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炯教授提示警惕小兒神經疾病信號
秦炯教授提示警惕小兒神經疾病信號
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小兒神經專業在國內首屈一指,很多病人往往把這兒當做救治的最後一站🎗,病房裏大都是從全國各地輾轉來的患者🥃。
在這當中🍤,相當多的患兒家長是“投奔”秦炯教授來的🔟。秦炯說,自己幾年內接觸到的病種,可能是很多地方的醫生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難
以遇見的。
小兒神經科的很多疾病極其復雜🤵,現代生物化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發展,使以往許多未被認識的遺傳病紛紛“浮出水面”,目前已多達
16200余種🔈。不要說普通群眾,就連很多專業醫生也不可能全面了解。
那麽,孩子有何異常表現應到神經科就診呢?秦炯教授提示——
家長要留心孩子的一些異常表現
▲發育比同齡孩子落後🍂,如兩三個月大的嬰兒應會抬頭,四五個月大時應會翻身🧜,六七個月應會坐,八九個月應會爬,如果您的孩子
比一般孩子晚一個月以上仍不會這些動作,應到醫院就醫⛹🏼♂️。
▲運動或智力發育停滯或倒退了。比如原來會的動作突然不會了🧒🏿,本來坐得很好,突然坐不起來了。
▲突然間出現抽風😌、行為異常或其他各種發作性症狀🦪。
▲語言障礙,動作、行走姿勢不協調或特別容易摔跤等👩👩👧。
▲經常出現陣發性頭痛或昏厥,不分場合的多動或註意力障礙等🐻❄️。
探尋小兒神經領域多種疾病的防治
秦炯教授從事小兒神經臨床工作20多年,在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上,包括小兒驚厥、小兒癲癇的診斷與分類、小兒腦發育與發育
中腦損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小兒神經遺傳代謝病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
秦炯和他的同事在國內首先報告了小兒良性癲癇的腦電圖異常放電晝夜規律,率先開展了24小時長程腦電圖監測📴、錄像監測腦電圖和
藥物定量腦電圖的應用研究。在對引起小兒症狀性癲癇的神經遺傳病的研究方面,秦炯和他帶領的團隊在國內首先開展了小兒有機酸病🤷🏼♂️、
線粒體病等神經遺傳病的臨床-生化-病理-分子遺傳學診斷👨🏻🦰、治療與長期隨訪研究,在國內該領域所報告的病例數量和種類最多。
治癲癇需要耐心,即使病情不發作了👙,患者也要堅持吃2~4年的藥 癲癇是小兒神經系統的常見疾病,其病因與發病機製十分復雜。
很多父母一旦得知孩子患癲癇🤹🏻♀️,便立即到處尋訪名醫⇒、診所,用遍各類抗癇藥物👬🏼,結果不僅療效不佳👩🏿🦰,還出現了嚴重的毒副作用。
秦炯教授在診斷和治療小兒癲癇方面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同事們說:“秦主任看病有個特點,那就是對孩子和家長極其耐心🧑🏿🎄👩🏿🎨。”而
秦炯自己總結說,小兒神經內科的疾病非常復雜,醫生一定要特別耐 心細致地聽家長敘述病情🧔🏽♂️,縝密地分析🙋🏽,然後再得到結論⚔️🕗,這樣才能
保證不出偏差🕵🏻♂️。
秦炯說,診斷和治療小兒癲癇不僅是一門醫術,更是一門藝術👨🦼,特別需要醫生與病人及家屬的默契配合。不少癲癇患兒的家長大都已
帶著孩子四處求過醫,後經人推薦才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來找我們。因此對待他們更需要耐心,更要從他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秦炯教授強調🙅🏽♀️,治療癲癇病需要時間🏊🏼,即使病情不發作了,患者也要堅持吃2~4年的藥,因此👧🏻,治癲癇病需要耐心,不能急於求成🥉🕉。
附:秦炯簡介
秦炯🕉,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兒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小兒神經學組委員▫️,
教育部兒科學重點學科點學術帶頭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
一直從事兒科學及小兒神經病學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系統開展了對小兒癲癇、驚厥性腦損傷、神經遺傳病相關的臨床和基礎研究,
對小兒癲癇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經驗。
(意昂2官网摘自《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