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院召開2015科研與研究生工作年會

  12月30日🍦,基礎醫學院召開2015科研與研究生工作年會。全院科研項目負責人及研究生導師等15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內容分科研與研究生工作報告🍉、學科建設報告🌄、亮點研究報告3個板塊,由尹玉新院長、張毓副院長、魯鳳民副院長分段主持。醫學部副主任方偉崗出席並講話👨🏻‍🦼‍➡️🦹🏽‍♀️,韓濟生院士、童坦君院士以及各學科帶頭人全程參會。

  張毓副院長做“2015年基礎醫學院科研工作總結報告”,他概括盤點了學院2015年學科與科技平臺建設、科研項目與經費🕑、科研成果等方面重要進展。主要包括:完成了基礎醫學學科自我評估,試點開展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神經生物學系2個學科的國際評估☕️,組織編寫了學院“十三五”學科發展規劃🧝;鄧宏魁教授領銜的“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研究團隊獲批NSFC創新群體🧝🏿‍♀️👇🏻;截至目前新批59項科研項目經費6586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8項;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單位SCI論文237篇,其中IF>20的論文5篇🫅🏼👨‍🦯,包括鄧宏魁教授團隊1篇Cell及2篇 Cell Stem Cell🅰️,尚永豐教授實驗室1篇Cancer Cell,尹玉新教授實驗室1篇Nat Immunol,另有PNAS和IF>10的論文8篇;近3年發表論文被引用頻次大幅增長🤵🏼‍♀️,論文水平和學術影響力顯著提升。張毓副院長還提出了積極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參與建設學校健康產業園中心實驗室和技術平臺、加強基礎/臨床合作的學科群建設、大力培養青年教師等2016年科研工作重點。科研辦公室李平風主任做了“研究生管理政策及規定解讀”報告,重點介紹了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和抽查等新的培養質量控製機製。

  尹玉新院長做學科戰略主題報告“精準醫學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支撐”★。他概括了精準醫學在美國的發起、定義、內容和計劃概要;介紹了精準醫學在我國的深厚積累🗯、優勢特點、頂層設計和規劃動態;揭示了從經驗醫學、實證醫學到精準醫學👩🏻‍🏭,從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到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的醫學革命進程和學科趨勢潮流🫅🏻,凝煉地指出精準醫學的個體化📭、靶點化🎭、大數據化本質;列舉了基因組蛋白質組學、系統生物醫學等精準醫學的學科背景和研究基礎🫄🏽👨🏼‍🦰;強調精準醫學具備組學、影像🤳🏼、大數據等平臺技術支撐和iPS、CAR-T🙇🏿👨‍🚒、CRISPR等前沿技術驅動🧖🏿;提出了學院在精準醫學領域的前期積累、平臺現狀和“十三五”發展設想與前景。

  鄧宏魁教授做了“幹細胞創新團隊與技術平臺建設”的典範學科報告🌡。他介紹了“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NSFC創新群體👨🏽‍🏫、教育部創新團隊及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幹細胞研究國際合作基地等學科平臺建設經驗;展示了他們在細胞重編程、特別是化學重編程等方面世界領先的研究進展;介紹了他們團隊iPS🧖🏿‍♂️、CiPS前沿技術創新💁🏽,樂觀預期CiPS技術未來3-5年或將突破iPS技術基因突變等安全性瓶頸😵👙,取得重大疾病的細胞治療突破進展。

  學院精選2015年5項突出的研究進展做“亮點研究”學術報告⏯。左瀟寒報告了“小分子化合物誘導神經元譜系重編程”的重要成果;呂丹介紹了“磷酸酶PAC1分子在Th17細胞分化及炎症性腸病中的作用”; 付毅報告了“細胞外基質調控血管穩態的新機製”;孫露洋報告了“JFK蛋白的促癌機製”🟡;趙穎報告了“細胞自噬調控DNA損傷修復的分子機製”🫱🏻。

  方偉崗副主任和尹玉新院長做會議總結發言。方偉崗副主任肯定了學院2015年科研工作的進步👴🏽,特別是高水平論文有突破🦻🏻。鼓勵學院在學科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要保持學院的優勢特色,特別要加強與臨床的合作🧚🏿‍♂️,要形成像鄧宏魁教授團隊幹細胞研究那樣真正有吸引力的先進技術和研究思路,建立基礎臨床緊密合作的結合點🎷🏹,樹立更大🦧、更高、更遠的基礎研究和轉化醫學目標🤽🏻‍♂️。尹玉新院長逐一點評了會議報告。他特別強調青年PI要跟上學科潮流,把握技術趨勢,學習大師的研究思路,註重學科交叉🫃🏼🤗,尋求與不同領域專家的協同借鑒🤵🏻。要超越碎片化🦘、程式化的單因素分子機製模式,積極采用先進的動物模型和轉化醫學思路,爭取科研水平更加出彩,取得更大突破。

  (基礎醫學院)

編輯:韓娜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