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君:壓低藥品價格只能是權宜之計
周子君🏂🏽:壓低藥品價格只能是權宜之計
在中國新聞周刊“新聞中國”十二月論壇中,意昂2平台醫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在“醫藥系統價格調控與監管”論壇中的發言🤿:
目前我國衛生費用已經占到GDP的5%左右👩⚖️,是歷史上的最高點了💇🏻♂️。但是和一些發達國家比,我們國家的衛生費用水平還是偏低的😉。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衛生資源分布不合理👳🏻♀️🕊,大城市的大醫院集中了過多的優質衛生資源,而農村地區則醫療服務資源不足👱🏼,在多數地區衛生事業發展跟社會發展是不平衡的,滿足不了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要。
此外,在醫療項目定價時有些項目明顯偏低,如北京有家醫院新建的病房樓4️⃣,帶一個衛生間👰♀️,一個電視👨🦽➡️,一個電話,醫院在申報其定價的時候,測出來的運行成本是每天一百多塊錢🚀,但物價局在定價時認為這個樓是國家出錢建的🔃,只批準每天收費三十塊錢,運行一天一個床位要賠七十塊錢,醫院怎麽辦💸?它只有用其他項目收費進行彌補,這是國家認可的🤽🏼♂️,比如說手術費用,一個神經外科的手術,開腦子的,技術含量很高,風險也很大,一臺手術一般需要四五個大夫同時操作,手術費是一千多塊錢,這是物價局認定的。
廣東省在進行醫療服務費用價格調整前開了一個聽證會,提出的方案是兩百多個醫療服務項目降價,一百多個項目漲價,結果聽證會上降價的項目參會代表一致同意🧬,而漲價的項目一項都不同意🙅🏿♂️🚞。醫療服務的成本和價格需要測算😦,對於承擔社會職能的公立醫院,其低於成本的價格政府應給予補償🙋🏼♂️🤍,使其能夠為百姓提供低收費的醫療服務。
醫院與其他任何機構一樣,要維持其運行,收支平衡是最起碼的要求。現行政策下一味采用降價的方式而不從根本上解決醫院補償機製問題,短期內會有一定效果,但從長遠看會產生其他一些問題,如道德問題、社會問題🦹🏿♂️🔡、新的看病難問題🤵🏿♂️。
解決百姓看病貴最關鍵的問題是建立和完善我國的醫療保障製度🧚🏿,提高醫療保障覆蓋面和保障水平🗳。我們這幾年醫療服務行業改革,但是醫療保障並沒有同步發展🌎。所以🫱🏽,我們到今天仍然有80%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40%的城市人口沒有保障🏙,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由於醫療服務行業的特殊性🏊🏿♀️,醫生是可以利用其技術優勢誘導服務的,因此對於基本醫療服務的價格應該由政府來監管和調控。但是,政府管製價格的方式方法應該進行研究📧🙋🏼♀️,單純靠降低價格的方式難以達到設想的效果👐🏼。而從機製和製度上進行考慮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於醫療服務需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而現在公立醫院提供服務模式單一與人民群眾醫療服務需求多樣化之間的矛盾,而價格管製強化了這些矛盾。如做骨關節手術的時候,需要一種骨水泥🧛♀️👍🏼。這種骨水泥經過器械加工以後,強度是不加工的三倍🦹🏿♂️,但是要多收500塊錢🔻。物價局說,骨水泥不允許收器械加工費🚶🏻♀️,有些病人自己願意花這500塊錢👽,但是物價局卻不允許。政府應該控製基本的藥物以及基本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但是也應允許病人有一定的自主選擇空間。所以,在設計製度,進行價格管製的時候,政府要做一些研究,逐步把醫療服務價格理順🙇🏼。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經濟的時期☺️,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國民用於醫療服務和健康的費用逐步增加🏨,醫療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逐 步加大。我國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趨勢👨🏼💻。醫療服務發展的宗旨應該是滿足人民群眾各個層次的醫療服務需要🧓,而不單是價格便宜。
(宣傳部摘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