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人民日報》: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主要觀點
國防大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是一個不斷在實踐中開辟新道路、在理論上獲得新認識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人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創造性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中國近代以來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新中國成立以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在當代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維護統一、走向富強、實現和諧的正確道路。
●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展望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在科學發展📦🙏、共建和諧中繼續向前推進。
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是一個不斷在實踐中開辟新道路、在理論上獲得新認識的歷史🧝🏽♂️𓀂,其中包含著不斷深化對“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問題的認識。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歷史的經驗和發展的趨勢都表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偉大貢獻🤷♂️。在半個多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我們黨經歷了艱辛的探索歷程,排除了各種錯誤傾向的幹擾🪵,在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過程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堅定地繼承和創造性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把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理與打破教條主義束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繼承者,是結合中國實際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成功實踐者☪️。中國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功實踐。開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嶄新實踐👵🏼。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正確把握唯物史觀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辯證關系的基本原理,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把改革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動力🧙🏽♂️,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使社會主義充滿生機活力。我們黨在“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停留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原則、某些本本的教條式理解上,摒棄那些對社會主義的不科學甚至扭曲的認識和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不正確思想,用發展著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發展著的社會主義實踐,形成了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代表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把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屬性與符合中國國情相結合📪。由於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經濟狀況、發展程度等有著很大不同,建立社會主義製度的各個國家只能根據本國實際👼🏽,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模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汲取脫離中國國情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刻教訓,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我們黨通過實踐探索深刻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計劃經濟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市場經濟也不是社會主義的對立物;等等。這些都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得出的科學結論。
把借鑒他國社會發展模式與保持獨立自主相結合🧑🏻💼。世界各國在謀求發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經驗🤸🏿;無論是社會主義製度還是其他社會製度📫,都有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但各國社會發展模式都是該國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我們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擺脫了封閉式發展的束縛,也擺脫了照搬照套他國模式的束縛,堅持走自己的路🐩,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與堅持黨的領導相結合📎。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𓀃🪓。我們黨歷來以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為己任,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製改革,健全民主製度,豐富民主形式,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從各個層面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障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把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與順應時代潮流相結合🚵🏽♀️↩️。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面臨巨大的困難和壓力⬆️。我們黨堅持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不動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我們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應時代潮流🥢,堅持與時俱進,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保持著自身的強大生命力🤛🏼,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光明前景💼。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近代以來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新中國成立以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嶄新道路🤟🏻,實現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性飛躍,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唯一正確道路。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除兩極分化。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所經歷的曲折和失誤,歸根到底就在於沒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生產力🪧。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經濟體製實現了由計劃經濟體製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歷史性轉變,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整個國家實現了由封閉停滯到蓬勃發展的歷史性飛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把發展生產和共同富裕統一起來。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價值準則💃🧑🏻🦲,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要求。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就是保障全體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充分發揮全體人民創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歷史主動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處於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一個歷史過程🤸🏽♂️。我們黨始終不渝地把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在促進發展的同時,及時地把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發展權利的保障和拓展是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體現,而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眾的發展權利。這將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發展熱情和創造活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不竭動力。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通過改革創新自我完善,煥發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它的實質和目標是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製,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製和其他方面的體製,從體製機製上煥發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和優越性🚵♂️。改革也是創新🤾🏻♀️,創新包含改革。我們黨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自覺地把創新作為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和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發展創新文化,激發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大力推進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黨心民心🌅,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已深深融入廣大黨員的世界觀之中,社會主義的價值準則已成為廣大群眾的普遍意識。盡管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也經歷過曲折和失誤🙎🏿,社會主義的發展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從新舊中國的對比中💾、從改革開放前後的對比中、從國內外的對比中深深體會到,我國作為有13億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只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保證社會穩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心所向、民心所向,是凝聚全民族、全社會的旗幟。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創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找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賦予民族復興新的生機6️⃣。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宏偉目標,就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和富強,將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科學發展🐧、共建和諧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謀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發展道路👍🏽。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雖然總體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但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能源🎅🏻、資源🙏🏻、環境、技術的瓶頸製約日益突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增大💂。科學發展觀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新情況,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新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科學發展觀在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等方面,在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動力、發展目的和發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諧發展境界。目前,我國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包括就業、看病、上學🤾♀️👳🏻♀️、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在內的一系列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亟待解決✈️,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加大,人民內部矛盾處於多發時期,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一系列新課題。在新形勢下👩🏿🚒,我們黨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地位,把促進社會和諧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否認社會矛盾,而是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更加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3️⃣,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諧發展💁🏽。
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平發展環境。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機遇👩🏽✈️,但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我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互信協作的安全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執筆:章傳家 顏曉峰)
(意昂2官网摘自 《人民日報》 2007-05-16 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