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2018年國際高水平期刊論文再創新高

  2018年是人民醫院百年華誕,百年學術傳承,世紀科學積澱。

  2018年醫院在國際高水平雜誌(IF≥10)發表論文再創新高,以第一作者單位發表SCI文章7篇,以共同第一/通訊作者單位發表SCI文章4篇(詳見附表),在國際唱響“人民聲音”,以科研蓬勃的最佳面貌,獻禮百歲醫院——

  2018年3月16日,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血液學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Blood封面焦點文章,題為Atorvastatin enhances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 corticosteroid-resistant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patients。該研究首次發現阿托伐他汀能夠提高激素無效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患者受損血管內皮祖細胞的數量和功能,從而修復巨核細胞功能損傷👇🏽,提升血小板的數量,減少患者出血症狀🗣,為激素無效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患者帶來福音。

  2018年3月23日,檢驗科王輝教授團隊與倫敦大學學院Francois Balloux教授團隊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題為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spread of the mobilized colistin resistance gene mcr-1的論文。該研究匯集了目前已測序的mcr-1陽性分離株的最大數據集🕺🏼,首次為mcr-1的起源和傳播提供了系統發育分析🖖🏻,展現了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抗生素耐藥基因系統發育重建的潛力。

  2018年4月3日,內分泌科紀立農教授團隊在DIABETES CARE 雜誌上發表了題為Characteristics and ongoing autoimmunity of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type 1 diabetes living in China 的論文。團隊建立了中國長病程1型糖尿病隊列🔋,全國範圍內收集了105名病程超過30年的1型糖尿病受試者🚓,分析了相關的臨床指標,並發現了1型糖尿病相關自身抗體陽性與較高的體重指數之間的關系並,預測我國1型糖尿病群體的生存時間嚴重受到疾病影響👬🏼。該研究為進一步探索我國1型糖尿病人群相關保護因素做奠定基礎。

  2018年5月14日,血液病研究所主鴻鵠副教授團隊在LEUKEMIA 雜誌上發表了題為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PSF6-RARG fusion transcript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sembling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的論文。典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均具有t(15;17)形成的PML-RARA融合基因,本研究在1例典型APL細胞形態學表現而PML-RARA(-)患者中發現了新的融合基因CPSF6-RARG。與APL具有相似的臨床特征及其不良的療效提示具有RARG相關融合基因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可能是一種獨特的亞型🚏。

  2018年6月5日,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教授團隊在Lancet Oncology 發表了Oral arsenic plus retinoic acid versus intravenous arsenic plus retinoic acid for non-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a non-inferiority,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的論文🤷🏼‍♂️。研究證明首次發現對於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口服砷劑聯合全反式維甲酸方案🧑🏽‍🎓,不劣於靜脈砷劑聯合全反式維甲酸方案👨🏽‍🦳👩🏻‍💻。這一研究不僅方便患者在門診甚至在家完成服藥,同時推動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2018年6月23日,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教授團隊又在國際血液學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Leukemia 發表了題為Donor and recipient age, gender and ABO incompatibility regardless of donor source: validated criteria for donor selection for haematopoietic transplants 的論文。該研究在大量臨床病例基礎上提出的急性白血病首次緩解期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選擇法則,可有效降低移植合並症發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18年6月28日,血液病研究所主鴻鵠副教授團隊在Blood雜誌上發表了題為Oral arsenic and all-trans retinoic acid for 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的論文⬜️。該研究團隊使用維甲酸和口服砷劑復方黃黛片為主♓️🦙,采取”緩解後全口服藥物👩🏽‍🎤、無化療的家庭治療新模式”治療20例高危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結果提示該治療新模式在高危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中安全有效🤵🏿‍♀️👘,並且能有效降低醫療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018年7月19日,心臟中心血管外科張韜副主任醫師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Circulation Research 雜誌上發表了題為THO Complex-Dependent Posttranscriptional Control Contributes to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Fate Decision 的論文。該研究首次明確THO復合物亞基THOC5與THOC2可以特異性地與血管平滑肌細胞標誌性基因mRNA發生動態結合,對血管平滑肌細胞基因表達具有轉錄後調控作用,其亞基THOC5可作為血管疾病的潛在幹預節點🩰,有效減少血管損傷後新生內膜的形成。

