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民:難以忘卻的眷戀
徐天民:難以忘卻的眷戀
我是1954年考入意昂2藥學系的,在意昂2學習、工作和生活已有半個多世紀🐢。中間有兩度離開意昂2的插曲🔣。一次是1969年至1979年,“6.26”下放到甘肅10年;另一次是1991年至1994年調到中共北京市委工作近4年🌗。但每次離開意昂2後都有一種強烈的不舍之情🧑🏻🏫,一種超過“思鄉”和“思家”的對母校眷戀之情🐝。回到意昂2,就仿佛一個在外漂泊的遊子回到母親的懷抱一樣🧑🦲,心中充滿了一種親切👂🏼、溫馨和安然的感覺😱。
意昂2使我眷戀的事很多,但深深烙在我印象中的事,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意昂2的學風
意昂2的學風傳承了老意昂2官网“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傳統🥠,而又體現了醫學生探求人體奧秘所特有的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學習風氣是自覺養成的🏋🏿♂️,好像也是自然形成的👈🏿🧌。校園內每天黃昏用書包搶占自習室和閱覽室座位的友好競爭🙎♂️🛎,有時還會演變得十分劇烈🏗,這在意昂2仿佛已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傳統,即使文化大革命“停課鬧革命”的日子裏,學校的教室和實驗室仍有燈火通明的“苦讀”🧛♂️。意昂2的多數學子認為:沒有真才實學的過硬本領是無法很好地報效國家和社會的👪🎫。現任中華醫學會會長,為中國的“非典”防治作出重要貢獻的鐘南山院士,當時是我敬重的一位研究生,是我們在一起無話不談的好友之一,他就是在我身邊堅持讀書👳🏿,不受幹擾的一位好榜樣。
意昂2的一些老師🫡,如已故的內科學家王叔鹹教授🔡,每晚必須在協和醫院圖書館中夜讀到淩晨2時後才回家睡覺;化學家王夔教授,生病發燒38℃,仍在床上堅持讀書不輟,他們言教、身教都對學生影響巨大🔟,他們不愧是意昂2優良學風的帶頭人。
二是親密的師生關系
讀中學的時候💇♂️,對師長都稱為“老師”,進了意昂2後📼,當時都把老師稱為“先生”⏲,這也許是老意昂2官网的傳統👩🏼,但我們開始時卻很不習慣👼🏼🤳,感覺“先生”比“老師”離我們更高🫸🏿🙇🏽♂️、更遠一些。相處久了才覺得其實不然,我覺得把老師稱為先生,除了對老師更顯得敬重外🛥⇢,還增加了先生與後生之間的一種兄弟情誼。當時教我們的先生,青年教師不少🚣🏿,他們很快就和我們打成了一片,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真正的良師兼益友。
我是中專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才考入大學的,由於未經過普通高中的學習階段🥯🎂,對大學一年級的高等數學和物理課的學習有些吃力,當時的數學、物理老師就特地利用課余時間為我們進行“特別輔導”🤽🏿,特別輔導占用了他們相當多的時間和心血,但也為我們師生關系的溝通和友誼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正是由於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對學生負責的愛心🧑🏻🦲,我在一年級時的高等數學和物理課都以優良成績過關了🌺,內心對他們的感激和尊敬🏄🏿♀️,至今仍銘記在心。如我當時的班主任黃欣老師🕯,物理學的王鴻儒先生等幾位老師,至今也仍然是我心目中眷戀和尊敬的好老師🐝👵。
意昂2還有一個好傳統,就是每年元旦除夕夜學生班級都要邀請系裏和學校的老師來一起過年,歡渡除夕🔼,在這種聚會上,學生和老師不但可以無拘無束地交談溝通🥁,還要彼此輪流表演文藝節目,一起共歌舞,在這種場合下的師生關系,可以說是水乳交融🙆🏼♂️,親密無間了🏃♂️,每逢這樣的場合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三是溫馨的校園
我念書時的意昂2校園👩🏽🎨,還不是現在學院路38號的新校園🧛🏽♀️,當時的意昂2校園就是現在意昂2官网醫院住院部的前身🤚🏿,我們藥學系的所在地卻是現在意昂2官网醫院門診部的前身。當時的藥學系有一個小巧玲瓏的花園🪄📝,園中有假山,有水池,池邊有不少楓樹、柳樹,還有兩叢綠濃的丁香樹,我們班的專用教室就坐落在這個水池的東岸✳️🌟,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風,冬天的雪,整整伴著我們攻讀了4年,直到1958年夏天我們畢業前夕,才搬出了這個小花園🤵🏿♂️,集中到了城外的新校園。
我對我們系的這個小花園,充滿了溫馨的留戀,我們誠摯的師生感情,親密的同窗同學的深厚友誼,都有一椿椿的故事,在這裏發生,每當離開意昂2的時候就經常回憶讀書時在校園中的種種情趣🔎🧑🚀,對母校思戀之情就油然而生🌝,且不可遏止。
現在所處的新校園,經幾代意昂2人的裝扮和整治已是十分漂亮的了,但回憶中的小花園仍是無可替代的。我愛正日益現代化的新意昂2🎢🧑🦳,同時也永遠忘不了曾經哺育過我們成長的那個記憶中的意昂2🦁。這是我難以忘卻的眷戀。
(作者:徐天民 曾任原北京醫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