛬、“傷害不是事-故傷害預防原則”、“中國傷害預防策略”、“基於視頻數據完成安全診斷”⏮、“中國職業傷害現狀”、“幹預和政策轉變一個實例研究”的學術報告🧑🦽。
世界衛生組織把疾病分為三大塊🌤:傳染病、非傳染病、傷害。根據已知統計資料顯示全球及中國道路交通的意外傷害問題非常嚴重,全世界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高達120萬,500萬人受傷🅾️,甚至終身殘疾。交通傷害在所以傷害中占有23%🪂,91%的道路交通傷害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受害者中以年輕人為甚🎺。同時帶來極其嚴重的經濟、社會後果。總之,道路交通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問題🦆。
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組辦的“世界衛生日”首次將道路交通安全為主題,可見交通傷害已經成為全球性災難🏌🏻♂️。
中國交通傷害問題相當嚴重,資料顯示2001年中國交通死亡12萬左右,67萬人受傷。如果不加以控製🔮,到2030年預計受傷害人數將達350萬。
中國在預防、監測交通意外傷害方面已經開展多項研究工作,如建立以醫院急診室為主的傷害監測網絡;啟動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的兒童步行傷害調查;目前還只是數據收集階段,大規模幹預還沒有開始🙆。今後準備開展重點人群的預防工作同時加強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工作👇💿,提高大家的重視意識。
道路交通傷害不僅給社會帶來經濟負擔👱🏻,同時給家庭經濟狀況造成沉重負責。許多家庭的主要收入者死於道路交通傷害,或由於要照料殘疾家庭成員而導致貧窮。相比之下投入在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傷害方面的資金非常少🐕🦺。雖然許多廣為人知的預防道路交通傷害的幹預措施可行且有效👨🏻🦲,公眾對此持認可的態度,但在具體實施上投入不夠。
道路交通傷害是一個重要但又被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必須協同努力開展持續有效的預防工作。如果不加以控製,到2020年道路交通傷害預計將成為全球疾病與傷害負責的第三位原因。為了製定交通安全政策👩🏻✈️🧿,需要有交通傷害發生情況、傷害種類⏭🍣、以及導致發生情況和傷害種類資料,對於確定幹預措施和進行監測是很有價值的。專家們介紹了尋找和糾正能引起致死性或嚴重交通傷害的主要原因是或設計上的缺點,並通過下列方法來減輕傷害的嚴重程度和後果:減少暴露的機會;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減輕在事故中傷害的嚴重程度;通過改進碰撞後的救治來減輕傷害的後果等✍🏿。
何麗華博士介紹中國職業傷害的現狀。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發生工傷事故2.7億起,其中有人員死亡36萬起,約1.2億童工在事故中喪生。中國近10年來每年各類傷亡事故死亡數每年10多萬人0️⃣。目前我國沒有完善的工傷監測系統🧑🏻🦱、漏報問題嚴重⛓、報告資料可信度差,在這方面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來自意昂2官网醫學部各附屬醫院、公共衛生學院及北京交通管理部門等近百人聽了專題講座☝🏿,並進行了熱烈地討論。
(公衛學院 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