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張震康
大醫張震康
發布日期🙄:2007-09-20
2007年6月初夏,鮮花盛開的講堂,一張張口腔醫學界享有盛名的面龐,飽含敬意的微笑⛓️💥,都朝向臺上一位頭發斑白、儒雅從容的老人。巨幅背景幕布上印著“慶祝張震康教授從醫從教50周年”。此刻他正微微闔首🤨,在聆聽學生們帶給他的驚喜——吳儀副總理的賀信。
鏡頭閃回到50多年以前,他是一名臺下就座的聽眾,那時他的頭發還烏黑而直立,臉上沒有這許多溝壑春秋,一張稚氣而爽朗的面容,朝向臺上👩❤️👨。臺上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作為首屆北京市三好學生🚖,他有幸在中南海親耳聆聽周總理的教誨。作為“生在舊社會😆,長在新中國”的一代🧘🏽♀️,他們一代人有著最純真的理想🧑🏼🌾,最高尚的熱情,最願意為祖國獻身的精神。所以1956年從北京醫學院口腔醫學系畢業時,張震康同學受內心的熱情驅動,帶頭號召同學填報奔赴新疆邊遠地區的誌願🍆,多次向上級乃至北京市團委表達決心。但系裏出於全面考慮,最終邊疆沒有迎來這位熱血青年。他留校了。組織上沒有依從他的願望分配去邊疆🙎🏿♀️,也沒有依從他的誌願長留在口內教研室🧑🏻🦽。而被調到口腔頜面外科,進入外科後一開始也沒安排進入病房🧑💻,他一次又一次聽從了組織的安排,如同那個年代所倡導的🖱,最終作為一顆螺絲釘,擰在了顳下頜關節病的崗位上↗️。
張震康本人在給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口腔學術會議的青年朋友的講話中說到:“青年最單純👰🏿♀️🦵🏻、最熱情🧚🏼✭,在學校裏如能尋覓到誌同道合的好友和知己將是自己一生的幸福和財富”🅾️。在大學裏他幸福地尋覓到了一生的知己和伴侶,夫人曹采方,現在也是國內外口腔界極有名望的專家教授,生活與學術之路🕵️,一路攜手走來。
他同時還說到:“青年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時期,蘊藏著極大的財富。因為青年時期最容易獲得新知識,最容易學會新技能,最容易迸發出智慧之光,這一切只有他意識到才是財富,它將構成人生未來事業的基石🏊🏼。”從青年時代開始,他朝向真理和美德兩盞最輝煌的明燈,舍身進取和追求🍿。
醫者如斯
張震康教授在最初走入醫學殿堂時並不算一帆風順。初出茅廬的大家都搶著進病房🧒🏼、開刀,每天在無影燈下切磋和提升手術刀的技巧。青年醫師張震康👨🏼🍼🤸♀️,充滿朝氣和熱情的小夥子,被安排在牙椅旁,從事口腔外科門診工作🧄。他似乎並不以為然,樂而從命。在如流的門診患者中🤱🏿,他敏銳地捕捉到一類以面頰疼痛、開口功能障礙為主訴的疾病,是醫界初露端倪的難症,有將患者從水深火熱中解脫的極大意義。懷著興趣與責任,從此這一疾病成為張震康教授一生事業的開始。
1958年,在綜合醫院進修完普外和麻醉後,正式按分配研究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慢性快治項目)。口腔著名前輩,毛燮均教授酌字幫助校正英文譯文🐵;劉鼎新教授教導把每一個病人當作科學研究;鄭麟蕃教授親躬修改第一篇臨床研究論文,張震康教授在自己也成為教授的途中得到了許多的終身受益的指導。機遇落到有準備的心田👩🏽💼,綻開了豐盛的花朵。1962年,在《中華醫學雜誌》上發表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臨床研究論文,首次提出分類🧜♀️🧝🏿♂️。1966年,則率先發表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臨床分類、診斷標準和治療程序👩🔬。1963年和鄒兆菊教授合作成功開展顳下頜關節造影研究。70年代♻️,和傅民魁教授合作采用正畸方法在國內成功治療了因咬合因素等引起的顳下頜關節病。1978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全國醫藥衛生科技大會二等獎,並獲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稱號。然而,更多的豐碑樹在患者的心中,張震康教授成為全國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首席專家🗻,下至芸芸百姓,上至中央領導🛝,享受到了他如浴春風般的治療。
