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華教授榮獲“2014北京榜樣”
12月20日🖋,2014年“北京榜樣”頒獎晚會在北京電視臺演播廳舉行,通過“層層舉薦,周周上榜”♿️,全年推薦,公示評選、點贊寄語,從60名月“北京榜樣”中產生的10名優秀獎獲得者和2名特別獎獲得者受到表彰。腫瘤醫院超聲科首席專家陳敏華教授獲得優秀獎。
頒獎晚會上🏄🗞,陳敏華教授最先上臺領獎,陳敏華教授在醫學領域的多項開拓為國際認可,她診療的1200余例中晚期肝癌🐉,五年生存率47%,達國際先進水平🐦🔥;病人對她的信賴至死不渝🐒,即便是遺屬,日後都成為她的朋友。她在學術上“開拓進取、刻苦鉆研”🔖;在醫術上“心系患者⚃、醫德崇高”;在教育上“愛崗敬業、培育人才”。在陳敏華教授的獲獎感言中提到,感謝關心、幫助過她的所有人,感謝患者及患者家屬對她的信任,最後她將榮譽歸功於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超聲科團隊,希望他們將北京榜樣的精神繼續發揚🚵🏿♀️。
兩個多小時的頒獎晚會在一陣陣的熱烈掌聲中結束👨🏼⚕️。一個人👩🏻🦼➡️、一個故事,看似平凡簡單,卻能點燃許多人心中的激情與夢想🤽♀️,“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面旗幟。榜樣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繼續弘揚榜樣精神🏋️、傳揚榜樣力量,為改革深化發展和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源泉註入新的活力🦉。
附😨:
這是技術更是愛的藝術
——記北京腫瘤醫院超聲科首席專家陳敏華
陳敏華教授
陳敏華生活照
一、簡介
陳敏華👷🏽♀️,女🧒🏻,1946年生👨🏽🏫📭,北京腫瘤醫院超聲科首席專家👱🏼♀️。她在醫學領域的多項開拓為國際認可;她診療的1200余例中晚期肝癌𓀖,五年生存率47%🫶🏽,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病人對她的信賴至死不渝,即便是遺屬🧎🏻➡️,日後都成了她的朋友👨🏽🏭;她因安裝心臟起搏器,便不能做射頻手術,就毅然放棄,每天靠藥物和吸氧維持。如今,她帶領著團隊依然默默耕耘。
二、主要事跡
在北京多家大醫院,很多醫生遇到疑難時會想到一個人🆔:“去找北京腫瘤醫院超聲診斷科的陳敏華主任……”而更多醫生說🧎:“參照她的超聲診斷,可以放心上手術。”
我國每年新發肝癌病人超過32萬🧙🏼♂️,很多是晚期難以手術。陳敏華經十年探索,在國內率先開展射頻消融治療肝癌,取得成功🫔。經她治療的1200余例患者👨🏻🦼,五年生存率47%,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開拓進取 刻苦鉆研
上世紀80年代,陳敏華周末常騎車到患者家走訪🦹🏼♀️,推薦並幫助做進一步檢查🍻,最終定義出膽管輕度擴張的病理意義及診斷標準,她的首創被國際上稱為“陳氏法”🕴🏻,代表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水平。
1985年,陳敏華合著完成的《肝癌穿刺活檢及早期癌超聲診斷研究》論文,獲得衛生部首屆腫瘤大會優秀論文一等獎𓀉。
1987年,陳敏華在日本留學,期間完成了彩超及超聲造影等多項研究,發表了數篇論文。