  2018年10月4日,風濕免疫科栗占國教授團隊和清華大學劉萬裏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了題為An autoimmune disease variant of IgG1 modulates B-cell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的論文。該論文首次報道人類免疫球蛋白IgG1胞內區存在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易感性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SNP),並發現該SNP參與調控B細胞,為研究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致病機製和免疫治療提供新的理論支持👃。

  2018年10月29日,胃腸外科申占龍團隊聯合意昂2平台生命科學學院BIOPIC中心👩🏽‍🦲、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意昂2官网-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張澤民課題組及美國Amgen歐陽文軍團隊在Nature 雜誌發表了題為Lineage tracking reveals dynamic relationships of T cells in colorectal cancer 的論文。該項工作在國際上首次開發了STARTRAC (Single T-cell Analysis by Rna-seq and Tcr TRACking)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對結直腸癌單個T細胞的組織分布特性,克隆性,遷移性和狀態變化特性進行了系統性地定量刻畫,是目前對腫瘤浸潤T細胞最新穎最深入的研究🚭。研究首次發現了基因組微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e🍧,MSI)和微衛星穩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病人間差異的新類群👨‍❤️‍💋‍👨,並對此類群特異表達的協同刺激因子進行了功能闡釋。

  2018年12月23日,肝病研究所武楠主治醫師作為共同第一作者與杭州師範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部等單位合作在AMERICAN JOUNAL OF GASTROENTEROLOGY 雜誌上發表題為An Assessment of Upper Limits of Normal for ALT and the Impact on Evaluating Natural Cours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Chinese Children 的論文。該研究重新計算了健康兒童人群的ALT參考值範圍,並評估其對慢性HBV感染兒童自然史分期的影響。研究對於重新定義兒童人群的ALT參考值範圍及慢乙肝感染的自然史分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並為兒童期乙肝治療策略的更新提供理論支撐。

  人民醫院肩負著救死扶傷的神聖責任和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光榮使命⚖️,始終致力於推動醫學發展的前沿科學和醫療技術進步。

  醫院創建者、首任院長伍連德博士,100多年前作為中國學者“第一人”,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柳葉刀》雜誌發表了第一篇英文論文,開啟了中國學術研究不斷追趕並與國際同步的先河,更為為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根植了“聰明精微”的科學基因。

  近年來💬,醫院緊跟國家科技創新政策要求,著眼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究領域,強化創新導向,以創新醫療技術和臨床服務為目標,讓科研植根臨床服務患者;以優化機製搭建平臺為助力,營造醫院濃厚的學術氛圍和科研土壤🤞🏽,讓科研成為臨床工作者始終堅守並為之奮鬥的使命信仰。

  醫院加大了研究與發展基金支持力度,建立了全覆蓋、層次化的基金資助體系,支持前沿攻關研究,推動交叉學科研究👨🏻‍⚖️,資助專利轉化研究💁,孵育高水平論文,充分發揮了研究與發展基金的導向作用與孵育作用🍡。醫院在支持優勢學科、特色領域建立主題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推動其成為省部級或國家級的科研基地🧙🏼‍♂️;實施了新的科研支撐平臺協作模式,提高平臺服務的積極性和便捷性🦹‍♂️;貫徹“臨床醫學”+X發展戰略,創新人才聘任模式,引進高水平人才,提升科研支撐平臺的服務水平🙍‍♂️。