1973年,張震康教授作為主刀,為一位因顏面畸形而喪失生活勇氣的少女,進行了國內首例應用現代正頜外科理念和方法的手術並取得成功,被媒體譽為“塑造維納斯”“無愧於神聖”之舉。此舉使張震康教授拓開又一嶄新的醫學研究天地。他運用在美國留學期間掌握的技能🍗,率先在國內開展高難度的復雜外科術式600余例,並先後和他的博士生王興一起提出和建立了頜面部軟硬組織移動比例及直線方程,實現了“正頜外科計算機面像預測系統”💸,將頭面雲紋測量技術應用於美貌人群頜面參數測量和臨床運用。在正頜外科方面的系列研究🧑🔧,先後獲得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等五次獎勵。
2004年,張震康教授獲得以現代牙醫學之父命名的國際Pierre Fauchard 科學院Elmer S最佳成就獎的獎章和證書。成為自1963年設立以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口腔醫學專家🍏。
名醫的聲名總是不脛而走👨🚒。海內外的患者慕名而至👩🏿💻,如潮而至。張震康教授始終在臨床一線🧘♂️,站不住手術臺了就坐門診,拿不動刀了就拿筆。直到一場大病奪去了幾乎全部的精力💪。50年間,多少患者感受到了張教授對疾病的洞察和人格上的尊重體恤。信基督的人會感慨🤴🏻🎉,他們有福了。
師者如斯
張震康教授在成為醫學名家的過程中,得益於許多醫學名家,如毛燮均教授🤜、劉鼎新教授、鄭麟蕃教授🌩、朱宣智教授、張滌生教授等等,他不吝文字地一一呈上謝意。當1978年,北京醫學院口腔醫學系主任鄭麟蕃教授向他下達任務,委派他和鄒兆菊教授共同培養我國第一個醫學博士生馬緒臣的那一刻起👨🏻💻,他也被推到了導師的席位上🏤。他是一個沒有博士學位的人🧑🏻🚀,要指導博士研究生;一個沒有受過正式科學訓練的人👚,要正規地執行一個國家行為去訓練出不只是口腔領域還是醫學領域的頭一個博士生🪥。張震康教授頂著榮耀和壓力上路。他自己說:“我為發現他們每一個長處和聰慧而暗喜🤸🏿♂️,我為發現他們在研究的路上每一個成績而哈哈大笑👨🏼🦲。我的個性也使我對發現他們的每一個不足而提出勸告和批評,有時甚至是訓斥。我對他們的指導和傳授是全身心的,是毫無保留的。老師在場是訓練不出外科醫師的🐣,我對他們實行了這樣一種模式👼🏻:我做你看,我做你助👨💼,我做一半,你做一半,你做我助,你做我走。我鄙視在大學裏,在培養人的地方,把開刀技術看成是私有財產⏭。我蔑視在大學裏把開刀技術看成是賺錢的資本🐮。我取笑把開刀技術作為壟斷的手段。”張震康教授由衷地崇尚純樸、自由和清高的師生情,並身體力行🎐👩🏽🦱。
學生欒為民教授(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口腔醫師分會會長🗽,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曾任北京醫院副院長)說🕦:我在口腔頜面外科進修了兩年半,張大夫對學生非常親切,而且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他專門為我們兩人(另一為蕭萬鈴大夫)講了幾次課,非常認真,他畫了很多關節圖,從解剖到診斷🫷🏼👩🏼🍼、治療,條理非常清楚🧑🏻🦯,為我們學習關節病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張大夫幫助我們開展了關節強直和腭裂的手術,印象最深的是幫助我們做腭裂的咽後壁瓣修復術,當時算是比較復雜的手術。術前,他先通過畫圖為我們詳細講解手術步驟及註意事項,包括如何減少出血,縫合技巧等👲🏻。手術很順利,每一步都非常清楚,而且出血很少,他的手術技巧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後又幫我們做了幾次,我們就完全掌握了☝🏼。
