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院“名師談學術系列講座”之“臨床與基礎關系”專題講座
基礎醫學院“名師談學術系列講座”之“臨床與基礎關系”專題講座
立足腳下,放眼未來,任重道遠
為了使同學們樹立堅定的從醫信念,幫助同學們正確認識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關系,也為了讓同學們掌握醫學基礎課的學習方法,基礎醫學院團學聯學習部舉辦了“名師談學術系列講座”之“學好醫學基礎課🏌🏿♂️,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談談臨床與基礎的關系”專題講座🤷🏽🚟。
12月4日晚7🆕:00,講座在逸夫教學樓407教室正式開始。本次講座有幸邀請到了著名的生理、病理學家唐朝樞教授為我們進行講座。唐朝樞教授長期從事心血管生理及病理機製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現任國家科技部九七三項目(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發病及防治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講座當晚窗外寒風四作⚠️,教室裏暖意融融,許多同學都專程趕來參加此次講座🏸。
唐教授首先指出了生物醫學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臨床醫療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三十年來我國疾病譜發生了重大變化🫵🏻,當今富貴病與貧窮病共存,疑難症成了多發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同時豐富的研究資源也為生物醫學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科學家應解決現代社會生活方式下如何抗禦“富貴病”的問題。同學們聽後很受啟發。唐教授又說道,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對生物醫學各學科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如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鴻溝”,生命科學的重大進步與臨床病人的獲益不稱。唐教授的話語讓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談到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關系時,唐教授談到🤽🏻♀️,要通過發展基礎醫學來促進和推動臨床醫學的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醫學的發展尤為重要,這也是醫學發展的根本出路✧。然而單純增加醫療投資📱、改善醫療條件並不能控製現代疾病的猖獗,醫生不僅應做好醫療服務,還要發展醫學科學。作為低年級的醫學生,更應該學好基礎課,將來才能發展基礎醫學研究🤹🏼♀️,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此外,唐教授還向大家介紹了醫學基礎課的學習方法。在紮實學習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同學們還要學習現代知識🤦🏻♀️、開拓思路🌬。他還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實驗室和醫院🌳🐦,盡早接觸科研、接觸臨床、接觸病人。唐教授強調學習不能急功近利,不僅要為人類健康服務,還要促進學科發展。
在講座的最後,唐教授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他認為🛼🤩,八年製培養出的醫學生的優勢是容易跟新技術接軌,缺點是臨床經驗不足。對於同學們提出的在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之間如何平衡的問題🖌,唐教授教導大家🔼,科室輪轉時要專心臨床,爭取接觸病人🧜🏼♀️;而做論文時要專心科研,感受科學氛圍的熏陶,這樣科研素質也會潛移默化地提高。
通過這次講座💏,同學們更加明確了作為一名醫學的現在和未來🏹,也帶著更大的熱情和信心投入了新的學習和生活。立足腳下🚈,放眼未來,醫學生任重而道遠🙏🏻。
基礎醫學院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