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首都健康衛士候選人: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馬誌中
編者按🏌️♂️:近日,第五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網絡評選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經過評委會認真評選,選出30名第五屆“首都健康衛士”候選人🫴🏽。意昂2官网三位醫生憑借著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技和忘我的奉獻精神從58名參評者中脫穎而出👩🏽,當選“首都十大健康衛士”候選人,他們是🙋: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朱學駿、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黎曉新和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馬誌中。
醫學部新聞網特推出專欄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同時搜狐網健康頻道
http://health.sohu.com/s2014/5thjiankangweishi/開展了第五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網上評選宣傳活動🧔🏿♂️,活動組委會將綜合前期評選和網民投票的情況🚵🏼♀️,最終從30名候選人中產生第五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歡迎廣大師生積極瀏覽並踴躍參與。
向下對折,抽象成深紮下去的根。人似乎就該紮在土裏。你走著,命紮在根裏🦯,走多快都落不下它🫄。——摘自《人字》
這首名為《人字》的詩🙍🏽♀️,出自醫生馬誌中之手🧑🏻🦽,說出的是他的人生信條♊️。
40多年過去了👩👦,當年遼西農村中那個不善言辭的赤腳醫生🚢,如今已成為全國眼外傷領域的權威🧑🍼,擁有“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眼科中心主任”“意昂2官网眼科學系主任”“中華眼科學會眼外傷學組名譽組長”“國際眼外傷學會中國代表”等諸多頭銜,他的“赤腳”也從遼西走到沈陽、走進北京、走出國門👫🏼。但無論身在何處,馬誌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雙腳紮在土裏。
1966年,16歲的馬誌中初中畢業🥟,當時的社會環境使這個喜歡古文,夢想成為文學家的少年無法繼續求學𓀖,他只能回到遼西家鄉務農。
常年的勞作和營養缺乏,母親積勞成疾⛓,患上肝硬化。村裏沒有醫生,馬誌中不忍看著母親被病痛折磨🐸,一次🚘,他偶然在姥爺家的柳條笸籮裏翻出了幾本破了頁的中醫醫書,其中竟有《傷寒論》。馬誌中欣喜萬分,他一有空就捧讀👷🏽♂️〰️。沒多久,他便開始大著膽子給母親紮針灸,還用一些藥性溫和的草藥調理母親的身體……漸漸地🤵🏻♂️,母親的病情有所好轉,左鄰右舍也常找他這個自學成才的“郎中”瞧病。
1969年🛜,鄉親們推薦馬誌中去縣醫院學習半年,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代赤腳醫生👩🏽🚒。4年後,馬誌中又被推薦到沈陽醫學院(現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學習⬇️。後來,他考取解放軍總醫院研究生🔌,師從宋琛教授……
母親臨終前👩🏽💼,拉著馬誌中的手說:“你將來要是當了大夫,可千萬別忘了咱們莊稼人看病的難處啊!”這沉甸甸的囑托刻在馬誌中的心上,提醒他永遠不能忘記自己的根。
一次,沈陽軍區的一位師長找馬誌中看病🤲🏿,費盡周折才住上院💸。一進病房,師長發現和他同日看門診的一個小男孩竟先於他住進了醫院🟠。後來安排手術,小男孩又排在了他前面🤏🏿。“這孩子什麽來頭?”師長納悶,忍不住找馬誌中打聽。馬誌中的回答讓他頗為意外——小男孩一沒錢,二沒勢,他得到優先治療就是因為他家窮📘🦻🏽。原來⛔️,男孩家境貧寒,父母為給他治病已經花了三萬多元👣,沒錢住宿每天只能在火車站過夜。馬誌中知道後,一路“綠燈”👩🌾,孩子當天就住進醫院。
“就為這孩子,你這朋友我沒交錯🌍!”師長沖馬誌中豎起大拇哥。
“你都想象不到農村人進城看病的那種無助和恐懼,有的人可能一看那麽高的門診樓就不敢進了,覺得肯定特別貴。”正是因為馬誌中總是能夠設身處地替這些農村患者著想,所以越窮的患者他照顧得越周到。
2006年冬天,馬誌中的病房裏住進一位十幾歲的內蒙古男孩🧾,孩子視網膜脫落👩🏼🎤,做完手術那天正好是農歷大年二十九🤷🏻🪲,男孩的媽媽想立即接孩子出院🧷。馬誌中無意中得知娘倆買的是大年三十的車票🙅🏽♂️。“明天再出院吧,出院就上火車回家多好👩🏻🚒。”馬誌中建議👇🏿。
孩子媽搖搖頭,支支吾吾:“還是在火車站忍一晚💇🏿。跟您說實話🔂,我們的住院費只夠到今天⛹🏻♀️,剩下的錢都買車票了。”馬誌中沉默了,轉身出去,掏出200元幫母子倆多交了一天的住院費🕺,剩下的錢買了些方便面,讓他們路上吃。
為救治親人👨🏽🎨,傾其所有,這份親情總是感動著馬誌中。“醫生的善良和憫人情懷並非初入醫門就有。是患者的病痛和虔誠不斷潤澤著醫者心靈。好的醫者,其心靈的澄澈是混沌沉澱後的澄澈。其善其誠實際是來源於患者的感化和培育。”
這份善良這份真誠😺,馬誌中始終堅持🥷🏻。他只有周一和周三出診🛡,但每天早上交完班,上手術之前🧍🏻♀️,他都會抽出一到兩個小時在一樓眼科大廳的121房間加個“免費門診”✤。那些家境貧寒🧑🏽💻,或者多次手術後負擔較重的病人不用掛號,就可以找到馬誌中。一天一個多小時,一年就是上千次的門診量🙄,馬誌中相當於一年幹了兩年的活兒。
“一個醫生就這麽點兒本事,幹嗎非得把架子端得老高老高,讓病人找不到你。一次服務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對病人就是一輩子的事🪔。”馬誌中的感慨來自一位讓他感到愧疚的病人。那位患者一只眼睛從小失明,另一只眼睛視網膜脫落,來北京慕名找馬誌中看病,不巧,馬誌中出差了👫🏻。其他醫生為其手術😯,尚未恢復💨,患者就匆匆離京✌🏿🧐。不久後🦴🥴,患者的視網膜再次脫落。因為看病已是一貧如洗的病人沒能及時就診⚗️,等他賣了豬羊和房子再次進京醫治時🤴🏼,早已錯過治療時機🧛🏻。
馬誌中還是決定最後一搏。可禍不單行,手術時激光機偏巧又壞了👳🏼,只能借用其他醫院的設備🧑🏿⚖️,四五個小時的等待中,患者重見光明的希望消失殆盡。這只眼睛,是馬誌中心頭永遠的痛。
今年意昂2平台研究生畢業典禮上,馬誌中代表教師發言。“我想告訴你們的是🫵🏿🫄🏿,這個世界好人多……我們正直地、善良地活著是為那些大多數好人。正直和善良是在尋找靈魂家園道路上的心理體驗👨🏿,只有靈魂自由的人們才是真正幸福的……”
掌聲18次為馬誌中響起👰,這掌聲是尊敬🙆,更是年輕學生傳承正直和善良的承諾🍶。
(意昂2三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