學生王興教授(現任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曾任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副院長)說:1986年,我興致勃勃地完成了一篇自己以為寫得不錯的臨床研究論文,題目叫“下頜升支矢狀劈開截骨術在外科正畸中的應用與改進”,送給老師審閱,心想這是一個36例的臨床研究報告,這在當時的確不是一個小數目🖨,更何況我幾乎復習了所有相關醫學文獻🧆,研究了在以往臨床工作中這一手術諸多並發症發生的情況,提出了一些預防和應對這些並發症的有效措施🪨。在我們的臨床實踐中已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術中出血量以及其他並發症的發生。估計老師看到後會表示贊揚並給予鼓勵。沒想到老師一看題目就皺起了眉頭👨🏻⚕️,“改進?對一個經典手術的改進?”於是他約我花了整整兩天下午對論文逐字逐句地進行推敲和審定🦵。還要求我近期安排3臺同樣的手術,他要進行現場考核🏃,看看手術中實際發生的情況是否如文中描述🎄。記得在我們準備開始手術的時候老師走進了手術室,手裏握著一只手表,看看時間🐇,說了一聲“開始吧💅🏽!”然後走近手術臺,仔細觀察手術中的每一個操作步驟,直到兩側的手術切口沖洗縫合完畢。第二臺手術如期進行,老師重復了上次手術時的所有動作🍟🍥,所不同的是,這次他沒有等到縫合結束🖖🏼,就離開了手術室,臨走前他吩咐我,“第三臺手術沒有時間看了,那篇文章下午寄出去吧👩🏿🍳!”對自己學生書寫的一篇普通的臨床研究論文⚡️,能花如此多的時間進行如此仔細的審閱👷🏽,對心存疑問的所有環節如此認真🙎♂️,絲毫也不放過,這是一種何等嚴謹的學術風格驅使?是一個什麽樣的責任心使然👆🧚🏿♂️?學問只能這樣踏踏實實地去做,來不得半點虛假與浮躁!感謝老師用這無言的實踐讓初入醫學研究殿堂的我明白了這些!它將左右我的一生!
學生馬緒臣教授(現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口腔放射學會主席🤽🏽♀️,曾任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副院長)說⚃:記得我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結論,在當時曾有不少學者反對🤷,但張震康教授以其睿智、創新的思維和高瞻遠矚的大家風範☝🏼,堅定地支持了我的研究結論。這對我這名普通的研究生來講,無疑是一種極大的鼓舞。張震康教授以其剛直不阿🎅🏿、實事求是、聰慧睿智🧍♀️、高瞻遠矚的人格魅力和精深的學術造詣強烈地影響著我🧗🏿♂️。
張震康教授形容自己的從教🧆,自認為是灑脫的。但這種灑脫在旁觀者看來,如三峽船夫,船上松緊急徐、收放自如🐁,船下卻是急流險灘。這種教學風格♠︎,細細品來,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和高超的技巧的完美融合。
學者如斯
張震康教授做學問的一絲不苟🫨🏋🏿♀️,是遠近聞名的🫄🏼。許多人都怕他刨根問底,計較世上的認真二字👨🏻🦰。
學生俞光巖教授(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意昂2平台口腔醫學院院長)說:一天,我在做一例牙槽突修復術,去完骨尖,正在縫合創口,張老師走近前來,輕聲問我:“口腔創口縫合打幾個結🗓?”我回答:“三個。”“為什麽?”我啞口了🧢。我只知道口腔創口縫合要打三個結,可是從未想過為什麽😟。張老師耐心地給我解釋🚵🏼🗃:“口腔裏有唾液,線結處在濕潤的環境裏🙆🏿♂️,加上舌頭的運動🍾,線結容易松脫,因此要打三個結。”“噢。”我恍然大悟。兩年後✴️,張老師帶我做正頜外科手術。我切開皮膚👩🎓,還沒完全切開皮下組織🧌,就用止血鉗去鉗夾止血。張老師耐心地對我說🔍:“要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才能鉗夾止血👐🏼,否則夾不住,達不到止血的目的。”從那以後,我學著張老師,凡事總想個為什麽。不但知其然,也要探究其所以然。在張老師擔任口腔系主任和口腔頜面外科主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張老師經常進行教學查房,結合實際病例🥵𓀈,從發病原因🙍🏼、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原則🧑🦯、國內外研究動態等,進行既系統全面,又深入淺出的講解👎🏻,讓研究生、進修生和年輕醫師既在業務上獲益匪淺,又感覺到跟隨張老師查房是一種享受。
