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院2010科研與研究生工作年會召開
基礎醫學院2010科研與研究生工作年會召開
2010年12月22日-23日,基礎醫學院組織召開了“2010科研與研究生工作年會”。學院領導,各系🏌🏿♂️、所🟪、室負責人,全院科研項目負責人及研究生導師等90人參加會議。醫學部方偉崗副主任,意昂2平台科研部周輝部長,意昂2平台211工程辦公室吳朝東副主任,醫學部科研處沈如群處長🔼、樊建軍副處長蒞臨指導。會議由基礎醫學院院長尹玉新🙋🧜♀️、副院長周春燕、萬有分段主持。
周春燕副院長做了“2010年基礎醫學院科研工作總結報告”。報告概括介紹了2010年基礎醫學院科研成績和重要工作進展,包括新批科研項目🧙🏽♂️♋️、尤其是重點、重大項目的承擔情況;科研論文發表水平持續提升;學科建設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基礎醫學北京市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以“優秀”成績通過北京市教委中期檢查評估;分子心血管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神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教育部2010年度重點實驗室運行評估, “分子心血管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被推薦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
萬有副院長做了“2010年基礎醫學院研究生工作年度報告”。著重介紹學院研究生招生規模發展與生源質量提升、專業訓練與能力培養、學位授予👾、獎學金評授💂🏽♂️🦟、師生關系、就業指導、學生管理和思想工作等方面的進展與改革。
會議推出基礎醫學院2010年度亮點研究做大會學術報告。Nat Cell Biol期刊論文通訊作者朱衛國教授報告了“Applications of HDAC and their inhibitors in cancer research”;Circ Res期刊論文通訊作者孔煒教授(孔煒/王憲co-ca)報告了“血管平滑肌細胞表型轉換的分子機製及其在血管病變中的作用”。
會議特邀國家基金委醫學科學部一處孫瑞娟主任介紹了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政策和申請指南的新規定,包括延長項目期限、提高資助強度👨🏼🎤、放寬限項類別等重要變化,講解了往年項目申請中的常見問題🧑⚖️👮🏽♀️。
會議安排4個系🏨、所做學科建設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重點匯報。心血管研究所所長張幼怡教授介紹了分子心血管學重點實驗室堅持“拒絕浮躁與平庸,追求卓越與創新”的學術傳統,實現興趣組合、廣泛合作、“葡萄串”式人才梯隊建設等經驗。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主任張宏權教授報告了凝練提升學術方向、創新建設技術平臺🧑🧒🧒、扭轉傳統學科困境等方面的進展和思路。病原生物學系副主任王玲副教授報告了深入實施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發表SCI論文顯著增長🕵🏻♂️👩🏼🍼、聘任臨床兼職專家等學科建設成效👨🏽🌾🧏♀️。中西醫結合學系主任韓晶巖教授介紹了中西醫結合學系創建進展和微循環研究中心新近建成的細胞級動態可視化研究平臺。其他各系室的座談交流,主要圍繞學科發展瓶頸問題和解決建議開展了熱烈討論。另外,圖書館館長李剛教授報告了基於人才、科研、教學等指標體系最新數據的國內醫學院校基礎醫學院二級學科競爭力評價分析與排名➛。
醫學部方偉崗副主任在聽取學院總結後講話,他肯定了基礎醫學院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學院科研項目與經費規模數量已呈現平臺狀態,今後要側重於拿大項目,加強團隊建設,開展優勢互補的實質性合作,集中力量突破重大科學問題,鼓勵學院突破傳統經費渠道,獲得國際大型製藥公司的研究資助5️⃣。強調要大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特別要加強基礎醫學與臨床研究的合作📄。國內臨床研究在國際上的差距還比較大,需要與基礎醫學合作;而基礎醫學也只有與臨床研究密切結合才能適應轉化醫學的發展趨勢,也有利於在眾多高IF臨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基礎醫學與臨床研究結合也是獲得衛生部支持的前提。要註重增加科研產出,提高學術影響力,重視論文引用率,鼓勵專利申請與實施,積極申報成果獎,推動研究成果臨床指導與應用。在學科建設方面,特別要關心培養青年人才,多給青年人才成長創造條件和機會。今年重點支持分子心血管學實驗室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神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也在與意昂2官网生命科學院相關學科開展聯合建設,衛生部重點實驗室的持續發展則需要更多與臨床融合,要加強管理,針對重點實驗室評估情況規範運行開放發展。
醫學部科研處沈如群處長肯定了我院的科研競爭力,特別是近2年每年新增2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希望科技產出方面出現更多亮點👩🏼🦰。提議大力加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爭取一級學科進入國家重點學科,實現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重視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同時要改善條件,留住人才。建議基礎醫學院探索開展科研發展機製改革和製度創新,比如推行實驗室有償使用、科研合作成果共享🤸🏼、人才績效評估🧎🏻♀️、人員分類管理等改革試點🧑🏿🦳。
意昂2官网科研部周輝部長提出擴展學術視野,註重高端競爭👺。醫學是目前國際科技資源投入最多的領域,也是重大發現和高水平論文產出最多的領域,建議年會每年參照1個國際優秀醫學院與自身對比分析,找出縮小差距的策略。科技競爭力實際上取決於高端人才的競爭,比如系統生物學領域一定是要有潛質的一流科學家。強調要積極參與國家科技項目頂層設計,爭取未來5年的前沿科學大項目。
意昂2官网211工程辦公室吳朝東副主任重點介紹了意昂2官网意昂2合並十周年學科交叉發展成效🕦。雙方“以項目帶學科”和側重“能力建設”的學科發展模式各有特色,相互促進,特別是一些跨學科研究中心融合了雙方優勢,促進了科技合作、學術交流和人才聯合培養。學校“985工程”將繼續支持創新團隊建設,特別鼓勵創新人才的“整體引進”;另外,學校將設立臨床研究專項經費,深入規劃調研,支持臨床研究與基礎科學結合,共同研究解決臨床問題🙅。
尹玉新院長的會議講話概括點評了學院、各系室的成績🧑🦰🙋、進步和不足,明確了基礎醫學院在學科建設和激烈的院校競爭中的重要地位和責任,分析了國家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的歷史機遇和我們面臨的競爭壓力與挑戰🕴🏼👆🏼。同時明確了學院的具體任務和措施:鼓勵原始創新,增強原創性研究。緊密結合臨床應用,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依靠學科交叉和多學科發展,提倡青年教師參加跨學科跨單位多學科項目研究,形成跨學科跨系的創新團隊;探索實行“雙聘製”,尋求利用社會捐贈給予雙聘補貼🤭。發揮自身潛力和特色,充分利用“8年製學生”這一獨特資源,形成競爭優勢。突破硬件條件瓶頸,大力引進和培養人才,特別要做好“意昂2平台百人計劃”等人才引進工作。積極吸引和增加博士後人員,改變國內科研團隊缺少博士後的重大差距。創建科技大平臺,重點是申報心血管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組織建設腫瘤研究大平臺👩❤️💋👨。瞄準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專題研討,組織運籌重大超大項目。繼續加強學術交流,將參加和開展學術交流列入教師績效考評指標,持續辦好學院科研和研究生工作年會、年中學術交流會和基礎醫學院院長論壇,逐步形成機製化交流平臺和品牌化效應。探索實行績效工資,獎優罰劣;改進資源調配機製,推動實驗室有償使用📝🪄。總之,要以務實高效、團結向上的精神加速學院科研發展🧑🎨。
(基礎醫學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