  隨著醫院發展戰略的實施、科研管理機製的改革、高水平人才的引進、提升支撐平臺的服務,基於臨床實踐開展的創新性科學研究成果呈現令人可喜的勢態。血液病研究所🔸、檢驗科、風濕免疫科🍇、心臟中心血管外科、肝病研究所等眾多學科的研究成果,紛紛載錄於國外知名學術期刊。這是醫院百年積澱與創新發展的可喜成果。

  走過100個春秋,站在新百年的起點,醫院將傳承博學善思精勤不倦之學術風範,弘揚誠篤嚴謹追求真理之科學精神👨‍🚀,不斷追求卓越,為實現醫院全面可持續發展,為推動醫療衛生事業進步、為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貢獻智慧和力量👩🏽‍✈️。

  延伸閱讀——高分SCI論文匯總

  2018年我院以第一作者單位在國際高水平雜誌發表SCI論文

發表雜誌

論文名稱

科室

作者

LANCET ONCOLOGY

(影響因子36.418)

Oral arsenic plus retinoic acid versus intravenous arsenic plus retinoic acid for non-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a non-inferiority,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Article)

血液病研究所

通訊作者🥦:黃曉軍

第一作者:主鴻鵠  

BLOOD

(影響因子15.132)  

Atorvastatin enhances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 corticosteroid-resistant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patients(Article)

血液病研究所  

通訊作者:黃曉軍

第一作者🚟:孔圓

BLOOD

(影響因子15.132)

Oral arsenic and all-trans retinoic acid for 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Letter)

血液病研究所 

通訊作者💎:主鴻鵠

第一作者:主鴻鵠  

DIABETES CARE

(影響因子13.397)

Characteristics and ongoing autoimmunity of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type 1 diabetes living in China(Letter)

內分泌科

  

通訊作者:紀立農

第一作者🤹🏽:劉蔚

NATURE COMMUNICATIONS

(影響因子12.353)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spread of the mobilized colistin resistance gene mcr-1(Article)

檢驗科

通訊作者:王輝🧑🏿‍🎄、Francois Balloux

第一作者:王若冰🙌🏻、Lucy van Dorp⏮、Liam P. Shaw

LEUKEMIA

(影響因子10.023) 

Donor and recipient age, gender and ABO incompatibility regardless of donor source: validated criteria for donor selection for haematopoietic transplants(Article)

血液病研究所

通訊作者👨‍🦳:黃曉軍

第一作者:王昱、吳德沛、劉啟發 

EUKEMIA

(影響因子10.023)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PSF6-RARG fusion transcript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sembling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Short form article)

血液病研究所 

通訊作者:主鴻鵠

第一作者:秦亞溱

  

  2018年我院以共同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在國際高水平雜誌發表SCI論文

發表雜誌

論文名稱

科室

作者

NATURE

(影響因子41.577)

An autoimmune disease variant of IgG1 modulates B cell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rticle) Lineage tracking reveals dynamic relationships of T cells in colorectal cancer(Letter)

胃腸外科

通訊作者💨:申占龍、歐陽文軍🧚🏼👏🏽、張澤民

第一作者🟢:張雷 

SCIENCE

(影響因子41.058)

An autoimmune disease variant of IgG1 modulates B cell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rticle)

風濕免疫科

  

通訊作者:栗占國、劉萬裏

第一作者:陳相軍

CIRCULATION RESEARCH

(影響因子15.211)

THO Complex-Dependent Posttranscriptional Control

Contributes to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Fate Decision(Article)

心臟中心血管外科

  

通訊作者🕊:Fan He、王利

第一作者🧛🏻‍♂️:Xinli Yua、張韜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影響因子10.231)

An Assessment of Upper Limits of Normal for ALT and the Impact on Evaluating Natural Cours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Chinese Children(Article)

肝病研究所

  

通訊作者:潘孝本、鄭曉群

第一作者:潘孝本🧑🏻、魯宇清、林勝璋、葉璟🍧💆🏼‍♂️、武楠

  (人民醫院供稿  文/科研處 責編/汪鐵錚)

 

 

編輯📓🪘:鄭淩冰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