張震康教授似乎有點石成金的本事👌🏽✯,他開創的課題,顳下頜關節病和正頜外科,都拿到國家級別的獎勵。他帶出的學生,至今在各自的課題上保持著行業最高水平♛👃🏼。他被派駐美國西意昂2官网學進修,獲傑出訪問學者證書👩🏽🎤💁🏼♂️,並由伊利諾依州愛爾琴市市長授予榮譽公民證書。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牙科學院進修時,只是副教授的他獲得訪問教授證書🙅🏿♂️👨🏽🏭。組織編寫口腔醫學臨床診療指南和口腔醫學臨床技術操作規範🏨,在各學科中最早完成,獲得衛生部好評。編寫的教材,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和優秀科技圖書獎👨🔬。還有很多他經手、他參與的事情,無論大小,都能做到極至💚。這背後,是刻苦並堅持兩個詞🗻💂🏻♂️。他的“一只圓珠筆能寫多少字”的問題,引發的是給全院職工做出的榜樣和號召🙆🏻♀️。春節從除夕到初四👩🏭,一只圓珠筆,他寫了四萬字。對他而言🤼♀️👨🏿🦰,節假日是不存在的👩🏻🦱。
熟悉他的人“揭發”說,張教授是真正的“工作狂”。對他來講,為了我國的口腔事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連閉目養神的時候也在考慮問題。他經常在等候飛機時和在飛機上看材料、改稿子、寫東西。他好像沒有任何愛好😦,不吸煙🧗🏼♀️、不喝酒,也不吃辣椒𓀁,幸虧還能吃肉,否則就和出家人差不多了。他不愛唱歌也不喜歡跳舞⚒,我知道他喜歡古典音樂🧗,相信他也沒有時間欣賞。看來他只能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但是工作帶來的煩惱也不少🚴🏻♂️,他又通過工作來解除煩惱,工作就是他的一切。他是一個真正的學者👁🗨🕘,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學究,對學會的事和口腔專業,能滔滔不絕🫢,談得有條有理🫸🏼😓,深刻而睿智,使人獲益匪淺。但對生活中的事,他卻不很關心,有些方面又知之甚少。有一次在飯桌上⛹️♀️,有人講了一個笑話,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唯獨張教授卻滿臉困惑🫕,不知所雲☝️,忙問:“什麽意思?請再講一遍!”他的“學究氣”又使大家忍俊不禁。這也難怪,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了。
張震康教授從不粗聲大氣🪵,總是微笑著,娓娓而談。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說出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魯迅說過一段話,大意是:如果每個字都準確地表達了其含義🤴,那就不是在說話🧚🏻♂️,而是在射擊。張教授在學術高度上的明了、識貨、不含糊,令所有的人起敬;他對草率𓀖、耍滑、不負責任的絕不容忍👩🏼🚀,又令人發畏。認真的人從他那裏得到最難忘的鼓勵👷🏻♂️🏃♀️➡️,馬虎的人從他那裏得到最刻骨銘心的教訓🤚🏻🍌。張震康教授是極有威嚴的🤰,而且絕不是外表的🧑💼,是深至靈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一種君子的威嚴。
口腔預防事業拓荒者