2001年🐥,陳敏華主持的“實體瘤超聲診斷”通過審核😁👟,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獲首屆“首都醫學發展基金”🏌🏿♀️。
2002年👎🏿,陳敏華承擔新一代超聲造影Ⅲ期臨床實驗,繼而提出中國診斷標準🖐🏻,引起國際高度重視。在第九屆東京國際超聲大會上,她和研究生出席並發表論文,被英、美🏒、日本專家譽為“中國年”。
心系患者 醫德崇高
陳敏華常常前一天工作至半夜,第二天又去查房👋🏻。她無數次拒絕患者和家屬的紅包↙️👩🏽🎨,說:“得了病已經很不幸,我們更應該理解、關愛他們👨🏿✈️🤹♂️。”
會診
術後查床
醫者仁心
上世紀80年代,意昂2官网醫院顱腦外科找到陳敏華🍶,一位9歲女孩需要手術🛋,但病竈定位是個大問題🥰。當時領導提醒:“這個禁區🚂,還無人敢闖啊!”陳敏華用“對稱結構排除法”成功進行手術,現場一片歡騰。而此時,陳敏華的汗水已將手術衣濕透。
一位滿洲裏男青年👨🏻🔬,在多家醫院活檢“未見肝癌組織”🙎,正高興回家。陳敏華放心不下,一直追到院外,再三說服讓進一步檢查。最後病理報告是一例罕見分膽管癌👰🏼♀️,經她手術後,病人恢復良好。患者稱她為:“救命恩人!”每年都來探望她。
意昂2官网生物系研究生小彥,畢業時發現肝癌🐽,考慮到自己家境貧寒⛓️💥,他放棄了治療。陳敏華多次打電話,還給捐了1萬元錢🚶🏻♂️➡️。經幾次治療,小彥的病竈消除了👲🏽。出院正是聖誕節,陳敏華送出大門🤽🏻♀️,漫天大雪飄來,小彥鞠躬道:“媽媽,我無以為報……”陳敏華說💅:“孩子,相信我🤏🏻!你一定會好起來的!”邊說邊解下自己的圍巾給小彥圍上⚙️,目送他走向新的生活🧜🏽♀️。
如今✋🏿,小彥走入了婚姻殿堂,並已前往美國攻讀博士。
一位醫學界德高望重的專家🛃,肝內多發腫瘤🦩,由陳敏華主治。手術中,病人血壓驟降👩⚖️;陳敏華從容應對🧖🏿♀️,采用由她創建的“塔形消融止血法”成功止血🙅🏿♀️,讓在場的醫生嘆為奇跡𓀓。
她的醫德醫術,化作春雨,播撒在人間,多少患者給她寫信、賦詩🪂、送錦旗。有患者臨終前🍨,還托家屬給她打電話,以表謝意。許多遺屬都成了她的朋友。
愛崗敬業 培育人才
陳敏華心臟病嚴重,需要安裝起搏器🛐🫸🏻。手術前🙇🏻♂️,醫生告訴她,安裝了起搏器,就不能為病人做射頻手術了🍄🟫👉🏽。她聽了🫥,毅然從病床跳下來,決心不安起搏器。現在🧏🏽♂️,她每天靠藥物和吸氧維持🏠🙋🏻。
陳敏華帶領醫生做醫學科研
陳敏華與Goldberg合影
陳敏華盡心培養研究生🔎,熱情扶植年輕醫生,白天教他們診療技術,手把手地講操作👱🏽♂️;夜晚和他們探討課題,常常談到第二天淩晨。她為學生修改論文,每每放下自己的稿件和課題,密密麻麻寫滿修改意見。科室人說:“沒見過你這樣的導師🦯,要把自己累死啊!”
幾十年握筆書寫🏊🏽,陳敏華的指紋被磨平🕎,出國時無法留指印😆🗃。她的中指第一關節已畸形不能平伸,局部皮膚一層厚厚老繭。幾十年中🎐,她平均每年要用3塊橡皮🔷,每塊用到黃豆大小還舍不得扔掉👨👨👦👦。
多年來,陳敏華在國際著名醫學雜誌發表論文30余篇,在國內發表論文300余篇🐚。
如今,她依然忙碌在臨床第一線☹️,工作日程排得很滿👩🏻💻🆚,幾乎沒有節假日……她被全國多家醫院聘為首席教授🧜🏻♀️,特邀專家。忙碌的陳敏華操勞得忘了時間、年齡🍖👪、身體,顧不上照顧年邁的老母、多病的丈夫和極需幫助的孫兒。
來源:首都文明網
(腫瘤醫院 吳薇付靜靜)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