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動的生死哲學課——記王一方教授做客“醫小白成長講堂”
【編者按】 “醫小白成長講堂”是醫學部學工部醫學生預科辦公室新近推出的品牌特色教育活動,旨在為剛剛踏入燕園的預科同學們——醫學“小白”們提供開拓視野、深入思考的平臺,同時為醫預同學們創造與前輩、師長交流學習的機會🏌🏼♀️👥。目前“醫小白成長講堂”已經成功舉辦三次,深受同學們喜愛👱🏿♀️。
生命的歷程是醫學所關心和致力研究的問題,而我們平常關註的焦點更多是在“病”這個環節,但生命之花都有枯萎之日。作為一名醫生,生死這個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為此,醫學生預科辦公室特意籌備本期“醫小白成長講堂”之叩問母題《生生死死》,並於2019年11月29日晚18:40,在意昂2平台二教109成功舉辦👨❤️💋👨。主講嘉賓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學院的王一方教授,以其淵博的學識🫳🏽、深入的研究🌯、豐富的閱歷💂🏿♂️、達觀的態度🍌、幽默的講述,帶領醫學預科的同學們一起追問生命與死亡的本質,引導同學們思索如何建立死亡並建立積極的生死觀🕒。
生死是人類永恒的母題,不僅僅是對於醫生。王教授首先介紹國內生命教育的現狀,並強調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他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為學生們解讀了對死亡的各種理解和認識,讓大家意識到死亡不僅僅是物理事件,更涉及哲學層面🧑🏿🦰、精神層面🧙♂️🈺。
由死亡引發的更重要的問題是引導同學們如何對待生命👨🦽。生命是不僅由骨骼和血肉構成的,更是由精神🧛🏽🚴🏻♂️、信仰和靈魂支撐的。王教授以當下慢病時代的基本特征為例,分析了姑息醫學對解決現代人類健康問題所給予的幫助和意義,同時以更多的事例加深了同學們對姑息醫學在實踐中的認識,並引導同學們對生命的質量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對於醫學生而言,樹立新的診療價值,正確處理生與死的關系,讓醫學真正關註生命的本質,更有溫度,需要學生們不斷地學習🐜、思索和實踐,並進一步推廣到社會中去。
醫預的同學們對於這個話題顯示出極大的興趣,不僅專心聽講,認真記錄,還在互動環節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問題,王教授也一一耐心解答,多角度啟發思考👊🪇。鈴聲響起,很多同學還意猶未盡,圍著教授繼續交流探討。
講座之後,不少同學提交總結和感想,字裏行間透露出一名醫學生對這個宏闊的話題的深入思考。來自2019級預防1班黃泳棋聽完講座後的反饋:“從不同的觀念去理解他者的悲與欣,幻滅感與豁達。我熱愛這生命,也欲懷著一顆‘那遠方的人,都與我有關’的心,去面對未來我將看到的生死之問。”2019級臨床2班烏寒說:“醫生在面對死亡時也是同樣糾結而痛苦的,但是,他們更應該是清醒而理智的,不是因為經歷的多了就看輕了死亡,而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敬畏。希望我們都能像王教授說的一樣,這一生,立德立言立功,然後,成為一顆小星星。”2019級臨床2班譚笑在談到自己的感受,說到:“王教授的幽默風趣和超脫豁達,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開場便取下帽子露出光亮的額頭,調侃著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衰老,這種坦誠的態度讓我很舒服,也很欣賞…….正是這樣豐富的閱歷和深刻周全的閱讀思考使他全身散發出一股禪意。”
通過講座同學們對於生命的認識以及對於生命的思考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相信在以後的醫學實踐中,也能夠運用學到的觀念去解決實際醫療中的系列問題。“醫小白成長講堂”也將會繼續努力,助力醫學生的健康成長!
(醫學生預科辦公室)
編輯:玉潔