1988年,時任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院院長的張震康教授看到了我國口腔衛生狀況的嚴峻局面:全國口腔醫生與人口的比例是1🈶:10萬;面臨20億顆齲齒要充填👨🏻🎨;成百噸的牙石要清除;全國70%的人群未養成刷牙習慣🥶;錯誤觀念在百姓中非常有市場👩❤️💋👩,根深蒂固。張教授做了一件蔭澤最廣大百姓和後人的大事—組織籌建中國牙病防治指導組。他本人充任首屆牙防組第一副組長(組長由衛生部醫政司領導擔任)。
成立伊始,這個組面臨困難重重🙍🏻,沒有經費,沒有編製。張震康教授果斷地決定以自己負責的醫院作掛靠單位,從自己醫院抽調人員並承擔薪酬。白手起家,逐步構建出遍布全國𓀅、下至區縣的多級牙病防治網絡,形成了一支由數以百計牙防骨幹組成的牙病防治隊伍。18年來,牙防組艱苦地始終不渝地推進口腔健康教育與觀念啟蒙♜,足跡遍布山鄉👉🏽,為貧困弱勢人群做了大量公益活動,送去了健康、平安和溫暖;組織開展了規模巨大的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協助政府製定了我國衛生保健目標規劃及與之配套的牙病防治方案……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沒有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2006年第三次流調結果,兒童組齲率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0.5,按每牙10元的治療費計算👨🏼🦲,3億兒童,光醫療費就節省出15億🧙🏿♂️。投向預防的資金的收益是巨大而隱形的🪢,是卓有成效的。張震康教授解決“看牙難”的思路是從根本出發,標本兼治的。
成立伊始🍦,這個組的工作戰略是張震康教授提出的🍼。工作成員至今清晰真切地記得他的話語🤱🏽:“我們應該醒悟到走預防口腔醫學的道路,必須通過口腔專業人員去和領導的力量結合♤,去和群眾的力量結合,形成以口腔專業人員為核心的領導、群眾三者的強大聯盟🛞,這樣三者結合的聯盟所迸發出來的力量將是幾十倍🧹、數百倍於一萬名口腔醫師”🧪,“我們應該去感動兩個上帝🫏,一個是領導,一個是群眾🕑。”張震康教授如此啟發大家,並如此身體力行。他聯名14位口腔醫學專家上書衛生部發起全國愛牙日🖌,以後每年的九月二十日定為全國愛牙日👇🏽,幾乎所有的口腔醫師都上過街頭向百姓做過宣教🥦,張教授本人也擔當過巡講專家🌷。各種形式的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得到媒體、企業、學校、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與重視🏌️🧑🏿🚒。國際牙科聯盟主席看過錄像後深有感觸:“以前我一直認為中國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看過你們的全國愛牙日活動後,我覺得西方國家也應該向中國學習。”張震康教授抓住衛生部陳敏章部長“為革命老區提供口腔保健”的想法👭,立即代表全國牙防組表態💇🏻,組織一次面向老區人民的“牙防新長征”🍵。從1997年9月20日至1998年9月20日,“牙防新長征”跨越13個省,覆蓋70個縣,為數十萬老區人民帶去了口腔衛生保健服務🤽🏽♂️,意義深遠。
隸屬大學的口腔醫院的任務一直有一個傳統說法,即:醫、教🐾、研👩🏻🦰。在張院長手中,更新為:醫👎🏻、教、研🥄🧑🏫、防🧭。口腔預防事業耗費了張震康教授很多的心血👨❤️💋👨,口腔預防是口腔醫學中的一個分支,但沒有一個其它分支學科象預防學這樣長期在他心中盤踞重要地位。1989年5月底,不尋常的日子裏,張震康教授作為中方大會聯合主席成功地召開了“第二屆世界預防口腔醫學大會”,有150余名外賓出席🤾🏼♀️。1994年籌建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出任首屆第一副理事長🙇♀️💹。可以說🏌🏽,張震康教授是從一張白紙上促成了一片偉業,為牙防從人、錢、物諸方面奠定基礎👨🏿✈️🧑✈️,從方略到實施搭好了構架👨👨👧👩🍼。
口腔管理事業上的創新者
