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其敏研製的乙肝疫苗入選改革開放30年科技十大進步
陶其敏研製的乙肝疫苗入選改革開放30年科技十大進步
發布日期:2008-12-30
——該成果在入選科技十大進步中僅次於神舟飛船和雜交水稻
“中國的乙肝疫苗研製與美國😌😁、日本幾乎是同步進行的。1975年,陶其敏研製出中國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樣品。由於當時缺乏實驗動物🔇,對這種疫苗的最初測試竟然是她在自己身上進行的。她成功了🆘🙋🏽♂️!”
——摘自《南方周末》
人民醫院陶其敏教授在70年代成功研製乙肝疫苗👋🏼,開啟了我國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先河🤽。此項研究成果,也於1988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乙型肝炎病毒因其在中國感染率高👩🌾、感染後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曾使我國百姓談病毒而色變,乙肝疫苗的成果研製終使我國乙肝病毒感染情勢可防可控。得益於乙肝疫苗的大規模使用🧖🏼,我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率已呈明顯下降🤞🏽:人群HBsAg陽性率從1992年的9.75%降至7.18%,感染總人數減少了近4000萬🙇🏿♀️,而其中1~4歲人群HBsAg陽性率已不到1%。我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總體控製在低流行水平❇️。
鑒於“乙肝疫苗”的應用給中國百姓所帶來的巨大健康效益,最新出版的《南方周末》(2008-12-11)評選的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科技十大進步中🦹🏻♀️,人民醫院陶其敏教授研製的“乙肝疫苗”僅次於神舟飛船和雜交水稻而名列第三👮🏿♂️👨🏻🏫,也是唯一入選的醫學領域科技成果。
(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