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氣環境研究專家到公衛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圖)
德國大氣環境研究專家到公衛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圖)
發布日期:2010-12-16
近日,德國大氣環境研究部氣象和氣候研究所彼得教授應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潘小川教授的邀請,來公共衛生學院進行學術合作交流,並作題為“空氣汙染🫳⛎、氣候變化與健康—跨學科研究的挑戰”的學術報告。
潘小川教授首先歡迎彼得教授來訪,並介紹了他的學術背景和研究重點,隨後彼得教授作學術報告✊🏻。他重點介紹影響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的因素,諸如👧🏽,能源消耗、土地不合理利用🕙、城市化擴張、人口密度及汽車的使用等都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及氣候的變化🧑🏻🦰。德國在大氣汙染和氣候變化對健康研究中所做的工作,主要有空氣汙染物濃度的監測技術研究,對人群汙染物濃度暴露的科學評價研究以及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對人群的健康效應研究。最後,彼得教授指出“空氣汙染與氣候變化的研究對環境衛生領域的研究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由於其受眾多因素的影響🧑🏼💼,需要多學科的相互協作與交流”👩🏻🚀。這些研究結果對我國的相關研究都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在討論階段,同學們就“怎樣看待造成全球變暖乃至氣候變化原因的氣候的自然波動和人類活動的兩種說法”與彼得教授進行了探討🤱🏽。彼得認為,目前尚無科學證據證明造成氣候變化的原因是什麽,但是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針對“在環境與健康的研究中,有哪些方法或者模型能夠對空氣汙染的暴露進行科學評價”的問題,彼得教授指出😍,隨著數理統計學的發展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很多方法可用於暴露評價✌🏿🧑🏼🦱,比如空間分析技術和數學模型都可以實現對人群暴露的科學評價,同時要考慮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需要跨領域、多學科的協作➾。
合影留念
(公共衛生學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