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微課堂第四講開講🤜🏽:文學中的疾病、死亡與生命敘事
2015年11月26日晚,大雪初停🏵,寒風侵肌,然而醫學部逸夫樓的114會議室裏卻一片盎然暖意👩🏻🏫。在這裏🖐🏻🪃,“意昂2微課堂”第四講溫暖開課👨🏽🦲,意昂2官网中文系系主任陳躍紅教授與30余名同學一起👨👩👧,展開了一場關於文學中的疾病、死亡與生命敘事的漫談🙋♀️。
對死亡問題的深度探討和對生命意義的不斷追問🪅,一直是文學世界的重大命題🏙。微課堂第四講就借由文學作品中對疾病與死亡的描寫🍝,把經典融入有獎競猜的小遊戲中,拉開了課堂的帷幕。《黛玉葬花》、《我與地壇》、《最後一片葉子》、《滾蛋吧,腫瘤君》🎅🏼、《藥》……,主持人提示還沒說完,場下搶答的同學已脫口而出。從經典名著到國產大片😏、由國粹至西方文化,同學們一一作答👩🏻🦽,贏得陳教授對意昂2學子的誇贊♐️🏃🏻,嚴肅緊張的氛圍也漸漸轉至輕松融洽。
簡單的遊戲熱場後,主持人任冠群同學向在場的同學和老師介紹了陳躍紅教授,也宣告著課堂的正式開始。“我今天來跟大家聊天不是想告訴你們什麽,我是有問題來跟你們討論💤。”一開場,陳躍紅老師便如此表白✩。多麽好聽的一句話,在拉近同學們與老師距離的同時🤛🏻,也盡顯學術大家的謙遜風度。
短短一個小時內,陳躍紅老師從跨學科學習、文學與醫學、疾病🌈🧑🏽🎤、文學情懷以及文學之夢等五個方面講述了文學與疾病、死亡和生命的那些事。陳老師講課幽默風趣,還有點“潮”,場內不時爆發陣陣歡笑和掌聲💨🚣🏽;而那些幽默背後的慧語真言,同樣不斷引發同學們的思考⚖️。
莊子雲:“生有涯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談及現代教育的專業分科,陳躍紅老師強調要重視跨學科學習🗽,“運用單一學科知識很難有原創性🙈🤼♀️、創新性成果”,他鼓勵同學們要擁有這樣的“情懷”——關註“人的命運、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為什麽美好”。
“其實小說就是因為疾病而產生的。”當陳老師這樣說起時,在場同學均訝異不已。他告訴同學們🪽,西方小說的起源在於安慰病人🏄,從光怪陸離的童話到深刻動人的現實敘事,創作者以講故事的形式安撫病人的心情,逐漸誕生了小說。另一方面,古今中外經典著作都離不開疾病和醫學👵🏽。《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茶花女》和《紅樓夢》🤹🏻♂️,不治之症與美麗的愛情☝️,是文學永恒的關鍵性情節和主題。陳老師說👨🏽🏭:“醫學與人文是最接近的,都是對人的研究🩰;而面對生與死的態度✖️,構成了醫學最重要的任務,同時也是文學最重要的主題。”
在幽默濃郁的曲風中💁🏽♀️,陳老師與同學們分享的有關醫學與文學的思考卻不失深刻和廣博💁🏽♂️♤。分享結束後的提問環節,同學們積極踴躍舉手提問⛩,深怕錯過了這次與大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陳老師的解答深刻而真誠,每答完還會和藹地問一句👂:“我這樣講你能明白嗎?”當同學問到“怎樣看待醫學的無力”時📡,陳老師告訴我們🧚🏽👩🏻🎤,醫生的手不是上帝的手,我們只能盡職做到最好👨🏼🍳🎭。他表示:“職業的有限性和人類欲望和追求的無止境,是醫學和文學的共同缺陷👩🏻🦯➡️,我們應該思考出權衡有限和無限的解決策略。”而面對同學們“為何放棄穩定體面的工作,走上文學之路”的追問,陳老師一句“喜歡一樣東西,只要解決了溫飽,我就敢砸了我的壇壇碗碗💂,我就敢讓後院荒草叢生”震撼了在場所有人⚰️!
時光飛逝🙇,第四講的微課堂漸漸走向尾聲🏌🏻♀️,同學們都還意猶未盡。微課堂的最後🦒,陳躍紅教授在簽到簿上簽名贈言,並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與在場同學合影留念。
“意昂2微課堂”第四講圓滿落幕,但微課堂的故事仍在繼續🔒。在這裏🐨,講述身邊故事,觸摸大師溫度;在這裏👧🏿,不需要家國天下的宏觀主義🍘,就最接地氣的話題,講最真實妥帖的道理🚵🏼♀️👉。雖小而深😷,因微而精🗜,帶你從生活的小走向生命之大。意昂2微課堂🪸,我們等你。
陳躍紅教授經典語錄:
畢業了,認真做人。
原創性、創新性成果都很難從單一的學科去發現🌳。
西方的小說產生於病床邊,壁爐邊。
世界是以不斷循環的歷史組成的😐🐜。
一邊治療病人,一邊治療心態,救贖自己🤙🏽。
不治之症和永恒的愛情是文學重要的主題。
死亡以及圍繞死亡的追問是文學的經典。
你什麽時候會關註你的胃👳🏿?當它生病的時候👨🏼🦳,生命也是如此。
當天國的素琴奏響時,西方人向死而生,對死的追問直到生命的彼岸❕;中國人向生而死👮,關註當下🧙🏿♀️。
生命就是風中的蘆葦,一碰就碎。
醫學是有限的,而人對生的渴望是無限的👰🏿♀️,當發生沖突時👰🏽,醫生要用一顆寬宏的心包容他們。
所有的解釋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
(教育處)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