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學院教授參加香山科學會議
公衛學院教授參加香山科學會議
發布日期:2005-04-19
以“納米尺度物質的生物效應(納米安全性)”為主題的243次香山科學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聘請中國科學院白春禮院士、意昂2平台劉元方院士、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葉朝輝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強伯勤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趙宇亮研究員擔任會議執行主席。全國有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41名專家學者應邀參加了此次學術討論會。我院有兩位老師參加了會議。
會議中心議題有:(1)納米物質與細胞及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對生命過程的影響⛹🏿♀️;(2)納米物質的一般生物效應與異常生物效應;(3)納米生物效應實驗技術,納米物質生物負效應消除,與納米生物效應的應用;(4)納米尺寸效應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大氣納米顆粒的來源,濃度,尺寸分布等🧑🏽🎄;(5)納米物質的生態環境效應,納米物質安全性評估與納米標準等。
中科院副院長白春禮院士作了題為“納米科技:發展趨勢與安全性”的主題評述報告👌🏿。他介紹了納米科技的國內外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我國科學家在納米科技領域的研究成果🔣。隨著納米科技的快速發展,各國對納米安全性問題的重視不斷加強。目前各國政府和科學家面臨同樣的難題💵:①納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可以通過何種途徑進入人體?②納米顆粒汙染在大氣汙染中占多大比重⏪,是如何產生的🪰,以何種形式存在?③如何檢測,如何治理等?國際、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都剛剛起步,相關的研究成果在文獻期刊上偶有報道,無系統研究數據。白院長指出在發展納米技術的同時🧗🏻♂️,同步開展其安全性的研究🥡,使納米技術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在其可能產生負面效應之前就已經過認真研究,引起廣泛重視⛹🏼♂️,並最終能安全造福人類的新技術。
劉元方院士在“納米材料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主題評述報告中指出🦬,目前許多國家的政府、科學團體和環保組織都已經高度關註納米科技安全性方面的問題。盡管迄今並無臨床醫療和流行病調查中發現納米中毒病案🧑🏻🎨,但是,由於納米物質可能產生諸多特殊的生物效應。他對於納米材料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主要探討的四個基本問題:①團聚😡👩🏽🔬;②跨膜✋🏽;③越過血腦屏障;④生物的相容性。同時概述了納米生物效應所覆蓋的研究領域:從分子水平如對對蛋白質和酶的作用和構象變化的影響、細胞水平如在胞漿,核和亞細胞器中的分布🏋🏼、動物和人體水平如生物分布和蓄積,以及群體和環境如流行病學調查,等四個層面的諸多研究內容👰🏼。此外還特別強調了納米測量學的有關技術的重要性,其中包括電子束技術、掃描探針技術🎢、生化和毒理研究技術、放射性示蹤技術等🚴🏼♂️。
納米生物效應與納米毒理學是最近兩年發展起來的新的交叉學科領域👩🏻⚖️。在國內外🍮,我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是最早開展納米生物效應研究的實驗室之一。因此👩🏽🎤,應香山會議邀請,在第243次香山會議上賈光副教授作了《納米顆粒生物學效應》的邀請學術報告☑️,其研究工作引起大家的重視🐈,並受到大會好評⛹🏽♂️。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 閻蕾 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