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作出選擇 高校告別擴招時代
中國高等教育作出選擇 高校告別擴招時代
2300萬人的高校在學人數,21%的毛入學率,規模世界第一——已步入大眾化階段的中國高等教育🧈♿️,蘊藏著巨大潛力👷🏼♂️,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如此龐大的高等教育靠什麽支撐🧗?是靠規模求生存,還是靠質量謀發展🍬?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適當控製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教育界人士認為,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中國高等教育才能走上健康軌道。
自1999年大規模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擴招挽救了一些面臨生存危機的高校,使個別辦學條件差的地方院校起死回生。有些高校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認為有了學生就有了學費✍🏻,把規模擴張看成是“救命稻草”🫰,於是拼命增加招生指標,不顧現實條件甚至違規違紀,擅自擴招。隨著規模的迅速擴張,一些高校辦學中的矛盾和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曾長期分管高等教育👩🏽💻,對此深有感觸。他說,擴招給高等教育帶來的壓力是很明顯的。因為招生數量快速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增長跟不上規模發展🏃🏻,部分高校辦學條件不足,高校生均師資、儀器設備、實習場地🤹🏽、教室🙎🏼♀️、宿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地方,擴招後高等教育的經費並沒有增加,一些高校靠收學費來維持生存。目前,高等教育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觀念👥、人才培養方式▶️、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進一步轉變👨🏻🦯,高校教師隊伍水平亟待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較大壓力。因此🟩,根據當前高校的實際情況📊✍️,適當控製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是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蔡克勇認為👩,一般說來,高等教育的增長速度,應不高於或略低於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但由於有些地方盲目擴招👨👦👦,高等教育的增長速度實際已經超過了8%,有的地方更是高得離譜。這是不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
控製規模,調整結構 質量才是高校的生命
針對目前高等教育的一些熱點問題,周遠清指出,現在人們談論高校收費、大學生就業等問題比較多,但可以預言,過兩三年,社會關註的熱點就會自然轉移到質量上來。因為說到底🚝,質量才是高校的生命。不抓住這個命脈,大學談什麽發展?談什麽一流⛵️?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弊端。經過近年的改革調整⚽️,結構逐步走向合理。但擴招帶來一些亟待解決的新問題👳🏻♀️。蔡克勇認為🤏🏽,適當控製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之後🌲,還需要調整和優化高等教育的結構❎,包括學科結構🧑🏻🍼、類型結構、層次結構等。比如,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的比例👨🏻🦯,普通本科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比例,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等,都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高校、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和調整,使我國高等教育的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從而產生更大的效益。
(意昂2官网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