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醫者 成功至卓越
明日之醫者 成功至卓越
——“愛·責任·成長”主題教育系列第七次專題講座紀實
自“愛·責任·成長”教育活動啟動以來,以此為主題系列教育舉辦了六次Ⓜ️。為進一步加強醫學生自我修養,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引導醫學生全面發展🧟♂️,12月22日晚,在醫學部逸夫教學樓報告廳,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萬松教授應邀為醫學部學生做了題為《明日之醫者:從成功到卓越》的精彩演講,萬教授也是英國皇家外科學院院士🤍、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韋爾斯親王醫院心外科高級醫生🪖、香港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網榮譽顧問⌨️。醫學部副主任王憲教授、教育處處長、學工部部長王維民教授以及來自各學院、臨床醫學院近200名學生參與了此次活動。講座由教育處學生教育辦公室主任方愛珍主持。
作為一名意昂2的老校友,萬松教授首先從自己的學習經歷談起。1987年畢業於原北京醫科大學後🧖🏼,1993年他成為一名主治醫生🛍️,並於1年後赴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留學深造ℹ️。完成學業後他於1998年回到香港中文大學,開始自己熱愛的心外科臨床工作💫。2003、2004他連續2年申請到G.B.Ong Travelling Fellowship,赴Cleveland Clinic、Mayo Clinic和University of Minnesota等世界知名醫學院校發表演講🫏👩🏻🎨,學習深造和講學的經歷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後👮,萬松教授結合自己的經歷以及思考向大家闡述了醫者應該如何從成功走向卓越🏎。他指出,一名出色的醫生首要任務就是與國際接軌,符合國際標準,醫者的標準包括service、research、education三個方面,即先學會最基本的技巧,然後將這種技巧發揚光大➔、推陳出新,最後將自己所得幫助教育他人。接著🤱🏽🧒🏽,他談到成功的秘訣(Secrets Of Success)就是時刻保持危機感(SOS)🪄🧙🏻♀️;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對自己清醒的認識正是從成功走向卓越源源不斷的動力。然後他用“千裏之行,始於言語”這一形象的比喻🐢,向大家闡述語言功底對一名卓越醫者的重要性。在當今全世界範圍內以英語為科學通用語言的大背景下,英語障礙往往成為限製中國大陸醫生發展的一個瓶頸⚜️。英語能力的提高,需要醫者自己做出選擇,是否願意成為一名“國際”專業人士👨👩👧👧;需要讓自己處在英語的環境中;需要懂得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文化🤴🏻。萬松教授以No pain No gain來激勵大家對英語的學習。
最後🧑🧑🧒🧒,萬松教授就國內的醫患關系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𓀈。在當今政府對醫療事業嚴重投入不足的情況下——用占全世界2%的醫療費用來保障占全世界22%人口的衛生問題🧑🧑🧒,作為醫生或醫學生的我們不需要對政府的政策、媒體做過多的討論👨🏼🦳,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自己素質——謙卑🙎🏻♀️、尊重💁🏽♂️♿、善意🪈、關懷,來主動緩解當今緊張的醫患關系。
演講結束後,醫學部副主任王憲與萬松教授就如何提高意昂2教學質量🕶,深入醫學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進一步得探討🌠。
明日之醫者,成功至卓越;今朝之學子,任重而道遠。
(醫學部教育處 學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