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醫療實踐大家談” 成功舉辦
2015年11月28日®️,“2015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醫療實踐大家談”成功舉行。本次“大家談”有幸邀請張震康和俞光巖兩位享有盛譽的資深教授分別從醫學史和轉化醫學研究兩個主題進行專題講座。參加本次講座的包括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王林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徐巖英教授等嘉賓,還有來自《今日口腔》等媒體,以及北京和京外的同行以及本院師生員工共計350人左右🤛🏽。郭傳瑸院長到會並致辭,大會由張偉副院長主持。
張偉副院長開篇名義,明確建立“醫療實踐大家談”是醫療口第一次舉辦人文醫學教育方面的講座,一方面通過“大家”、“名家”的講座🦶🏿👩🏻🚀,激發大家對醫學人文、對醫學執業精神的共鳴👌🏼;另一方面也通過在院內搭建的“大家談”網絡論壇🏋️♂️,提供一個大家對感興趣的醫學人文相關、特別是醫療實踐相關的話題進行交流探討🦄,從而促進提高口腔醫學人文的發展。
郭傳瑸院長致辭時強調🧛🏿,張震康教授對口腔醫學的發展和歷史進行了精辟的梳理和研究,並已在國內高層研討會做過專題報告👱♀️,受到了業內專家們廣泛的好評,自己曾有幸聆聽並受益匪淺。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希望大家認真傾聽🤞🏽、深入思考🤵🏿,對今後口腔醫學的發展有更多的思考和更好地把握。
俞光巖教授報告的主題是下頜下腺移植治療重症角結膜幹燥症🪓,目前在世界上開展病例最多🦨、在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均很深入,並已經形成了國家層面的疾病診治指南和發明專利。轉化醫學研究最終目的是造福患者🏄🏼♂️,相信俞老師的講座會帶給大家思路和啟發。
張震康教授以《探尋牙/口腔醫學的演進歷程和未來的道路—你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為題,從醫學的起源、醫學發展階段和模式🧑🏻🌾、中西醫發展路徑的差異⬅️,牙醫學的起源和演進、牙科從手工技藝向學科的轉變、牙醫學向口腔醫學轉變——回歸大醫學✖️、中國口腔醫學未來走向等七個部分👨🏿💼,講述了口腔醫學的發展歷程,並通過自己獨創設計的“醫學樹”進行了形象生動的展示,使大家有了更深刻直觀的印象,同時提出學科後時代“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通過張老師的講座使大家對醫學尤其是口腔醫學的整個發展有了深刻的了解,並對未來發展的路徑進行思考和關註🚶🏻♀️。
俞光巖教授做了《從下頜下腺移植項目談轉化醫學研究》的專題報告,介紹了課題組運用轉化醫學的原則🏊🏽♂️,創建了下頜下腺移植治療重症幹眼的關鍵技術體系:創立明顯減少術後淚溢的部分下頜下腺移植新術式👴🏿,創新提高移植腺體成活率的血管處理技術;揭示調控下頜下腺分泌的新途徑,明確移植腺體分泌異常的新機製;創建術後調控移植腺體分泌的臨床體系和診治阻塞性移植下頜下腺炎的臨床技術;明顯了提高下頜下腺移植手術成功率𓀖,減少了手術並發症⚾️,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俞老師通過該項目生動地展示了如何實施轉化醫學研究,如何使得臨床和基礎研究相互推動相互促進🌪,並最終實現造福患者的最終目標。
張偉副院長對大會總結時強調,口腔醫院會從不同的渠道推動醫學人文的發展5️⃣,推動大家對人文教育的關註和興趣,強調我們不僅要關心醫學知識,醫者更應該成為智者和哲人,要使診療過程和管理中體現出文化👆🏼,最終使我們醫療水平向更高水平上提升🔤。本次講座獲得大家的積極響應,希望以後類似的活動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參與。
(口腔醫院)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