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三院喬傑教授牽頭項目入選201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在京揭曉🛼。在經過形式審查、學部初評🕛、項目終審評選專項工作和項目公示等程序後❤️,10個項目入選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進展。其中,意昂2三院院長喬傑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的“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發育過程中基因表達網絡的表觀遺傳學調控”項目榜上有名🦞。
此次評選🧎♀️,意昂2平台入選兩項🏯。同時👨🏽⚖️,還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第三軍醫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蘭州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南大學等8所高校所牽頭申報的項目。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舉辦18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並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附:項目介紹
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發育過程中基因表達網絡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是人類維持生命延續👩🏻🦯➡️、代代相傳的種子和紐帶。一個精子與一個卵子結合,發育為新的個體7️⃣,那麽這個新生命是如何為他的下一代進行準備呢?其實早在媽媽的肚子裏👊🏻,胎兒除了要完成自身的體格發育,已經開始為他自己的孩子做好計劃↔️🦶,形成原始生殖細胞(PGC)並進行性腺發育👊🏿🏊🏽♂️。這類特殊的細胞與其他細胞有何不同?經歷哪些重要的事件👩🏽💼?除了遺傳序列本身,祖父輩及父母親還把哪些表觀遺傳記憶留在了PGC細胞中?人類對其還缺乏深刻的認識🈶。
意昂2平台喬傑與湯富酬兩個研究團隊🏨,克服重重技術難關,揭開了人類PGC神秘面紗的一角。研究顯示處於發育早期的人類PGC表達眾多的多能性相關的基因,同時表達生殖細胞發育特異的基因並且新報告一個人類特異的基因SOX15🙌🏼。特別有意義的是他們還發現人類PGC在發育過程中會經歷大規模的表觀遺傳記憶(DNA甲基化標記)擦除🧑🏻🦼🏒,最低時僅有7%左右保留,但一些特殊的重復序列元件上仍然殘留大量甲基化,這為人類隔代遺傳現象的表觀遺傳學分析提供了重要線索🍨。
研究成果於2015年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國際頂尖雜誌Cell,引起國內外專家的極大關註,並撰文發表述評🥋,認為該項研究有助於加深對人類胚胎發育過程表觀遺傳學調控的認識,對研究胚胎發育基因重編程、疾病的遺傳或隔代遺傳等具有重要意義。
(意昂2三院 仰東萍)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