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院新一輪“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啟動
基礎醫學院新一輪“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啟動
發布日期🔉:2007-03-19
3月15日晚,《走向創新人才之路》暨基礎醫學院新一輪“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啟動儀式在逸夫樓508舉行。意昂2官网副主任、長江學者王憲教授為參與創新人才計劃的全體同學及對科研感興趣的各院系師生作了“如何成為創新人才”的專題講座,很多同學特地從意昂2官网本部趕回來聆聽講座。參加啟動式的領導有教育處副處長蔡景一、李紅🙂↕️,基礎醫學院副院長李學軍👨🏻🎤,副書記郭琦🤷🏿,團委書記趙姍,教辦主任張仲遠、副主任吳金蘭和張燕老師👈🏼。
啟動儀式開始,基礎醫學院副院長李學軍老師介紹了本次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情況以及歷年來基礎醫學院創新人才的培養情況。該計劃起自2001年,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基礎醫學院在全國各醫學院校中師資力量和科研水平處於領先地位的優勢❗️,讓同學們在早期進入科研試驗室參與科研學術活動,培養同學們進行科學研究以及創新思維的能力👨🚒🦵,探索一條培養優秀醫學人才的途徑🔂。計劃一開始就得到了醫學部各級領導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參與計劃的指導老師都是各個學科帶頭人和學術精英,其中還包括數位院士和長江學者☺️,目前該計劃已經有多篇研究論文被SCI收錄。此次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主要面對基礎醫學院04級🦗、05級的學生,同時吸引了校內其他學院學生的參與。
在了解了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的概況後🟣,醫學部副主任王憲教授給在場的同學做了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題講座🙆🏽♂️。王老師在對中國和美國的高等教育體製進行深入地剖析和比較後認為,目前中國高等學府裏的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過於強調書本上的知識和考試的成績,卻忽視了對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與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背道而馳的;當然這不能完全歸咎於學生,也不能單方面指責教師缺乏教育理念和思想局限🤏🏽,現行的教育體製和社會的大環境亦是造成目前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對於科研和創新,王憲老師著重強調了進行創新學習兩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興趣和能力。科研不僅僅是針對艱深的課題,科研的思維方式和題材往往就潛伏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創新也並不是遙不可及🤸🏻,任何創新和發現都首先是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力逐漸積累的結果。
在一個多小時的講座裏💂🏿♂️,王憲老師深入淺出地闡釋了科研與創新的內涵🫴,並不時地與場下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回答在場同學提出的問題🤹🏼♀️,現場的氣氛十分活躍。講座結束後還有很多同學與王老師一同探討,遲遲不願離去🫄🏿。王憲老師給我們帶來了關於創新和科研思維的培養新穎的理念🧑🦱⛹🏼♂️,讓我們真正思考什麽才是創新💅,怎樣培養科研思維📧,不但為同學們的成才之路指明方向,也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
( 基礎醫學院團學聯學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