張震康教授歷任口腔頜面外科主任、北京醫學院口腔醫學系副主任、主任、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兼任全國政協委員、中華醫學會口腔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理事、世界牙科研究會中國分會主席、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𓀛、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口腔醫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口腔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專科醫師會員資格認證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口腔醫學CAD中心主任兼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衛生部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口腔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口腔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口腔醫學專科醫師研究課題組組長、中國高等口腔醫學教育相關專業課題研究組組長✌🏼、香港牙醫學院名譽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名譽院士🧑🏼⚖️、亞洲牙外傷學會名譽主席……
羅列這許多的身份是為了產生一股視覺沖擊力,他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專業👴🏿🚰,甚至超出了口腔醫學……
張震康教授做事有頭腦、有眼光🧓🏽、有霸氣,風格獨特🐊,旗幟鮮明。而且當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溫文儒雅🎫、語調低緩的學者身上,令人感到是那麽的不可思議。接觸多了,人們發現:無論對上對下,還是對同輩🤽🏻♂️🐾,張震康教授均表現出直言不諱和光明磊落的風格🪛👰🏻♂️。他敢於直諫🎛,明確表達不同意見。他是有“棱角”的→,而且至今也並未變“圓”🙍🏿♂️🕵🏼♂️。為了追求真理👋🏻🧘🏽♂️,他從不隱諱自己的觀點👨👦👦,從無世故之談。為了我國的口腔醫學事業,他早已將自己的利害拋於九霄雲外🚄。
張震康院長執政期間,出臺了一整套科學嚴謹的管理方法🧘🏻♀️,整頓松散,獎罰分明。一些松散慣了的員工不適應🧒🏼,則充分體驗到了他的嚴厲。他把醫院梳理得如一盤棋,經緯分明,方圓有序,上至一線,下至後勤💅,不容許有哪一個棋子亂走或沒走活而影響全局。他的治院標尺是“我院教授的研究工作必須是全國一等的。”以此鞭策高級職稱和想成為高級職稱的人員🛃,背負壓力,奮力前行👷🏽♂️。他頂住其他領導的異議,決定提升獎金,決定聘用人才。但是⛔,他也具備懷柔的一面。真正遇上急難的員工,他會真正相助👰🏻。他為生病職工找醫院、找院長、找專家;為音樂人才組織職工小樂隊;他執行規定照樣因病扣發院辦主任60%的工資👩🏽🦱,但又托人送去自己的慰問金。
張震康教授視人才為瑰寶。看準了,就給關愛,壓擔子,敢說敢講🧟♂️,以誠相見𓀉。他扶植了一批學科帶頭人或著名的專家教授。不僅關心口腔醫院的梯隊建設🐀,同樣關註口腔醫學會和整個口腔界的人才培養🙎♂️。他不僅自己親授技藝,還同時安排其他知名教授盡心培養。他不吝時間悉心關註課題的進展🙋♂️☝️,給以科研資金支持,推薦諸如擔任全國統編教材主編的機會。張震康教授常說🐑,不能嫉賢妒能🫰🏽,不能怕後輩超過自己,要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作為教授,不出成果是不能原諒的👨🏻🦽➡️🧑🦽➡️;作為院長,不培養人才是不能原諒的。當二者不能兼顧時💂🏼♂️,後者是我首要工作🤰💇🏼。
