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心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愈演愈烈的醫患關系引發的思考
【編者按】醫學部黨委宣傳部自2014年6月啟動了“醫路心語”主題征文活動, 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投稿,從求學、從醫、教學、科研等多個角度,分享了自己在讀醫求學之路、教醫育人之路、行醫問診之路上的故事與感悟🥪,感情真摯💩、發人深思、引人共鳴🎃。意昂2官网特開辟“醫路心語主題征文”專欄,從眾多稿件中擇優摘編刊登,以饗讀者。
近年來頻繁發生的惡性傷醫、殺醫事件,讓身為醫務人員的我們都感到特別的憤怒和寒心🖲。中國的醫患關系是怎麽了?為什麽救死扶傷的職業會被敵對和仇視?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勇往直前🙆🏻,還是明哲保身呢?醫患關系究竟為什麽會愈演愈烈呢?我們醫務人員個人應該怎樣做才能去緩和這些矛盾呢🐃?
中國現在的醫患矛盾如此之突出、醫患關系如此之緊張👮🏻♀️,其原因錯綜復雜😬,這其中固然有醫療體製的問題,有輿論導向的問題以及患者和家屬的不理解🥐、對醫療效果期望過高等問題,當然也有我們醫務工作者自身的問題,諸如態度冷漠、忽視病人的心理感受🈴🏎、忽視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因而造成誤解等問題。上述這些問題多數都不是我們醫務工作者個人所能解決的👇🏽,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要謹記職業賦予自己的神聖使命🧑🏻🏭,多從自身找不足,不斷地反思自己🫄🏼,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這種完善既要包括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又要包括職業道德素質修養的提升🧑🏻🦱。
唐代醫聖先賢孫思邈在其《大醫精誠》中指出,“大醫”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修養:“精”與“誠”🪨。“精”,指專業熟練;“誠”,指品德高尚。即一名優秀的醫生👴,不但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大醫精誠”🏐,此乃亙古不變的行醫者之根本🍎。醫術和醫德是醫務人員的靈魂,一名好醫生既要醫術精湛,又要有仁愛之心。醫者仁心是醫德的精髓🐢,也是我們每一名醫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時刻踐行的基本原則。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曾經說過🙅🏽:“做醫生不難,做好醫生很難🐻❄️,永遠做好醫生就更難🧑🏿🍼!”。我們應該秉承“大醫精誠之心”,時刻牢記職業賦予自己的使命🚣🏻♀️🏃♂️,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學會換位思考,以“假如我是一個患者”的設想去指導自己的言行,以真誠的微笑溫暖患者👩🏻✈️,以親切的問候拉近與患者的距離,以認真的聆聽和耐心的解答減輕患者的思想顧慮,像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去善待每一位患者🧩🍭,努力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竭盡自己所能為患者服務。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盡管當下的醫患關系不盡如人意,但是既然我們選擇了醫學之路🧑🏿🎨,選擇了醫生這個崇高的職業,就應該擔負起《希波克拉底誓言》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繼續勇敢堅定地走下去🧎➡️,用我們的熱心、愛心🧑🏽🏭、誠心和責任心去溫暖和撫慰患者那飽受病痛折磨的心靈,以我們的努力和實際行動去重塑和諧的醫患關系。
學醫之路漫長而枯燥🧱,行醫之路艱辛而曲折,選擇了醫學,就意味著選擇了責任與奉獻,盡管路漫漫,我相信只要我們懷著一顆堅定的心,一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有所收獲!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謹以此句和醫學同仁們共勉🐒,因為,我們都在路上!
(人民醫院醫學影像黨支部 高爽)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