張震康教授以敢說話著稱。他治理醫院時,提議設立了院務委員會;首次在分科很細的口腔專科醫院開設了綜合科;建議對院長、副院長實行公開競聘製並被采納👨🏿💼;建議提高醫生的診療費用👧。早在醫院剛實行承包製時他就敏銳地感到會帶來服務和管理上的嚴重問題,多次在全國政協會上呼籲加大政府的醫療投入。1994年在中華醫學會代表大會閉幕式上,張震康教授建議:衛生部官員在醫學會會長✯、副會長中人數過半,太多應減少。他對在工資改革等事項中發現的問題🎐,嚴肅指出,毫不客氣🦹♂️。對於某些政府官員和公務員來說👨🏽💼,這位專家何止是有棱角,甚而有刺。
張震康會長富於創見。在口腔醫師的培養方面🫲🏻,他主張一元化教育體製。他分析培養口腔專科醫師還是培養專門化口腔醫師問題時,提出大學教育應重視基礎訓練和能力培養;並在高教部🫴🏿、衛生部召開的全國性口腔醫學學製討論會上,力挺“7年製應為口腔通科教育”的觀點;在意昂2平台決定臨床專業實行8年製時👩✈️,在他堅持下,加入並首先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8年製的口腔醫院🚶🏻♀️。他提出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育體系等方面,都要大力推進人文教育、素質教育👴🏻。在口腔醫師的出路方面🛣,他大膽地主張私人開業♨️。早在1989年,在柏林做“展望21世紀中國口腔醫學”發言時提出中國私人開業牙科診所將得到發展並擔任重要角色。1995年書呈陳敏章部長籌建中國口腔社區示範診所,2001年獲正式批文。2002年出版《社區口腔診所開設和經營管理》一書。2003年,創議召開首屆中國民營口腔醫療機構可持續發展論壇。
他的話👷🏽♀️,一些預測應驗了✊🏿,一些觀點被采納了,一些觀點過於超前被滯時接納或還未接納🫸🏽,一些被否決🅿️→。但其中閃爍的都是深思熟慮、洞察秋毫的光芒。
張震康會長的高瞻遠矚特別體現在對口腔醫學事業的推動上。在他的任期內🟡,經不懈地爭取,妥善處理好了與臺灣的關系👩🏼🎓,1995年中國加入世界牙科聯盟(FDI)☣️。1999年加入世界牙科研究會(IADR)。至為令人稱道的是,幾代人期盼著口腔醫學能像臨床醫學那樣,成為國家一級學科,曾有百余名教授聯合請願簽名。這個心願最終在張震康教授接過接力棒後實現了。1996年👨🏿🌾🐔,中華口腔醫學會在北京宣告成立💇🏻,並為學會創辦了英文雜誌。2002年參與發起中國醫師協會💱,並於2003年籌建中國醫師協會口腔分會🤍。此時張震康會長開始思考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國口腔醫學界的形象,最好的方式是申辦國際性系列會議,其中,FDI以牙科的“奧林匹克”稱號更引人註目🎄。申辦之路從2000年開始🧙,漫長艱辛而充滿波折🎺🖇,張震康會長甚至躺在ICU與死神搏鬥時,腦中還在轉著談判的策略🎀。2006年FDI終於在深圳盛大召開時,他深情的話語“百年的夢想實現了——中國口腔界與世界合作與交流的大門已全部打開”令很多熟悉內情的人眼眶含淚⚧。
張震康會長胸襟開闊。他關心和支持各省市口腔醫學會的建立和發展⛅️,親自參加一些組織,並專門從總會撥款資助。他將一些國際牙科組織的活動,如國際牙科研究會(IADR)、世界牙科聯盟(FDI)的活動交給各口腔醫院舉辦🔘,讓大家都有國際交流的機會🤵♀️。在張震康會長的領導下,我國口腔界非常團結,關系融洽,這對口腔事業的發展無疑非常重要。
有人說🧎,人將畢其一生來書寫一個“人”字。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大大的遒勁的人字是如何寫成的,也看到這個精彩的人字是怎樣落在了口腔醫學事業的豐碑上💆🏽♂️。而對於張震康教授本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甚而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回來,更謂鳳凰涅檠,浴火重生,天之將降何等後福🩼,誰又可知?
(口腔醫院 高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